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杜詩,字君公,河內汲人也”閱讀答案(附翻譯)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文言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 12 題。 杜詩,字君公,河內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稱。更始時,辟大司馬府。建武元,歲中三遷為侍御史,安集洛陽。時將軍蕭廣放縱兵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
—12
題。

杜詩,字君公,河內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稱。更始時,辟大司馬府。建武元,歲中三遷為侍御史,安集洛陽。時將軍蕭廣放縱兵士,暴橫民間,百姓惶擾。詩敕曉不改,遂格殺廣,還以狀聞。世祖召見,賜以?戟,重使之河東,誅降逆賊楊異等。詩到大陽,聞賊欲北度,乃與長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將突騎趁擊,斬異等,賊遂剪滅。拜成皋令,視事三歲,舉政尤異。再遷為沛郡都尉,轉汝南都尉,所在稱治。

七,遷南陽太守。性節(jié)儉而政治清平,以誅暴立威,善于計略,省愛民役。造作水排,鑄為農器,用力少,見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廣拓土田,郡內比室殷足。時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陽為之語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詩自以無勞,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帝惜其能,遂不許之。

詩雅好推賢,數進知名士清河劉統(tǒng)及魯陽董崇等。初,禁網尚簡,但以璽書發(fā)兵,未有虎符之信,詩上疏曰:“臣聞兵者國之兇器,圣人所慎。舊制發(fā)兵,皆以虎符,其余征調,竹使而已。符第合會,取為大信,所以明著國令,斂持威重也。間者發(fā)兵,但用璽書,或以詔令;如有奸人詐偽,無由知覺。愚以為軍旅尚興,賊虜未殄,征兵郡國,宜有慎重,可立虎符,以絕奸端。昔魏之公子,威傾鄰國,猶假兵符以解趙圍,若無如姬之仇,則其功不顯。事有煩而不可省,費而不得已,蓋此謂也。”書奏,從之。

詩身雖在外盡心朝廷讜言善策隨事獻納視事七政化大行十四坐遣客為弟報仇被征會病卒司隸校尉鮑永上書言詩貧困無田宅喪無所歸詔使治喪郡邸賻絹千匹
(《后漢書

卷三一》)
10
.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
.部勒郡兵
勒:勒令

B
.讜言善策
讜:美好的

C
.郡內比室殷足
比室:家家戶戶

D
.坐遣客為弟報仇被征
坐:判處 、定罪
11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橫線的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
.賜以?戟,重使之河東
風之積也不厚

B
.以誅暴立威
奉宣室以何

C
.帝惜其能,遂不許之。
乃使其從者衣褐,懷其璧

D
.乃與長史急焚其船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12
.下列用“/
”給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詩身雖在外/
盡心朝廷/
讜言善策/
隨事獻納/
視事七/
政化大行/
十四坐遣客/
為弟報仇被征/
會病卒/
司隸校尉鮑永上書/
言詩貧困無田宅/
喪無所歸詔/
使治喪郡邸/
賻絹千匹

B
.詩身雖在外/
盡心朝廷/
讜言善策隨事獻納/
視事七政化大行/
十四坐遣客為弟報仇/
被征會病/
卒司隸校尉鮑永上書/
言詩貧困無田宅/
喪無所歸/
詔使治喪/
郡邸賻絹千匹

C
.詩身雖在外/
盡心朝廷/
讜言善策/
隨事獻納/
視事七/
政化大行/
十四/
坐遣客為弟報仇被征/
會病卒/
司隸校尉鮑永上書言詩貧困無田宅/
喪無所歸/
詔使治喪郡邸/
賻絹千匹

D
.詩身雖在外盡心朝廷/
讜言善策隨事獻納/
視事七政化大行/
十四/
坐遣客/
為弟報仇被征/
會病卒/
司隸校尉/
鮑永上書言詩貧困無田宅/
喪無所歸/
詔使治喪郡邸/
賻絹千匹
13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2
分)
(1
)詩敕曉不改,遂格殺廣,還以狀聞。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符第合會,取為大信,所以明著國令,斂持威重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事有煩而不可省,費而不得已,蓋此謂也。”

譯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參考答案:
10 C

A
勒:統(tǒng)率;B
讜:正直的 D
因為)
11 C
(A
去,到介于主謂之間 B
憑借,在C
他的D
于是竟然)
12 C

13
見譯文
參考譯文:

建武七,升任汝南太守。他生活儉樸,施政清正平和,靠誅殺強暴的人建立威望,他還善于計劃謀略,減少和愛惜民力勞役。又設計制造水排,鑄造農具,使用的人力少,而收獲多,百姓覺得這樣的很便省。此外,還修建池塘,廣泛開墾土地,郡中家家豐足富裕,當時的人把他比作召信臣,所以南陽人稱贊他說:“先前有召父,后來有杜母。”杜詩認為自己沒有功勞,不應長期擔任大郡長官,請求降職,用以把職位讓給功臣。光武帝愛惜他的才能,所以沒有同意這個請求。

杜詩喜歡推舉賢才,多次舉薦名人士清河人劉統(tǒng)以及魯陽董崇等人。當初,法令制度還非常簡單,朝廷還只是以皇帝的璽書調兵,沒有虎符作憑信,杜詩上疏說:“臣下聽說軍隊是國家的兇器,圣人對此極慎重。依照舊制,發(fā)兵都以虎符作憑信,其余的征調,僅用竹制的令牌。符信會合無誤,作為信用,這是用以證明國家的命令,表示重視,加強威信的。先前發(fā)兵,只是用璽書,如果有奸邪的人欺騙作假,也無法知道。我認為軍事行動還在進行,賊人尚未消滅,從各郡國征調軍隊,應該慎重,可以設置虎符,以斷絕奸人作惡之源。先前魏國的公子無忌,威德遠播鄰國,仍要借助兵符才能解救對趙國的包圍。如果如姬沒有殺父之仇,公子無忌救趙也不會成功。事情有復雜不可以減省的,繁費出于不得已,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杜詩上書奏報,建議被朝廷采納。

杜詩雖然在外地做官,仍然盡心于朝廷大事,有忠正的言論,好的建議,都隨時進獻上奏。任官七,政令教化大大推行。建武十四,因為派賓客為弟弟報仇,被征召問罪,正巧因病去世。司隸校尉鮑永上奏說,杜詩家中貧困,沒有田宅,死后沒有地方下葬;噬舷略t在郡中官邸治喪,并賜一千匹絹辦理喪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394351.html

相關閱讀:“齊泰,溧水人”閱讀答案及翻譯
《齊宣王見顏?》閱讀答案(附翻譯)
“馬超字孟起,右扶風茂陵人也”閱讀答案及翻譯
《歸去來兮辭?序》閱讀答案(附翻譯)
《趙韓王普為相》閱讀答案及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