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打亂課本,把書中的知識分割開來,成為一個一個的點。
同學們復習時可以先把課本中每一節(jié)的要點總結出來,并記準記牢。比如學習歷史時,按照課本的編排,每一個朝代都要講到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內容。把這些內容劃分出來,作為一塊一塊獨立的知識點。
二、提取專題,用與課本目錄不同的另一條線,把知識點串起來。
對課本內容熟悉之后,可以打破各個朝代的劃分,嘗試找出不同節(jié)的要點之間的深層聯(lián)系。借助這些知識點之間的深層聯(lián)系,進行系統(tǒng)的歸納整理,形成不同于原來課本章節(jié)的整體框架。比如,可按政治制度、經濟制度、外交政策、改革、戰(zhàn)爭、歷史轉折點事件等不同的線索,對課本內容進行專題總結。又比如,歷史課本中經常有地圖,所以,我們也可以搞一個以地圖所反映的內容為核心的歷史地圖專題等。
形成多條線索的知識體系后,一旦想到戰(zhàn)爭,歷史課本中的古今中外、各個時期的戰(zhàn)爭都在大腦中顯現(xiàn);一旦想到改革,歷史中課本的所有與改革相關的各個知識點就能全部想到。答題時各個知識點信手拈來,特別是做起綜合題來更是得心應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309416.html
相關閱讀:同分異構體數(shù)目的判斷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