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談“限時”說課的方法的幾個問題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化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說課不同于上課,說課的對象是評委或老師,而上課的對象是學生。說課要遵循一定的程序,比如怎樣分析和處理教材、怎樣選擇教學方法、怎樣運用教學手段、怎樣設計教學程序,總體介紹這節(jié)課在哪些方面做出大膽的嘗試和探索,為什么這樣教,有什么理論依據(jù)。說課要體現(xiàn)真實性、科學性、邏輯性、系統(tǒng)性。說課不能變成上課,說課只畫龍點睛,說課時間一般為10-15分鐘。說課不僅能展示教師的綜合素質,而且能體現(xiàn)教師對具體課題的教學主張、教學理念、教育思想以及教學理論指導下的行為構建。說課的內容、形式以及說課的模式能體現(xiàn)教師的設計思路、教學方法和創(chuàng)新構想。通過說課,可以考察教師的業(yè)務水平和學科素養(yǎng),也可以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說課,已引起越來越多教師的重視,說課的技巧和方法也不斷得到發(fā)展和完善。下面以上教版九年級化學下冊《還人類潔凈的空氣??酸雨》的說課為例,談談限時10分鐘說課的方法和技巧。

  一、確定限時說課設計的整體思路

  限時10分鐘,既要把握說課的重點,又要體現(xiàn)說課環(huán)節(jié)的完整性,想說好,真的不容易。要想說好課,首先必須吃透課標、考綱及常規(guī)教學要求,針對具體教學內容,一般先了解其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與上、下節(jié)內容之間的聯(lián)系,以及在中、高考中的地位,然后再確定說課的教學目標及教學重難點,圍繞重難點展開設計,凸顯設計的新穎性、可操作性和創(chuàng)新性。

  1. 制定明確的說課目標

  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中。掌握課堂教學目標是教師的基本功。教學目標包括:①知識與技能、②過程與方法、③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說課時應簡要闡述確定教學目標的依據(jù)。例如,關于酸雨的教學目標設計如下:

  [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學生的實驗探究活動,啟發(fā)學生了解硫酸型酸雨的成因、危害。

  過程與方法:通過硫酸型酸雨的成因及危害的實驗,培養(yǎng)學生觀察實驗,進而思考實驗中的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對環(huán)境污染現(xiàn)狀及危害的了解,使學生珍愛自己身邊的環(huán)境,提高環(huán)保意識。

  2. 確立說課的重難點

  說課時應指出本節(jié)的教學重點和難點以及確定重點和難點的依據(jù)。例如,“還人類潔凈的空氣”為滬教版初中化學教材第九章“化學與社會發(fā)展”中第三節(jié)“環(huán)境污染的防治”中的一個課時的內容,本課時的大部分內容,如空氣的污染物,空氣污染物對大氣環(huán)境的影響以及大氣污染物的主要來源和如何防治空氣污染等等,已經(jīng)在第1節(jié)“能源的綜合利用??化石燃料”中做過了介紹。因此,本課時的教學重、難點確定為通過實驗探究酸雨的形成原理以及危害。

  目標設計好后,不一定全說,可根據(jù)說課需要說出關鍵目標即可。例:

  [說課展示片段1]各位專家,上午好,今天我說課的課題是“還人類潔凈的空氣??酸雨”。 前面學生已經(jīng)學習了與空氣污染相關的知識,所以本節(jié)課的主要目標是通過實驗探討酸雨的形成、危害及其防治。

  [時間要求]說課時教學目標及教材重難點內容一般應控制在2分鐘之內較好。

  3. 確立明晰的設計思路

  說課設計思路的確立,是實現(xiàn)課堂教學目標的關鍵,如何突出重點、掌握要點,如何化解難點、鞏固知識,如何復習舊課、導入新課,如何演繹示范、歸納總結,如何提問設問、布置練習,都有一個時間合理安排問題,一節(jié)好的課離不開一個好的課時結構,要使每一課時的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均能恰到好處,合理分配課堂教學時間尤為突出,作為說課者,必須緊緊圍繞課堂教學目標,在說課過程中,體現(xiàn)課時結構,反映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分配。對于酸雨,我是這樣設計的:

