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衷是讓學生讀進去
廈門九中語文老師李霜蘭說,從初一開始就規(guī)范學生的讀書筆記,這個想法來源于“深閱讀”,F(xiàn)在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也越來越多。網絡、電視、手機等給學生帶來大量信息的同時,也侵占了很多學生深層閱讀的空間。
很多家長也抱怨,為了讓孩子讀書,書買了不少,但是真正讀進去的并不多,讓孩子愛上那些名著似乎有難度。如何讓孩子多讀書、愛讀書、會讀書?
語文教研組的幾位老師在開學初策劃了一個主題,就是每個月選擇一個作家及其作品推薦給學生,這個作家要對現(xiàn)在的學生有感染力,作品也盡可能接近學生的年齡。以作家及其作品為載體,從訓練學生寫好讀書筆記入手,引導學生愛上閱讀。
經過幾番討論,老師們決定給剛剛進入中學的學生們第一個介紹龍應臺。選擇龍應臺的理由有三個:她是一個橫跨海峽兩岸的作家,有留學[微博]海外的經歷;她年輕時多有犀利之言,但現(xiàn)在能更全面、更理性地看待這個社會;作為女兒和母親,在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一個普通人的思考。
9月份,老師們選擇了龍應臺的三部書推薦給學生。10月份,老師們又推薦了席慕蓉的作品給學生閱讀。而接下去,是選擇周國平還是劉墉或是其他作家的作品,老師們討論得很激烈,選擇哪個作家,每個老師都要求陳述自己的理由。
讀書筆記有統(tǒng)一格式
廈門九中語文備課組長方英香介紹,讀書筆記有統(tǒng)一的格式要求。開學時,各班級專門為學生上了一堂培訓課。筆記包括三個部分:一是摘抄好詞、好句,二是概括文章主要內容(中心)及寫作特點,三是撰寫閱讀感悟。第三部分的閱讀感悟可以就一點而發(fā),也可以就一篇文章或整本書來寫。到月底的時候,再撰寫一篇總的閱讀感悟。
讀書筆記每周一篇,篇幅不少于800字,每周一上交,收上來后老師會仔細批改,寫上意見和評價。方英香說,每周,老師們會利用固定的集體備課時間反饋一下各個班規(guī)范讀書筆記的情況,還會交流、討論下一階段的做法。
“看著學生們認真細致的讀書筆記,品味著孩子們質樸的感悟,就會心生許多感動。在課堂間隙,我會把寫得精彩的讀書筆記在班級里做推薦,并讓學生自己去分享交流,這對寫得好的學生也是一種鼓勵!崩钏m說,自己還很想把學生的閱讀筆記一篇篇地整理出來,給孩子的家長們看看。事實上,老師們也都想好了,那就是每月精選出學生優(yōu)秀的讀書筆記,然后印刷出來發(fā)給學生們欣賞借鑒。
老師們說,選擇課堂間隙三言兩言對學生進行引導滲透,就是希望激發(fā)學生持續(xù)閱讀的興趣,這樣既不占用太多常規(guī)課堂教學時間,又能日積月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一種觸動心靈的閱讀
開學至今,規(guī)范讀書筆記兩個月了,老師們看到了學生們的可喜變化。比如,從一開始全班學生幾乎都不知龍應臺為何人,到幾乎所有學生都愛上龍應臺的書,寫的讀后感也由淺入深。
“通過作業(yè)這種形式,‘逼’著學生為了完成作業(yè),慢慢讀進去了。結果是很多學生都愛上了這些書和這個作家,寫的讀后感有好多很感人。我很期待學生去讀那些我愛讀的書,喜歡上我喜歡的作家!崩钏m說,這樣的閱讀很溫情。有的家長也和孩子一起讀,這是一種觸動心靈的閱讀。
“我們希望家長盡可能和孩子一起閱讀。”方英香說,雖然學校對家長閱讀沒有做硬性要求,但如果家長有時間去關注孩子正在閱讀的書,或者和孩子一起來閱讀的話,對家長了解自己的孩子是有幫助的。
讓學生喜歡上閱讀,是一個持久的過程,效果或許要好幾年才能看出來。在學生進入中學的起始年段就規(guī)范讀書筆記的意義是不言而喻的。老師們計劃至少用兩年時間來訓練學生寫好讀書筆記,他們以此來幫助學生拓展、拓深閱讀面并愛上閱讀,為學生終生閱讀打好基礎。他們也堅信,閱讀能觸動和滋養(yǎng)孩子的心靈。(來源:浙江在線·教育頻道)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297090.html
相關閱讀:暑假如何過更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