高考世界近代史: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歷史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摘要】2013年高考歷史答題技巧:編輯了下面的文章,內(nèi)容包括歷史世界近代史的各類考點,解題方法,并通過典型例題進分析等。希望在最后的幾天里能對考生應戰(zhàn)高考起到作用。

高考世界近代史: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

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

在向帝國主義過渡的過程中,資本主義國家經(jīng)濟政治發(fā)展的布平衡性加劇,改變了它們之間的力量對比,造成新的矛盾,從而導致同盟國和協(xié)約國兩大軍事侵略集團出現(xiàn),并最終引發(fā)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這次戰(zhàn)爭對人類造成了極大的災難;但戰(zhàn)爭也引起了革命,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使世界上出現(xiàn)了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

*對國際關系格局應掌握的基本認識:所謂國際關系格局,實際上就是在一定時期內(nèi),在一流強國力量對比的基礎上,形成的國際秩序和利益分配體系。隨著一流強國力量對比發(fā)生變化以及它們之間的矛盾、利害關系的變化,國際關系格局必然隨之調(diào)整乃至完全打破舊的格局。所以說,國際關系格局演變的根本原因是實力對比的變化。這里所說的實力,應包括經(jīng)濟實力、軍事實力和政治影響力,是一個綜合性的概念。一流強國,上述三個方面的因素可能兼而有之,也有的在其中某一兩方面的因素比較突出。例如,英國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經(jīng)濟實力已經(jīng)下降,但其軍事實力(特別是海軍雄踞全球各國之首)和傳統(tǒng)的政治影響仍十分強大,所以仍保持著一流強國的地位。

一、背景

1、(1)根源:資本主義政治經(jīng)濟發(fā)展不平衡性

(2)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法德、俄奧、英德——英德矛盾逐漸成為主要矛盾

(3)矛盾的實質(zhì):爭奪霸權和殖民地

2、具體原因:兩大軍事集團的形成與瘋狂擴軍備戰(zhàn)

3、導火線:1914年6月8日,薩拉熱窩事件

*英德矛盾被認為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帝國主義國家之間主要矛盾的原因

(1)英德之間的爭奪具有全局性。當時法德矛盾主要在西歐;俄奧矛盾主要在巴爾干地區(qū),都是區(qū)域性的。英德矛盾則是全局性的全面爭奪:在商品市場上,德國在歐洲與英國展開爭奪;在殖民地問題上,德國的“赤道非洲帝國”計劃與英國的“開羅—開普敦”計劃尖銳對立,“三B鐵路”是德國“向東方進軍”的工具,是“架在英屬印度上面的一把利劍”,嚴重威脅英國以印度為基地的勢力范圍:德國還通過擴充海軍法案,同英國爭奪海上霸權,并在短期內(nèi)使海軍力量躍居世界第二位,緊追英國之后。

(2)英德矛盾的發(fā)展和演變,直接影響著其它矛盾的發(fā)展和演變。隨著英德矛盾的不斷發(fā)展和突出,其它矛盾逐漸降居次要地位。如英法在瓜分非洲問題上的尖銳矛盾,英國與俄國在伊朗、阿富汗、中國西藏等問題上的矛盾,都隨著英德矛盾的上升而得到協(xié)調(diào),并通過分辨簽訂英法協(xié)約和英俄協(xié)約而結(jié)成伙伴關系。

(3)英德矛盾還是新老世界殖民體系之間矛盾的核心。老的世界殖民體系以英國為中心,以法、俄等為主要成員國,英國在19世紀中期掌握著海上霸權、殖民霸權和工業(yè)霸權。德國是一個后起的資本主義國家,19世紀末20世紀初,經(jīng)濟發(fā)展迅速,趕上并超過英國,德國統(tǒng)治集團因此從爭奪歐洲的“大陸政策”轉(zhuǎn)向奪取全球霸權的“世界政策”。這樣,企圖摧毀老殖民體系、另建立起一個新的世界殖民體系的核心國家——德國,與老殖民體系的核心國家英國之間的矛盾,就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兩個國家之間的矛盾,而是新舊兩種殖民體系之間的一種斗爭和矛盾的集中表現(xiàn)。這一矛盾自然成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主要矛盾。

*英國最初要置身于兩大軍事集團之外的原因

1892年法俄同盟的建立,標志著歐洲以德意奧為一方、以法俄為另一方德兩大軍事集團對峙局面的出現(xiàn)。但此時,歐洲的另一個強國英國,卻置身于兩大集團之外,而采取所謂的“光榮孤立”的政策。

英國統(tǒng)治集團長期依賴,慣于利用歐洲大陸列強之間的矛盾,來達到保持和加強自己稱霸世界的目的。帕麥斯頓曾經(jīng)說過:“我們沒有永久的敵人,也沒有永久的盟友,我們只有經(jīng)常的、永久的利益,我們應當以這種利益為指針。”英國首相索爾茲伯里在1896年把英國的這種政策運用于兩大軍事集團形成后的形勢下,名曰“光榮孤立”。英國之所以奉行這一政策,一是因為當時英國不但與法、俄有矛盾(在非洲與法國有矛盾;在中亞、巴爾干與俄國有矛盾),與德國在非洲也有矛盾,因此它不愿參加任何一方。二是因為它考慮到,不加入軍事集團,不但可以不受條約約束,而且還可以挑撥和利用兩大集團的對立,使其互相牽制,以便自己乘機在世界各地擴張殖民地和勢力范圍。三是英國自信即使沒有同盟國也足以保衛(wèi)自己安全。

但進入20世紀以后,由于德國實力的增強和英德矛盾發(fā)展成為帝國主義之間的主要矛盾,英國不得不放棄“光榮孤立”政策而與法、俄結(jié)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111036.html

相關閱讀:高考歷史主觀題解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