  [設計思路]本節(jié)課依托化學實驗,通過三個分組實驗(水和雨水的對比實驗、硫酸根離子的驗證、“酸雨”與石灰水的反應),三個演示實驗(硫粉在氧氣中燃燒、二氧化硫與水反應、測定模擬雨水的pH),引導學生在觀察實驗和分析實驗的基礎上認識酸雨的危害,總結得出硫酸型酸雨的形成原理,以此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鑒于此,教學流程設計為:通過學生實驗探究雨水的性質??教師演示實驗重點探究酸雨的形成過程??最后探究防治酸雨的措施。

  二、創(chuàng)設情境引入新課

  引入新課的方法很多,實驗式、謎語式、新聞報道式、溫故知新式、提問式、談話式等都是巧妙的方法。闡述采用什么方式導入新課,這樣導入的好處是什么。眾所周知,好的開始等于成功的一半,精彩的引入不僅能吸引學生,而且能夠吸引評委的眼球,為說課加分。對于酸雨,本人是通過實驗引入的,實驗引入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而且能引發(fā)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說課展示片段2]在課的開始,我是這樣引入的:拿出一瓶液體,告訴學生這是一瓶在模擬條件下得到的雨水,倒入盛有鮮花的燒杯中,學生會看到鮮花枯萎,引起學生的好奇。接著我讓學生用水和模擬雨水做對比實驗,根據(jù)現(xiàn)象讓學生總結這種雨水的性質。這種雨水是如何形成的呢?這兒,我設計了一個創(chuàng)新實驗來模擬該雨水的形成過程。

  [時間要求]說課時引入新課一般控制在1分鐘之內。

  三、教學程序設計應充分體現(xiàn)創(chuàng)新點

  說教學程序是說課中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教師主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應該膽子大一點,觀念新一點,課堂開放一點。要精心設疑,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啟發(fā)學生踴躍參與,進入角色充當主體。問題答疑是讓學生獨立完成,還是讓學生討論完成?要學生掌握哪些知識,培養(yǎng)哪些能力,達到什么目的?學生在課堂上有哪些思維定勢,需要采取哪些克服措施?如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不僅學會,而且會學?教學程序設計的最大亮點應能體現(xiàn)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對于實驗,還應體現(xiàn)創(chuàng)新性。通過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營造心理層面的學習動機驅動。針對酸雨問題,我對教材是這樣處理的:

  [設計依據(jù)]很多老師認為“酸雨”只是一個常識性的知識,因而對于本節(jié)課內容多是簡單處理。鑒于我國酸雨現(xiàn)狀和學生已有的酸堿知識,筆者將本課時設計為一節(jié)實驗探究課;瘜W實驗作為探索、發(fā)現(xiàn)、驗證知識的重要手段,它不僅使學生經(jīng)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發(fā)展了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培養(yǎng)了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本節(jié)課注重依托化學實驗引導學生操作、觀察、分析,總結出酸雨的危害,繼而利用酸堿知識進一步探究酸雨的形成過程和防治措施。

  [實驗創(chuàng)新]教材上的實驗設計沒有探究性,思維性也不強,為此,做了創(chuàng)新設計,使之充滿了很強的探究性和思維性。本設計能依托化學實驗引導學生了解酸雨性質,一步步引發(fā)學生總結得出酸雨的初步形成過程(含硫元素的物質燃燒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溶于水形成亞硫酸,從而形成酸雨)。在實驗過程中有力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究能力,并且結合酸雨形成的機理,探索酸雨的治理措施。在教學中,讓學生放手、動腦、動口,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注意參與學生活動、適時釋疑解惑。尤其是在探究酸雨中硫酸的成分時,通過實驗得出的硫酸型酸雨結論和已有的亞硫酸酸雨認知的不吻合,引發(fā)學生的思維沖突,激發(fā)學生的質疑精神,通過實驗和提供資料等手段,深化思維、得出結論。最后在酸雨的防治環(huán)節(jié),通過Ca(OH)2溶液與酸液反應的定性實驗,處理模擬得到的酸雨廢液,用化學實驗解決實際問題,培養(yǎng)并激發(fā)學生對化學學習的熱情。另外,運用改進的化學實驗裝置開展實驗教學,有效解決了二氧化硫逸散的污染問題,提高了課堂效率,降低了學習難度,突出了教學重點。這樣的教學,學生的主體地位突出,教師的主導作用恰當,課堂氣氛民主融洽。

  [說課展示片段3]這種雨水常發(fā)生在燃煤工業(yè)區(qū),因為煤中含有硫,所以,先做硫燃燒的實驗。(首先展示實驗儀器)這是我自制的玻璃燃燒匙,它的柄是玻璃管。上端套了一個小氣球,目的是防止生成的有毒氣體逸出。

