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學備考:第一輪復習策略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化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


【摘要】高考是我們人生一次大的轉折點,所以大家要盡最大的努力好好復習,爭取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第一輪復習策略,供大家參考。

一.化學學科思想

學好任何一門學科,必須構建學科思想,學科思想既是學科靈魂,也是學科素養(yǎng)。化學思想是化學家們在長期的實踐活動中形成的,既是他們對化學研究領域和研究對象的看法和觀點,又是他們研究解決化學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掌握化學思想有利于學生形成化學觀念,能有效地指導學生探求物質變化的規(guī)律,有利于學生從化學的視角去認識和解決日常生活中的化學問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化學知識,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我們把化學學科思想概括為以下三大條:

(一)物質結構決定性質思想

元素周期律揭示了元素間的和諧、統(tǒng)一。我們研究各類元素、化合物的性質,當首先分析其結構、組成,繼而賦之以科學推測,經歷無數(shù)次實驗驗證,最后得出結論。這一科學方法源自“內因在事物中發(fā)揮決定作用”的哲學論斷。有什么樣結構就該有什么樣的性質,有什么樣的性質就有什么樣的結構!此思想在有機化學中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如:結構為“—cooh”的叫羧基,羧基有酸的通性,因此,ch3—cooh(乙酸)、c6h5—cooh(苯甲酸)、c17h33—cooh(油酸)……它們都有相似的性質——酸性。而在無機化學中同一主族元素性質相似,而且隨著電子層數(shù)的增多,得電子能力依次減弱,電負性依次減弱,都體現(xiàn)了原子結構對性質的影響。但是氮氣卻沒有因為氮的電負性大而活潑,反而很穩(wěn)定,這也是因為氮氣分子結構中三鍵的存在而使分子穩(wěn)定,以至于氮氣參加的反應條件都很苛刻:

(二)守恒思想

探索氧化還原反應,我們引導學生思維由表及里,步步深入,揭開氧化還原反應“得氧、失氧”及“化合價升降”的層層面紗,終于得出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電子得失或偏移”,自始至終無不滲透著“對立統(tǒng)一”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透徹理解守恒思想的內涵,為指導我們認識客觀世界提供了科學的理論依據,更為我們利用“質量守恒、能量守恒、電子守恒”等諸多關系解決生活、學習中的一系列問題帶來了不盡的便利。

(三)動態(tài)平衡思想

動態(tài)平衡思想是化學學科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科學思想的集中體現(xiàn)。勒沙特列原理是自然辯證法在自然科學領域的具體化。該原理不僅適用于化學平衡,而且廣泛應用于宇宙間的一切平衡體系。從化學到物理學,從生物學到生理學,從經濟學到社會學,無一不遵從“泛化的勒沙特列原理”——承受外加限制條件的系統(tǒng)具有反抗外加限制條件改變的能力(v.b. thomsen ,j . chem. ed. 2000 ,77 ,173) 。物理學中的牛頓第三定律及楞次定律可以用勒沙特列原理加以解釋。生物學上害蟲的“抗藥性”問題,為使某種生物更好地生存而人為地采取特殊保護措施,造成該物種因喪失對大自然的適應能力而引起自身生存能力弱化,最終導致物種的退化,無不是勒沙特列原理的具體體現(xiàn)。人類社會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人類為了自己生活得更好,一度不顧一切“開發(fā)”自然資源,要達到“人定勝天”的境界,盲目墾荒,砍伐原始森林,破壞植被,大量地、無休止地制造、使用,并向環(huán)境拋棄對大自然有害的物質(如氟利昂等) ,肆意捕殺野生動物,最終遭到大自然的有力懲罰,甚至毀滅性的打擊——過多紫外線投射使皮膚癌患者陡增、水土流失、洪水泛濫、sars 肆虐。美國著名化學家l. c. 鮑林曾對青年學生深刻指出,你們將來可能不再學習化學,你們可能會把在化學課上學習的一切化學現(xiàn)象都忘記,但是,無論如何,請你們不要忘記勒沙特列原理。

因此,化學作為一種理科學科各個方面也都遵循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所以化學教學要滲透辯證唯物主義,對化學現(xiàn)象和本質要辯證的認識,用辯證唯物唯主義觀點指導學習。

1、用物質運動的觀點認識微觀粒子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物質具有內在的固有的能動性,它在本質上是運動的。物質之所以是豐富的、多樣的和生動的,正是它運動、變化和發(fā)展的表現(xiàn)和結果。在復習分子、原子和離子等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時,要讓學生用物質的運動性這一哲學思想認識分子和原子等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是運動的這一性質。在復習溶解平衡中飽和溶液和晶體的形成時,可以通過硫酸銅晶體在飽和溶液中變成了十分規(guī)則的硫酸銅晶體但硫酸銅晶體的質量沒有發(fā)生變化這一實驗,說明飽和溶液中不能再溶解溶質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適時給學生滲透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運動的絕對性和靜止的相對性是辯證的統(tǒng)一。

