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節(jié)選自韓愈《張中丞傳后敘》閱讀答案附譯文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文言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620 題( 18 分) 元和二四月十三日夜,愈與吳郡張籍閱家中舊書,得李翰所為《張巡傳》。翰以文章自名,為此傳頗詳密。然尚恨有闕者:不為許遠立傳,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
題(18
分)
元和二四月十三日夜,愈與吳郡張籍閱家中舊書,得李翰所為《張巡傳》。翰以文章自名,為此傳頗詳密。然尚恨有闕者:不為許遠立傳,又不載雷萬春事首尾。
遠雖材若不及巡者,開門納巡;位本在巡上。授之柄而處其下,無所疑忌,竟與巡俱守死,成功名;城陷而虜,與巡死先后異耳。兩家子弟材智下,不能通知二父志,以為巡死而遠就虜,疑畏死而辭服于賊。遠誠畏死,何苦守尺寸之地,食其所愛之肉,以與賊抗而不降乎?當其圍守時,外無蚍蜉蟻子之援,所欲忠者,國與主耳,而賊語以國亡主滅。遠見救援不至,而賊來益眾,必以其言為信;外無待而猶死守,人相食且盡,雖愚人亦能數(shù)日而知死所矣。遠之不畏死亦明矣!烏有城壞其徒俱死,獨蒙愧恥求活?雖至愚者不忍為,嗚呼!而謂遠之賢而為之邪?
說者又謂遠與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遠所分始。以此詬遠,此又與兒童之見無異。人之將死,其臟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繩而絕之,其絕必有處。觀者見其然,從而尤之,其亦不達于理矣!小人之好議論,不樂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遠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猶不得免,其他則又何說!
當二公之初守也,寧能知人之卒不救,棄城而逆遁?茍此不能守,雖避之他處何益?及其無救而且窮也,將其創(chuàng)殘餓羸之余,雖欲去,必不達。二公之賢,其講之精矣!守一城捍天下以千百就盡之卒戰(zhàn)百萬日滋之師蔽遮江淮沮遏其勢天下之不亡其誰之功也!當是時,棄城而圖存者,不可一二數(shù);擅強兵坐而觀者,相環(huán)也。不追議此,而責二公以死守,亦見其自比于逆亂,設淫辭而助之攻也。
愈嘗從事于汴徐二府,屢道于兩府間,親祭于其所謂雙廟者。

(節(jié)選自韓愈《張中丞傳后敘》)
16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遠誠畏死
誠:如果
B
.觀者見其然,從而尤之
尤:歸罪,責備
C
.將其創(chuàng)殘餓嬴之余
將:率領
D
.二公之賢,其講之精矣
講:演講
答案:D
講:籌謀,考慮
17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不同的一組是
A
.授之柄而處其下
吾從而師之
B
.以與賊抗而不降乎
作《師說》以貽之
C
.外無待而猶死守

而五人生于編伍之間
D
.愈嘗從事于汴徐二府
以其無禮于晉
答案:D
在;對于 【解析】A
代詞,他 B
連詞,來C
連詞,表轉折
18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李翰因文章而自負,寫《張巡傳》十分詳密。但遺憾的是還有缺陷,一是沒有為許遠立傳,二是沒有能夠記載雷萬春事跡的始末。
B
.由于張、許兩家的子弟才智低下,所以兩人不能接到父輩就義的通知,認為張巡戰(zhàn)死而許遠被俘,懷疑許遠是怕死而投降了叛軍。
C
.雖然睢陽城陷落是從許遠分守的西南方開始的,但是用這個理由來誹謗許遠,就如同繩子斷了就責怪先受侵害和先裂的地方一樣無知。
D
.文章將張、許二人與眾多棄城保命和擁強兵而觀望的人進行了對比,熱情贊美了張、許二人的功勞。
答案:B“
通知”
一詞,應理解為“
完全了解”
19
、用“/”
給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斷句(3
分)
守 一 城 捍 天 下 以 千 百 就 盡 之 卒 戰(zhàn) 百 萬 日 滋 之 師 蔽 遮 江 淮 沮遏 其 勢 天 下 之 不 亡 其誰之功也
答案:守一城/
捍天下/
以千百就盡之卒/
戰(zhàn)百萬日滋之師/
蔽遮江淮/
沮遏其勢/
天下之不亡/
其誰之功也(錯1
處扣1
分,扣完為止)
20
、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
分)
(1
)雖至愚者不忍為,嗚呼!而謂遠之賢而為之邪?
即使再笨的人也不愿這樣做,唉!難道說像許遠如此賢明的人會這樣做嗎?(3
分,“
雖”1
分,反問句式1
分,語言表達流暢1
分)
(2
)屢道于兩府間,親祭于其所謂雙廟者。
多次取道經過兩州之間,親自在那叫做雙廟的地方祭祀張巡和許遠。(3
分,“
道”
、“
其”
、介賓短語后置各1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333846.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