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課程實施的這些年中,什么樣的課是真正符合新課程理念的課,什么樣的課才是一堂真正的好課,怎樣才能上好一堂課,上好一堂成功的課。這無疑是各個教育部門的領導和各學校的老師們共同關注和努力要解決的焦點問題。盡管這些問題有不同的答案,但我認為,在教學實踐中多向自己發(fā)問,不斷進行教學思考,并在思考中提高,這才是解決好上述問題的一個重要的前提。
思考一:教師在新課程的課堂中扮演了一個什么樣的角色,這樣的角色符合新課程的理念嗎?
新課程要求教師由傳統(tǒng)的知識傳授者轉變?yōu)榕c學生共同進行知識建構的參與者,作為參與者,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化身”,而應是問的發(fā)現(xiàn)者和解決問題的合作者。為此,教師必須打破“教師中心論”,構建民主、平等,合作的新課堂,創(chuàng)設融洽、和諧的學習氛圍。這樣,學生的自由表達和自主探究學習才有可能。當前許多教師也越來越認識到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重要性,他們正從習慣于把問題拋給學生要求學生回答,轉向和學生一道去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的解決,與學生一起分享問題探究中的快樂,這可以說是一個質的變化。
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傳遞——接受式教學模式,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模式,創(chuàng)設情景,巧妙地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心理上的認知沖突,使學生處于一種“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狀態(tài)。同時,教師要放權給學生,給他們想、做、說的機會,讓他們充分地進行思考、討論、質疑、交流,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讓學生放開說,并且讓盡可能多的學生說。條件具備了,學生自然就會興奮,參與的積極性就會高起來,參與度也會大大提高。只有積極、主動、興奮地參與學習過程,個體才能得到發(fā)展。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教師與學生同成為學習共同體中的一員,師生之間在平等的基礎上展開對話、合作與交流。在這種平等的師生關系中,教師并沒有高人一等的特權,而是以一個交流者、傾聽者、建議者的身份出現(xiàn),通過言談和傾聽進行雙向溝通和交流,真正充當著這個學習共同體中的“平等中的首席”的角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171904.html
相關閱讀:關于高中政治“實踐”認識的幾個誤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