  取硫粉,放入燃燒匙中,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讓學生觀察現(xiàn)象,然后伸入到充滿氧氣的錐形瓶中,繼續(xù)觀察現(xiàn)象。我設計的這套裝置密閉性好,彌補了教材中裝置不環(huán)保的缺陷,體現(xiàn)了綠色化學理念和實驗安全意識。在水中取下小氣球,可以看到在錐形瓶中形成美麗的噴泉。整個實驗,形象地模擬了雨水的形成過程,體現(xiàn)了實驗的趣味性。

  在這里讓學生思考:水為什么會進入錐形瓶?

  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設計了以下兩個實驗:

  一個是:向裝滿二氧化硫氣體的瓶子中加水,旋緊瓶蓋、振蕩,瓶子變癟了。

  另一個是:用pH計測定錐形瓶中液體的pH,測量結果為1.8。這也是噴泉實驗中石蕊變紅的原因。

  [設計思路]測量溶液的pH,為下面講述酸雨的定義做鋪墊。

  [說課展示片段4]通過實驗得出,二氧化硫能溶于水并且和水反應生成了酸。

  在這里我告訴學生生成的是亞硫酸,我們知道pH<5.6 的降水稱為酸雨。那么通過模擬實驗我們得到的就是酸雨。在前面的實驗中所使用的就是這種雨水。它的主要成分,學生會認為是亞硫酸,但在課本上卻說形成的是硫酸型酸雨,為什么呢?引導學生思考。在這里我設計了如下實驗。

  [設計思路]課本上的結論和學生已有的認知發(fā)生沖突,繼而激發(fā)學生進一步探究的欲望。

  [說課展示片段5](此時投影小資料:鹽酸酸化的氯化鋇試液遇硫酸產(chǎn)生白色沉淀,遇亞硫酸不產(chǎn)生白色沉淀。)取雨水,滴加鹽酸酸化的氯化鋇,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證明雨水中確實有硫酸存在,讓學生思考,硫酸是怎樣產(chǎn)生的?

  學生通過討論,得出:是亞硫酸與空氣中的氧氣發(fā)生反應生成的硫酸。讓學生知道,正因為硫酸的存在,酸雨才有危害,前面才會看到花葉變色等現(xiàn)象。

  接著讓學生看書,總結酸雨的形成過程。

  投影展示酸雨對環(huán)境的危害及我國酸雨分布情況,包括江蘇在內,每年因酸雨造成的損失高達數(shù)億元。接著引導學生根據(jù)形成過程討論,得出開發(fā)使用新能源,燃料脫硫等措施可以預防酸雨。對于已經(jīng)被酸雨污染的湖泊和土壤,應該如何治理呢?

  [設計思路]通過圖片的對比和酸雨分布的介紹,讓學生感知酸雨分布之廣,對酸雨的性質以及危害有較為深切的感受,引導學生關注身邊問題,促進他們對家鄉(xiāng)的了解。

  [說課展示片段6]這兒我又設計了一個分組實驗,讓學生向滴有石蕊的雨水中加適量石灰水,目的是利用酸堿中和反應原理來解決酸雨污染問題。讓學生理解熟石灰可以用來治理酸雨。最后讓學生談談本節(jié)課收獲和感悟。

  [設計意圖]利用酸堿中和反應原理來解決酸雨污染問題,讓學生理解熟石灰可以用來治理酸雨,培養(yǎng)并激發(fā)學生對化學學習的熱情。

  [說課展示片段7]這是我的板書設計(投影展示),我的說課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時間要求]這部分內容是說課的重點,一般應控制在6-7分鐘左右。

  說課,作為一種模式,應用越來越廣泛。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化,能集“編”、“導”、“演”、“教”于一身的“說課”形式,既能綜合反映教師素質,又能充分反映教師的教育教學理論水平和教學業(yè)務能力,其優(yōu)越性日益顯現(xiàn)。我們希望能通過“限時說課”這一形式,不斷引導廣大教師積極研究說課、加強說課,并發(fā)揮好說課的作用,通過說課不斷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加快師資隊伍的培養(yǎng),讓更多的青年教師迅速成長起來。

  參考文獻

  [1] 中學化學國家課程標準研制組.義務教育教科書化學(九年級下冊)[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308247.html

相關閱讀:中學化學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