2、用對立統(tǒng)一的觀點理解化學概念

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就是事物矛盾運動的規(guī)律,在進行化學概念的復習時,要正確把握概念的

外延,深刻理解概念的內涵,用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理解化學概念,例如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原子是最小粒子的前提是化學變化,離開化學變化這個條件,原子還可以分為更小的粒子。

3、用變化發(fā)展的觀點理解化學規(guī)律

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事物是變化的發(fā)展的,真理是相對的發(fā)展的,事物發(fā)展由低級到高級,人的認識也是由低級到高級,永無止境的,在理解化學規(guī)律、原理時,既要深刻理解化學規(guī)律的內容,還要注意規(guī)律的條件和適用范圍,例如稀硫酸難與塊狀的碳酸鈣反應,鐵片、鋅粒不與氯化銀、溴化銀和碘化銀懸濁液反應,但粉狀的碳酸鈣可與稀硫酸持續(xù)反應,鐵粉、鋅粉能將鹵化銀懸濁液中的銀置換出來。所以在教學時,教師應指導學生用變化發(fā)

展的觀點理解化學規(guī)律,這樣才能給學生留下發(fā)展的空間。

當然在這三條大思想的基礎上,我們還是可以總結出一些更具體的思想:

(1)相生相克的思想

相生相克,是生態(tài)學的基本規(guī)律之一,是指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每一物種都占據一定的位置,具有特定的作用,它們相互依賴、彼此制約、協(xié)同進化。在化學上的“相生”也是相互依賴,如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是有電子轉移,有得必有失,體現(xiàn)在元素化合價上有升必有降,有氧化劑就有還原劑,有氧化產物就有還原產物; 沒有得就沒有失,沒有升就沒有降,沒有氧化劑就沒有還原劑,沒有氧化產物就沒有還原產物。而“克”在化學中的表現(xiàn)就是相互反應!

①酸“克”堿,堿“克”酸

表現(xiàn)為:酸堿中和反應 h++oh-===h2o

②酸“克”堿性氧化物,堿“克”酸性氧化物

堿性氧化物一般是金屬氧化物。如:cao、cuo、na2o……

酸性氧化物一般是非金屬氧化物。如:co2、so2、p2o5……

③酸性氧化物“克”堿性氧化物,堿性氧化物“克”酸性氧化物

④ 氧化劑“克”還原劑 ,還原劑“克”氧化劑

⑤金屬單質“克”非金屬單質,非金屬單質“克”金屬單質

(2)自發(fā)穩(wěn)定思想

自然界中最普遍的規(guī)律在于傾向于穩(wěn)定方向發(fā)展,一定條件下:物質存在的最穩(wěn)定狀態(tài)只有一種,物質之間的自發(fā)反應也是向著穩(wěn)定方向發(fā)展。

a強制弱的思想

金屬的置換、非金屬的置換、強酸制弱酸、強堿制弱堿、氧化還原反應的兩強生兩弱、沉淀的轉化(易溶物質制難溶物質)

b有序反應

當同一個體系中,一個反應物與另外多個反應物反應時須遵循一定的順序,即優(yōu)先規(guī)則。

a.有序氧化(還原)

例:少量的cl2通入febr2溶液中,cl2先氧化fe2+

b.有序放電

陽離子在陰極放電順序為:ag+>(fe3+)>hg2+>cu2+>(h+酸) >pb2+>sn2+>fe2+>zn2+>(h2o中的h+) >al3+>mg2+>na+>ca2+>k+

陰離子在陽極放電順序為:金屬陽極(zn、fe、cu、ag等)>s2- >i->br->cl->

oh->含氧酸根離子>f-

c.有序中和

若某一溶液中同時含有幾種酸性物質(或堿性物質)當加入一種堿(或酸)時,酸性(或堿性)強的物質先被中和。

d.有序沉淀

若某一溶液中同時存在幾種能與所加試劑形成沉淀的離子,則溶解度小的物質先沉淀。 向kcl、nabr、ki混合溶液中逐漸加入agno3溶液時,先析出agi,其次為agbr,最后為agcl。

c化學反應進行的方向

四大平衡體系:化學平衡、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鹽類的水解平衡、難溶電解質的沉淀溶解平衡都是通過放熱或吸熱、熵增或熵減向著穩(wěn)定的方向發(fā)展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120583.html

相關閱讀:高中化學實驗方案設計的規(guī)律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