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鑒賞閱讀 每日一篇:《與吳質書》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語文 來源: 高中學習網

【說明】

吳質,魏濟陰(令山東省定陶縣)人,字季重。很有文采,跟曹丕是好朋友。曾經做過元城縣令,后又被封為振威將軍,后來又被封列侯。

22019年(建安二十三年),魏國爆發(fā)了大瘟疫,徐干、陳琳、應?、劉楨等多病死。曹丕給吳質的這封信里,表達了對逝者的感嘆,又評論了他們的文章,說到自己的感想。

在曹丕還沒有做魏太子的時候,因為跟他弟弟曹植(子建)都愛文學,這封信里追敘過去們共同游樂、酣宴、賦詩的情況,撫今思昔,表示不勝感慨。

本文大致可分為五段:首段敘說長久離別,互相思念;后段敘說追念舊游,感傷逝者;三段評論建安諸子的文章,也表示感慨;四段說到自身年長才退,德薄位尊,應該警惕;末段示存問及思念之意。全文抒情氣氛濃厚,也表現(xiàn)出他們之間極深厚友情。

【原文】

二月三日,丕白:歲月易得,別來行復四年。三年不見,東山猶嘆其遠[1];況乃過之?思何可支!雖書疏往返,未足解其勞結。

昔年疾疫[2],親故多離其災[3]。徐陳應劉[4],一時俱逝,痛可言邪?昔日游處,行則連輿,止則接席;何曾須臾相失。每至觴酌流行,絲竹并奏,酒酣耳熱,仰而賦詩。當此之時,忽然不自知樂也。謂百年己分[5],可長共相保;何圖數(shù)年之間,零落略盡,言之傷心!頃撰其遺文,都為一集[6]。觀其姓名,已為鬼錄[7]。追思昔游,猶在心目。而此諸子,化為糞壤[8],可復道哉!

觀古今文人,類不護細行[9],鮮能以名節(jié)自立。而偉長獨懷文抱質[10],恬淡寡欲,有箕山之志[11],可謂彬彬君子者矣。著《中論》[12]二十余篇,成一家之言,辭義典雅,足傳于后,此子為不朽矣。德璉常斐然有述作之意[13],其才學足以著書,美志不遂,良可痛惜!間[14]者歷覽諸子之文,對之?淚[15];既痛逝者,行自念也。孔璋章表殊健[16],微為繁富。公干有逸氣[17],但未遒耳[18];其五言詩之善者,妙絕時人。元瑜書記翩翩[19],致足樂也。仲宣獨自善于辭賦[20],惜其體弱,不足起其文[21];至于所善,古人無以遠過。

昔伯牙絕弦于鍾期,仲尼覆醢于子路[22],痛知音之難遇,傷門人之莫逮。諸子但為未及古人,亦一時之雋也。今之存者,已不逮矣。后生可畏,來者難誣,恐吾與足下不及見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1300968.html

相關閱讀:高考語文復習:好習慣出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