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是高中生物的重點內容,對學生關于這兩個知識點的考查是逐年增多。但學生對于這兩個知識點的掌握并不是那么的理想,甚至有些學生一看到關于這方面的題目頭腦就一片空白,根本無從下手去作答。在現代教育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作為21世紀的教師,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好多媒體資源,巧抓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各個有效聯系和區(qū)別點,幫助學生有效地復習,提高我們復習的效率。
關鍵詞:有絲分裂 減數分裂 比較法
細胞分裂方式中的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都是高中階段學習的重點內容,對學生的能力在全國統一考試(廣東)考試大綱的說明的要求屬于Ⅱ,也就是說對這兩個知識點的要求是理解所列知識和其他相關知識之間的聯系和區(qū)別,并能在較復雜的情境中綜合運用其進行分析、判斷和評價。這對學生的要求是比較高的,并且這兩種細胞分裂方式的相關考點也比較多,但往往學生對于這兩種細胞分裂方式的知識的掌握卻不夠扎實,尤其是關于一些辨別細胞分裂各時期的圖象、染色體的行為等內容特別容易搞混,在學生的腦海中總是有混亂的一面,不能形成一個清晰的認識。所以怎樣才能有效地幫助學生復習、鞏固這兩個知識點,并且能夠讓學生清晰地分辨相關的圖象和染色體的行為就成了我們老師的頭痛的問題。
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都會意識到這兩種細胞分裂方式的重要性,也安排了時間進行了復習,但是復習效果并不怎么理想,復習之后學生掌握的程度跟復習之前差不過,因為他們復習時可能是按照新課的受教方式進行,把這兩在種細胞分裂方式的各個時期的圖形特點、染色體數目和DNA數目的變化分別進行了詳細的復習,而沒有將它們進行有目的、有針對性的比較。怎樣才能有效地復習這兩種細胞分裂方式的知識呢?其實我們只有抓住幾個要點,巧用網絡發(fā)展給我們教師帶來的平臺,就可以有效地引導學生進行復習,并且讓他們能夠有個較清晰、較長久的記憶。
1.快速把這兩種細胞分裂的各個時期結構圖和相關口訣清晰地展現在學生面前,讓學生夠在頭腦中回憶起一個大體的框架。
學習這兩種細胞分裂,主要是學習染色體在各個時期的行為,掌握了染色體的行為也就掌握了細胞分裂的主脈,掌握了細胞分裂的知識主干。這些知識點,我們重點要求學生要記住各個時期染色體的行為的特點,并且要要求學生能在頭腦中大概認識每個時期的結構圖。所以,進行復習的第一步,我們應該首先給他們展示一下這兩種細胞分裂方式的整個過程的結構圖,并且在展示圖片的同時我們引導學生快速回憶以前學習過的各個時期的特點及對應的口訣。
教師在展示結構圖時,重點是要圖文結合,要讓學生在觀察圖形中染色體的形態(tài)的同時結合口訣來進行回憶,在引導過程中強調學生注意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各個時期染色體行為的異同。在展示完靜態(tài)圖片后,再通過動畫展示整個過程,加深學生對這兩種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行為的認識,進一步加深學生的印象。
2.敲定特別圖例或特殊結構,確定動、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
辨別動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結構圖是考點之一,但在有絲分裂中,動植物的細胞分裂各個時期的染色體行為記憶的口訣都一樣,這就要求學生能夠根據特殊的結構圖或特殊的結構來辨別。
2.1根據細胞的形狀或有無細胞壁,確定動植物細胞
一般來說,植物細胞呈方形,而動物細胞呈圓球形。高等植物的細胞在整個有絲分裂過程中都存在著細胞壁,在結構圖中往往是用一個矩形的框架來把染色體包圍起來(如圖1),而動物細胞則沒有,動物細胞的結構圖用一個圓圈表示(如圖2),根據這些特點就可以輕松區(qū)別動植物細胞了。
2.2根據前期結構圖的特點,辨別動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結構圖。
