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綜合能力考試的測試能力,不是各學科考試能力的考核,而是考查學生學科內以及學科間知識的內在聯系、強調理論聯系實際。生物教學中要注重加強生物與其他學科之間聯系,將學生所學知識進行整合,既開拓了學生的思維,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而提高學生整體素質。
關鍵詞 生物學教學 學科間 橫向聯系
在生物學教學中要加強生物學與其他學科間的橫向聯系,不僅是適應當前高考綜合測試學科設置的需要(綜合測試在考查學生對學科基礎知識掌握的同時,加強了對學科內和學科間知識綜合應用能力的考查),同時更有利于學生知識和能力(發(fā)散性思維的培養(yǎng)、綜合應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等)的全面提高,從而有利于對高素質人才的培養(yǎng)。
1 加強學科間橫向聯系的意義
1.1 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生物學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生物學教學中利用其他學科的材料來假設問題情境,有利于引起學生的好奇和思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和內在學習的動機,同時感受到生物學知識的重要性,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生物學知識。在生物學教學中可利用其他學科已學過的知識作鋪墊,既可降低教學難度,也符合循序漸進的教學原則。
1.2 有利于對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掌握和運用
自然界是一個有機的統(tǒng)一體,研究自然界的物理、化學、生物、地理等各門學科的思想方法、基本原理和研究內容交叉融合、縱橫貫通。同時,生物學與數學、信息技術科學等也是相互作用、共同發(fā)展的。加強學科間的橫向聯系,有利于打破因分科教學而造成的思想禁錮,解決多學科交叉滲透的一些問題,有利于學習時對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掌握和運用,F代生物學需要大量運用數學、物理、化學等學科的手段和方法。如克里克和沃森建立的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是以物理學家威爾金斯等人的X射線衍射分析與生物化學家查戈夫的建基等量關系為基礎的,F代的生物工程、海洋開發(fā)、生物電子計算機等高科技領域的研究,越來越需要多學科知識的綜合。
1.3 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推理、判斷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
在生物學教學中,加強學科間的橫向聯系,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高層次思考能力及心智潛能,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推理、判斷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高素質的人才,這都是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而在過去應試教育中靠死記硬背的學生可能取得高分,但他們分析、解決問題和創(chuàng)新思維的能力相對較差。
2 加強學科間橫向聯系的體現
2.1 學科知識的聯系
生物學與許多學科知識都具有一定的聯系,特別是與物理、化學、數學的聯系更為密切。例如運用物理學中的能量守恒定律解決生物學中的吸能反應與放能反應;運用化學知識中的質量作用定律分析光合作用、細胞呼吸中各物質的量的變化情況;化學反應平衡移動原理分析當突然停止光照或CO2供應對光反應、暗反應的影響(如C3、C5濃度的變化);組成細胞的主要元素是C、H、O、N、P、S;組成細胞的主要化合物包括水、無機鹽、糖類、脂質、蛋白質、核酸;細胞呼吸、光合作用都是極其復雜的氧化還原過程,光能轉化為化學能,化學能轉化為機械能、滲透能、電能、光能、熱能等,就包含著物理、化學的現象;酶是一種生物催化劑,也具有無機催化劑的性質,即降低反應的活化能、改變反應的速率、不改變反應的方向、反應前后催化劑(酶)的量不會減少。運用數學中的集合、函數、數列、排列組合、概率等知識解決高中生物學中的蛋白質與氨基酸、堿基關系的計算、遺傳定律中的概率計算、生物進化中有關基因頻率與基因型頻率的計算、食物鏈(網)中各營養(yǎng)級生物量的計算等等。
2.2 研究方法的聯系
生物學上有許多的研究方法與其他學科特別是物理、化學有很大的聯系。如用差速離心法研究細胞內各種細胞器的組成成分和功能:將細胞膜破壞后,形成由各種細胞器和細胞質中其他物質組成的勻漿,將勻漿放在離心管中,用高速離心機在不同的轉速下進行離心,利用不同的離心速度所產生的不同離心力,就能將各種細胞器分離開。對照實驗、模擬實驗等是生物學研究的基本方法,也是物理學、化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在生物學中,利用放射性元素作為示蹤劑對研究對象進行標記的微量分析方法,研究細胞內的元素或化合物的來源、組成、分布和去向等,進而了解細胞的結構和功能、化學物質的變化、反應機理等,這種同位素標記法需要用于構成細胞化合物的重要元素,如3H、14C、15N、18O、32P、35S等進行標記示蹤,這需要用到化學中的放射性同位素示蹤技術,同時,這也是物理學中觀察分子擴散與溫度的關系、觀察水的對流等常用的方法。構建模型中的物理模型、數學模型、概念模型等,開展模型教學,以增進學生對模型的熟悉、對建模方法的理解,培養(yǎng)他們建模、運模的能力。類比推理、歸納、演繹等是研究生物現象常見的方法,也是其他學科常用的研究方法。
2.3 能力培養(yǎng)的聯系
