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分)
嚴嵩,字惟中,分宜人。舉弘治十八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移疾歸,讀書鈐山十,為詩古文辭,頗著清譽。還朝,久之進侍講,署南京翰林院事。召為國子祭酒。嘉靖七歷禮部右侍郎,遷吏部左侍郎,進南京禮部尚書,改吏部。
居南京五,以賀萬壽節(jié)至京師。會廷議更修《宋史》,輔臣請留嵩以禮部尚書兼翰林學(xué)士董其事。及夏言入內(nèi)閣,命嵩還掌部事。嵩科第先夏言,而位下之。始倚言事之謹嘗置酒邀言躬詣其第言辭不見嵩布席展所具啟跽讀言謂嵩實下己不疑也。帝以奉道嘗御香葉冠,因刻沈水香冠五,賜言等。言不奉詔,帝怒甚。嵩因召對冠之,籠以輕紗。帝見,益內(nèi)親嵩。嵩無他才略,惟一意媚上,竊權(quán)罔利。帝英察自信,果刑戮,頗護己短,嵩以故得因事 激帝怒,戕害人以成其私。
大將軍仇鸞,始為曾銑所劾,倚嵩傾銑,遂約為父子。已而鸞挾寇得帝重,嵩猶兒子蓄之,浸相惡。嵩密疏毀鸞,帝不聽,而頗納鸞所陳嵩父子過,少疏之。嵩當入直,不召者數(shù)矣。嵩見徐階、李本入西內(nèi),即與俱入。至西華門,門者以非詔旨格之。嵩還第,父子對泣。時陸炳掌錦衣,與鸞爭寵,嵩乃結(jié)炳共圖鸞。會鸞病死,炳訐鸞陰事,帝追戮之。于是益信任嵩,遣所乘龍舟過海子召嵩,載直西內(nèi)如故。世蕃尋遷工部左侍郎。倭寇江南,用趙文華督察軍情,大納賄賂以遣嵩,致寇亂益甚。及胡宗憲誘降汪直、徐海,文華乃言:“
臣與宗憲策,臣師嵩所授也。”
遂命嵩兼支尚書俸無謝,自是褒賜皆不謝。
豁握權(quán)久,遍引私人居要地。帝亦浸厭之,而漸親徐階。帝所下手詔,語多不可曉,惟世蕃一覽了然,答語無不中。嵩受詔多不能答,遣使持問世蕃。值其方耽女樂,不以時答。中使相繼促嵩,嵩不得已自為之,往往失旨。馥進昔詞;又魚褪手他人不能量經(jīng)此積裊帝歡。采見。帝有意去嵩。
(選自《明史。嚴嵩待》有刪改)
4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
.署南京翰林院事 署:代理
B
.以禮部尚書兼翰林學(xué)士董其事 董:管理
C
.竊權(quán)罔利 罔:貪圖
D
.門者以非詔旨格之 格:阻止
5
.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
.始倚言/事之謹/嘗置酒/邀言躬詣其第/言辭不見嵩/布席展所具啟/跽讀/言謂嵩實下/己不疑也。
B
.始倚言事之/謹嘗置酒/邀言躬詣/其第言辭不見/嵩布席展所具館跽讀/
言謂嵩實/下己不疑也。
C
.始倚畜/事之謹/嘗置酒邀言/躬詣其第/言辭不見嵩/布席展所具/啟跽讀/言謂嵩/實下己/不疑也。
D
.始倚言/事之謹/嘗置酒邀言/躬詣其第/言辭不見/嵩布席/展所具啟/跽讀/言謂嵩實下己/不疑也。
6
.下列對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
.除了因病回鄉(xiāng),嚴嵩進入官場后仕途頗為順利。嚴嵩回朝以后,先后擔任了侍講、國子監(jiān)祭酒、禮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南京禮部尚書等職。
B
.嚴嵩沒有什么才略,只會獻媚討好皇帝。磊靖帝賜給臣子香葉冠,嚴嵩趁皇帝召見時戴上香葉冠,還在冠上罩上輕紗,皇帝見后從心里親近他。
C
.嚴嵩沒有認清仇鸞的真面目,自己深受其害。最初仇鸞和嚴嵩約為父子,但仇鸞被重用后便向皇帝告發(fā)嚴嵩父子,皇帝漸漸疏遠了嚴嵩。
D
.嚴嵩占據(jù)朝中要職許久,引起皇帝對他的不滿,加上皇帝的手詔嚴嵩經(jīng)?床欢,不能及時回答皇帝的問題,皇帝有意讓嚴嵩離開了職位。
7
.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l0
分)
(1
)帝英察自信,果刑戮,頗護己短,嵩以故得因事激帝怒,戕害人以成其私。(5
分)
(2
)所進青詞,又多假手他人不能工,經(jīng)此積失帝歡,未幾,帝有意去嵩。(5
分)
【答案】
4
.C
5
.D
6
.D
7
.(1
)皇上很相信自己英武明察,刑殺果斷,并頗為自己護短,嚴嵩因此得以借事激怒皇上,殘害別人來謀取個人私利。(“
自信”“
護”“
因”
各1
分;句意2
分)
(2
)嚴嵩所進呈的青詞,又因多是別人代寫的而寫得不好,由此他逐漸失去皇上的歡心,不久,皇上有意疏遠了嚴嵩。(“
假”“
工”“
積”
各1
分;句意2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422765.html
相關(guān)閱讀:文言文閱讀《上書言世務(wù)》
《黃英 蒲松齡》閱讀答案附翻譯
《崔沔字善沖》閱讀答案及翻譯
《游豐樂醉翁亭記》閱讀答案
《元順,字子和》閱讀答案及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