在前期,動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有一個很明顯的不同點:植物細胞的紡錘體由細胞兩極的紡錘絲形成(如圖3),而動物細胞的紡錘體則是有兩組中心體發(fā)出的星射線形成(如圖4)。
2.3根據末期細胞形成子細胞的方式,辨別動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結構圖。
在末期,動植物細胞形成兩個子細胞的方式是不同的,植物細胞是由細胞在細胞中央形成的細胞板形成細胞壁從而把細胞分成兩個子細胞(如圖5),動物細胞是靠細胞質向中間橫溢成兩個子細胞(如圖6)。
高等動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的前、中期的染色體結構圖都表現出一致性,但主要抓住結構上等的區(qū)別,我們就能很好地區(qū)分動植物細胞。
3.根據染色體的特殊行為,有效地辨別有絲分裂、減數第一次分裂和減數第二次分裂結構圖主要時期的結構圖。
在細胞分裂方式的考點中,其中辨別結構圖是一個重要考點,還有很多題目是要學生根據辨別出來的結構圖在結合相關的知識進行解答的,這就要求學生能正確地辨認出結構圖,如果辨認錯了,解答時思考的方向也就錯了,可見正確辨認結構圖是重要的一個步驟。那怎樣才能正確地辨認結構圖呢?其實只有我們能抓住幾個特點,這個難題就迎刃而解了。
3.1三看法
在傳統的教學中,前人所總結的“三看識別法”是大眾所接受的圖像辨別方法,但這個方法需要學生對文字進行理解并記憶,有些學生對文字的記憶處在模糊階段,甚至有些學生雖然記住了文字的敘述但是并不懂的應用,所以這種識別方法只能對部分記憶力較好的學生有效,但是對于一些記憶力較差的學生可能就沒那么有效了。
引導學生利用三看識別法來鑒別圖形時,重點要求學生對“染色體數目為奇數”、“無同源染色體”這兩個知識點來辨別減數第二次分裂的結構圖,而減數第一次分裂的結構圖則要求記住“聯會、四分體”、“同源染色體分離”、“著絲點排列在赤道板兩側”。
3.2根據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染色體行為的特殊性,引導學生巧分有絲分裂、減數第一次分裂和減數第二次分裂的特殊時期圖。
兩種細胞分裂方式在各個時期染色體的行為雖然表現出了一致性,尤其是有絲分裂和減數第二次分裂,但是三者在表現出一致性的同時卻有著各自的特殊之處。我們在進行復習時就需要抓住這些特殊的地方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抓特殊之處解決就可以很好地分辨出三者的結構圖。
3.2.1前期
有絲分裂和減數第一次和第二次分裂的前期,染色體都是散亂分布在細胞中的,巧抓:
(1)“無同源染色體”:上圖中的圖1、圖2均有同源染色體(1和2、3和4),圖3沒有同源染色體,圖3為減數第二次分裂圖例;
(2)“有聯會、四分體”:圖2出現了減數第一次分裂染色體特有的行為:聯會形成四分體(1和2、3和4聯會形成了兩個四分體),圖2為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圖例,圖1則屬于有絲分裂前期圖例。
3.2.2中期
三者的中期圖例中染色體的行為都跟“赤道板”有關系,巧抓:
(1)“赤道板兩側”:圖6的染色體的著絲點排列在赤道板兩側,為減數第一次分裂中期圖。
(2)“赤道板上、同源染色體”:圖4和圖5的著絲點均排列在赤道板上,但圖4有同源染色體、圖5則沒有,則圖4為有絲分裂中期,圖5為減數第二次分裂中期。
3.2.3后期
各細胞分裂的后期圖例細胞均出現“8”字型,巧抓:
⑴ “不均勻分裂”:圖10的細胞質分裂是不均勻分裂的,所以圖10、圖11為卵細胞的形成。
⑵ “著絲點不分裂”:圖9和圖11染色體的著絲點沒有分裂,則為減數第一次分裂后期,圖9為精子形成過程,而圖11為卵細胞形成過程
⑶“著絲點分裂,一端存同源染色體”:圖7、圖8和圖10染色體的著絲點均分裂,而圖7的一端存在同源染色體,則圖7為有絲分裂后期,圖8、圖10為減數第二次分裂后期。
綜上所述,有絲分裂和減數第一次分裂過程都存在同源染色體,而減數第二次分裂過程中均無同源染色體存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染色體出現了聯會、四分體等特殊的行為、后期染色體被拉向細胞的兩極但著絲點沒有分裂,這些屬于三者各自的特點,我們在進行復習時,重點引導學生向著這些方向思考,那學生就可以很好地把握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異同,能很好地區(qū)分各個特殊時期的圖例了。
