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御醫(yī)”
的傳奇人生
余
瑋
考慮“
吃飯問題”
走上從醫(yī)路
如果從16
歲入北平燕京大學醫(yī)預科算起,吳階平可謂把一輩子的生命交給了他所熱愛的醫(yī)學事業(yè)。他很坦率地說:“
我從來沒有想過不做醫(yī)生而去從事其他職業(yè),我很早就決定做醫(yī)生。當然,這應該說是我父親的決定。”
在吳階平的記憶里,父親十分重視對子女的教育,只是在大方向上對孩子進行影響,諸如做人、為學、處事等,卻很少具體關心他們哪門功課考了多少分。在當時軍閥割據、政治腐敗的情況下,吳敬儀對子女今后從業(yè)作出要求,第一不要從政,第二不要從商。他認為,官場太腐敗,做官會身敗名裂;社會動蕩,經商會傾家蕩產——
要學科學技術,而且必須學醫(yī),醫(yī)生決不會失業(yè),不過,要學醫(yī)一定要做個好醫(yī)生,一定要進協和。
于是,吳門三代及近親中有30
余人從醫(yī)。同輩的姐夫陳舜省、大哥吳瑞萍、妹夫蔡如升、胞弟吳蔚然及吳階平本人,分別在臨床醫(yī)學中外科、內科、兒科、泌尿外科領域里獨領風騷。
1947
,吳階平經著名泌尿科專家謝元甫教授推薦,赴美國芝加哥大學進修,師從現代腫瘤內分泌奠基人哈金斯教授。哈金斯非常喜歡這個輕、勤奮的中國學生,有時看見吳階平干脆利落地做實驗、做手術,感慨地說:“
你有幾只手啊!”
由于手術技術不一般。吳階平在美國落下了一個“
三只手”
的榮譽稱號。
第二底,在進修即將結束時,哈金斯非常希望吳階平能留下為自己主持臨床工作。然而,吳階平卻婉言謝絕了。他知道自己應當回國發(fā)展祖國的泌尿外科。
見證共和國總理最后的歲月
在吳階平家的書柜上方,一直懸掛著一張放大了的周恩來總理的黑白照片。他生前總是說,總理的言行風度給了他“
終生難忘的教誨”
。
從1957
起,他在周恩來身邊工作了近20
。吳階平多次擔負為國內外最高領導人治病的特殊任務,事前事后總理都有具體指點。總理對人熱情關懷,無微不至。不僅領導同志健康出現問題總理親自過問,對普通患者也很關切。這對吳階平觸動很大。吳階平最不愿意的是敬愛的周總理做自己的病人。從20
世紀60
代起,他就參加了對總理本人的醫(yī)療保健工作。在那特殊的時代,日理萬機的周恩來,終于積勞成疾。
5
月19
日
兩步走”
。吳階平認為,真要分“
兩步走”
,很可能就永遠沒有第二步了。這時,吳階平靈機一動。對鄧穎超大姐說:“
如果我在檢查的時候看見有一塊小石頭,順便拿出來就不用再走第二步了。是否還要留著等著走第二步?”“
當然就順便拿出來了。”
鄧穎超說。
這是吳階平第一次為了敬愛的周總理斗膽冒險,緩解了周恩來的病情。很快,電話里傳來了毛澤東的原話:“
醫(yī)生們兩步并一步做得好,感謝他們。”
“
獲獎專業(yè)戶”
心底最愛“
伯樂獎”
幾十來,吳階平所獲的獎勵不計其數,可謂“
獲獎專業(yè)戶”
。僅臨床科研方面,他已7
次榮獲全國科學技術獎。1984
,他獲得了巴黎紅寶石榮譽獎章,1987
又獲巴黎紅寶石最高榮譽獎。然而,當原北京醫(yī)科大學向他頒發(fā)首屆“
伯樂獎”
時,他說:“
我平生獲得的獎勵不止一種,但我最看重的是這‘
伯樂獎’
。”
吳階平自幼最討厭死記硬背,上大學時還用一些刁鉆古怪的問題去戲弄死讀書的同學。因此,他當老師也不提倡自己的學生這樣去做,力主把教知識變?yōu)榻瘫绢I。他認為一切知識來源于實踐,知識只有在實踐和思考中運用,才會轉化為才能;只有把實踐、思考、知識三者有機結合起來,才能走上自覺成長的道路。他是這樣教育學生的,也是這樣做的。
吳階平創(chuàng)立了中國第一個獨立完整的泌尿外科,培養(yǎng)了中國好幾代泌尿外科醫(yī)生。他是“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不斷開拓的探索者,也是廣栽桃李、識拔英才的醫(yī)學“
伯樂”
。他的學生郭應祿曾說:“
現在中國泌尿外科界的骨干力量,幾乎都是吳老師培養(yǎng)出來的。”
持手術刀的社會活動家
吳階平不僅是一位醫(yī)學家、教育學家,還是一位社會活動家,曾有人稱他為“
中國‘
醫(yī)療外交’
中的特殊‘
大使’”
。他出任過九三學社中央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務,先后參加國際學術會議80
余次。很多過去了,當的“
吳大夫”
,除了參與立法還要進行執(zhí)法檢查、監(jiān)督,每都要到不同的省市區(qū)檢查法律的執(zhí)行情況,以及政府職能部門的工作情況,及時地收集信息、反饋情況或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不論是在手術臺上,還是政治舞臺上,吳階平都是出色的。
退出領導崗位后,吳階平仍在不倦地奮斗著。生活中的他,沒有業(yè)余時間,每天上、下午和晚上三個單元,始終在忙。吳階平生前曾告誡退休的老人,不要完全閑下來,要繼續(xù)接觸外界,聯系社會,還要適當訓練腦體、思考問題,這是維持健康體格的重要條件。他身材不很高大,卻透著博大深沉的氣質,給人印象最深的是那雙眼睛,蘊蓄著追索和求實,閃爍著睿智和剛毅。
3
月,一輩子孜孜不倦的吳階平停止了自己的思考,停止了自己的腳步,完成了一卷多彩的人生傳記,讀來耐人尋味……
(
選自《天津日報》,有刪節(ji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359244.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