生物學與物理學、化學同屬自然科學,在能力要求上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實驗中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解遺傳學題中的邏輯推理與化學中的判斷推理的能力要求也十分相近的。
3 加強學科間橫向聯系的實踐
3.1 遷移
在生物學教學中,要設法利用其他學科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等知識,實現知識的有效遷移。這要求生物學教師應掌握遷移理論,用遷移理論指導生物學教學,重視對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yǎng),提高學生的生物學科學素養(yǎng)。如利用初中物理和化學中學過的“分子的熱運動與擴散”可幫助理解細胞滲透吸水原理、氣體交換原理等知識;利用數學中“概率的乘法原理和加法原理”可解決遺傳題中的有關基因型和表現型的概率問題;借助數學中的極限知識解釋生物遺傳中“豌豆在自然狀況下是純合的”。在學習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時,可以利用化學學習過的“相似相溶”原理,解釋酒精、甘油、脂肪酸、苯、尿素、丙酮酸、脂溶性維生素類(如維生素A、維生素D)等物質通過細胞膜時是以自由擴散的方式進行的。如在生物學的發(fā)展過程中,細胞學說的建立、生物膜結構的探索歷程、酶本質的探索過程、光合作用的發(fā)現、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建立、孟德爾遺傳定律的提出等都體現了不同學科遷移所產生的巨大魅力。
3.2 比喻
在生物學教學中,當遇到難以理解的問題時,可用其他學科中學生已掌握的知識,特別是相似的原理、方法來進行說明。運用比喻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化解難點,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化隱為顯,使抽象概念、生理過程形象化,從而幫助理解掌握生物學知識。如光合作用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生理過程,其中的能量轉換是學生比較難以理解掌握的,利用初中物理中有關電池的知識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在光合作用過程中,葉綠體中處于特殊狀態(tài)下的葉綠素a將光能轉變成電能,類似于硅光電池將光能轉變成電能;光反應階段中將電能轉變成ATP中活躍的化學能、暗反應階段中將ATP中活躍的化學能轉變成穩(wěn)定的化學能,儲存在糖類等有機物中的過程,則相當于蓄電池充電時的變化。對于ATP的生理功能,教材用ATP是流通著的“能量貨幣”這一形象的比喻,以加深學生對ATP的生理功能以及ADP與ATP相互轉化的認識,即伴隨著ATP的水解與合成的過程,發(fā)生著能量的釋放與儲存,從而推動新陳代謝順利進行。如在學習物質出入細胞的方式時,可將自由擴散比喻為坐滑梯,將協助擴散比喻為騎自行車下坡,將主動運輸比喻為騎摩托車爬坡,也可將主動運輸形象地表述為“逆水行舟用力撐”。
3.3 聯想
在生物學教學中,聯想一些學生曾學過的或易理解的成語、詩詞等妙語,既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深奧的知識通俗易懂,提高綜合分析能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用“一分為二”聯想細胞有絲分裂的后期,著絲點分裂,染色體數目加倍。用“差之毫厘,謬以千里”聯想細胞的亞顯微結構,各種細胞器之間的結構差異決定了其功能的獨特性。用“一枝獨秀”聯想植物的頂端優(yōu)勢,即頂芽優(yōu)先生長而側芽受到抑制的現象。另外,在學習種間關系這一章節(jié)的過程中,可以聯想一些成語,以幫助學生對知識的形象理解,如“自相殘殺──種內斗爭”、“同心協力──種內互助”、“內憂外患──生存斗爭”、“黨同伐異──種內互助和種間斗爭”、“同甘共苦、生死與共──種內關系中的共生”、“恩將仇報──種間關系中的寄生”等。如在學習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物質循環(huán)時,聯想到清代詩人龔自珍《己亥雜詩》中的名句“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在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組成生物體的C、H、O、N、P等元素,不斷進行著物質循環(huán)。落花被微生物分解后,某些礦質元素又回到了無機環(huán)境,能夠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
3.4 拓展
在生物學教學中,將其他學科的原理、法則等知識拓展開來,用來分析解決生物學中的相關問題。例如光反應階段中的水在光下分解成[H]和氧氣是屬于氧化反應,暗反應階段中的三碳化合物(C3)被[H]還原成葡萄糖則是一個還原反應。用物理學中的判斷電流方向的方法來分析興奮在神經纖維上的傳導時膜內外局部電流的方向及興奮的傳導方向;運用地理知識“氣溫隨海拔增高而降低”來分析生物群落的垂直分布,如在高山植物群落中,不同海拔地帶的植物由于氣溫的變化而呈現出垂直分布的特征。
總之,在生物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學科間的橫向聯系,有利于生物學教學,開闊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效果;有利于加深對其他的學科理解掌握,形成各學科間融會貫通的知識體系;更有利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從而造就高素質的人才。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182186.html
相關閱讀:2013年高考生物必備考點:植物的礦質營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