4.抓住重點時期,巧分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過程的DNA和染色體數量變化曲線圖
在學習細胞分裂方式的過程中掌握染色體和DNA數目的變化也是重要的考點之一。對于兩種細胞分裂的四個數量的變化曲線圖,如果沒有注意到用方法去區(qū)分,學生很容易混淆,會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那么,我們就應該巧抓特點,巧用方法,有效進行區(qū)分。
如題目給出的是以上形式的曲線圖,學生還是比較容易區(qū)分開的:圖1和圖2細胞分裂是分為第一次分裂和第二次分裂的,很明顯屬于減數分裂的曲線圖,而圖3和圖4沒有分第一次和第二次,則是有絲分裂的曲線圖。但是如果出現的形式是一個大概的草圖,在橫坐標中沒有注明各個時期,并且曲線圖的橫坐標的長度是一樣時,學生就容易搞混了。如下圖:
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巧抓特殊時期,利用“二看法”有效區(qū)分:
方法一:先區(qū)分DNA和染色體再區(qū)分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
1、一看間期數目區(qū)分DAN和染色體數目變化
如曲線圖在間期(或曲線圖的開始)有加倍的現象,則為DAN數目變化曲線圖,如圖5和圖7;如無加倍現象則為染色體變化曲線圖,如圖6和圖8。
2、二看前后區(qū)分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
在區(qū)分開DNA和染色體數目變化曲線圖的基礎上,觀察曲線圖的前后數目的變化:如后面比前面數目發(fā)生了減半,則為減數分裂曲線圖,如圖5前面數目為2N,而后面為N,所以圖5為減數分裂的DNA數目變化曲線圖,而圖7前后的數目沒有變化則為有絲分裂的DNA曲線圖;同理可以區(qū)分圖6為減數分裂染色體數目變化曲線圖,圖8為有絲分裂的染色體數目變化曲線圖。
方法二:先區(qū)分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再區(qū)分DNA和染色體
1、一看前后數量變化區(qū)分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
如前后數量發(fā)生了變化則為減數分裂曲線圖,如圖5和圖6,后面的數量均比前面開始值減半,則為減數分裂曲線圖;圖7和圖8前后的數量沒有變化則為有絲分裂的曲線圖。
2、二看間期(或曲線的開始)區(qū)分DNA和染色體數目變化曲線圖
在區(qū)分開了減數分裂和有絲分裂的基礎上,再看間期是否發(fā)生加倍現象,如加倍則為DNA數目變化曲線圖,如圖5發(fā)生了加倍則為減數分裂DNA的數目變化,圖6為染色體數目變化;同理可以區(qū)分圖7為有絲分裂的DNA數目變化曲線圖,圖8為有絲分裂的染色體數目變化曲線圖。
在利用上述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系統復習后,相信學生能夠在頭腦中形成一個比較清晰的認識,對這兩種細胞分裂的考點也能較好地掌握。這種復習方法我已經實踐過,課后學生反應都很好,學生說經過這次系統的復習對這兩種細胞分裂的區(qū)別等考點的掌握效果非常好,并且做題目時都能抓住關鍵去思考。學生的這種反應可能比任何獎勵都來得重要。
在進行系統復習后,我們仍應該選擇一些典型的題例對學生進行知識的鞏固。雖然現在國家推行素質教育,但是在目前的高中教育中,考試仍然作為檢測學生學習情況的重要手段,所以,必要的鞏固練習的不可缺少的。關于區(qū)分有絲分裂和減數分裂的圖像、曲線圖的題目非常多,教師在選擇時應注意,我們只選典型,而不要一味追求數量,以達到“精”的效果。
作為高中階段的生物重點內容的細胞分裂知識,我們教師有義務也有責任去引導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和復習,F代教學的先進技術,給予了我們一個非常好的平臺,那么我們就應該好好利用這樣的資源,充分利用好多媒體教學,對這兩種細胞分裂方式復習時圖文結合,抓住關鍵,引導學生的“特殊記憶”,這樣,我們就可以進行一節(jié)效率非常高的課堂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139031.html
相關閱讀:光合作用限時訓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