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閱讀《詩一定要有形式,這形式就是韻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議論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詩一定要有形式,這形式就是韻律 鄧加榮 詩歌的特點是在韻律中運行,中國和外國,概莫能外。這是詩歌得以流傳的基本要素,越是保持韻律嚴謹?shù)暮迷,流傳得越是久遠。反之,再 詩一定要有形式,這形式就是韻律
鄧加榮
詩歌的特點是在韻律中運行,中國和外國,概莫能外。這是詩歌得以流傳的基本要素,越是保持韻律嚴謹?shù)暮迷,流傳得越是久遠。反之,再好的詩如果沒有韻律,也難以廣泛地流傳。這正如孔子所說的:“
言之無文,行之不遠。”
根據(jù)這個道理,反思我國近百的自由體新詩,之所以缺少傳誦的耐力,根本的原因就是放棄了作為詩歌這種文體的基本要素——
韻律。
在新詩剛剛興起正在探索自己發(fā)展道路之時,章太炎先生就曾明確提出詩必須有韻,堅決反對那種認為只有擺脫韻律束縛才能寫出好詩的說法。他在給曹聚仁的信中說:“
必謂依韻成章,束縛情性,不得自如,故厭而去之;則不知樵歌小曲,亦無無有韻者,此正觸口而出,何嘗自尋束縛耶?”
新詩的推出,不可否認是詩歌發(fā)展的一大進步,是適應了時代的需求。但是從它發(fā)展至今的百歷程反思來看,當時倡導新詩的先驅們,在打破統(tǒng)治了千百的格律詩束縛的勇氣和無畏的精神下,不免由于慎思不足而走向另一個極端,即完全“
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長短”
,從而忽略了另一個方面的問題,即中國詩歌(從《詩經》到元曲)不管是哪一種格式都是有韻有律的,這些韻律的格式是經過千百的錘煉才形成的。正是由于有一定格式的韻律,詩歌才得以流傳。而倡導自由體新詩的先驅們在他們剛剛走出國門,初見外國詩歌,在外語不太精深、未能熟諳外語中音節(jié)長短、重音排列等在母語中已經約定俗成的內在規(guī)律時,會不會僅從書面上看到它句子的長短不齊和語尾的有韻無韻,便誤以為外國詩歌一律是沒有任何格律的自由體詩呢?而對于大多數(shù)沒有去到外國、只憑譯文了解外國詩歌的人,則更是以為外國詩歌天生便是無拘無束的充分自由體,就是分行的散文。
應當說,新詩至今雖然已經經歷近百的歷程,但仍然處于探索與尋求更適合于自己表現(xiàn)形式的階段。歷史上,每種新的詩體出現(xiàn),由《詩經》到《樂府》再到格律詩、詞、曲,每一次都經過幾百的發(fā)展過程。我認為,還是魯迅先生說得對。他說:“
詩要形式,要易記、易懂、易唱、動聽,但格式不要太嚴,要有韻,但不必依舊詩韻,只要順口就好。”
魯迅的話在五四時期推動詩歌革命,促進新詩產生時是正確的;今天,在推進新詩如何探索,如何找出更適合于自己的表現(xiàn)形式的過程中,仍很重要。
總之一句話,詩一定要有形式,這形式就是韻律。至于這形式、這韻律如何鑄造,如何形成,仍然亟待探索、鍛鑄與完善。(選自《光明日報》
3
月)
1.
下列關于原文第一、二段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中國和外國的詩歌都一樣,流傳得越是久遠的詩歌越具有韻律嚴謹?shù)奶攸c,因為韻律嚴謹是詩歌得以流傳的基本要素。
B.
詩歌的基本要素是韻律,由于我國近代以來的詩歌不講韻律,所以失去了傳誦的耐力,不能流傳下好的作品。
C.
新詩也要有韻律,章太炎先生在新詩剛剛興起并在探索自己發(fā)展道路時,就反對那種只有擺脫韻律束縛才能寫好詩的說法。
D.
孔子曾經說過:“
言之無文,行之不遠。”
這個道理同樣適用于詩歌,詩要講求韻律,保持韻律嚴謹?shù)暮迷,才流傳得久遠。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
.倡導新詩的先驅們,具有打破統(tǒng)治了千百的格律詩束縛的勇氣和無畏的精神,他們推出的新詩,是詩歌發(fā)展的一大進步。
B
. “
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長短”
是倡導新詩的先驅慎思不足得出的認識,這樣他們在打破千百的格律詩的束縛之時,不免走向另一個極端。
C
.倡導自由體新詩的先驅們初見外國詩歌,僅從書面上看到它句子的長短不齊和語尾的有韻無韻,就誤以為外國詩歌一律是沒有任何格律的自由詩體。
D
.雖然已經歷經近百,但新詩至今仍然處于探索與尋求更適合自己表現(xiàn)形式的階段,新詩的探索還要繼續(xù)推進。
3.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內容的一項是( )
A
.章太炎認為“
樵歌小曲”
不是沒有韻律,只是這些民間小調無須刻意講求韻律,“
自尋束縛”
,韻律已是觸口而出。
B.
中國詩歌的韻律格式是經過千百的錘煉才形成的,從《詩經》到元曲,中國詩歌正是由于有一定格式的韻律才得以流傳的。
C.
以為外國詩歌天生便是無拘無束的自由體詩歌的錯誤理解,或是因為剛出國,未能諳熟外語中的語音規(guī)律,或是因為沒有到過外國只憑譯文了解外國詩歌。
D
.“
只要順口就好”
是魯迅在五四運動時期推動詩歌革命,促進新詩產生的正確觀點,在今天,這個觀點在推進新詩找出更適合自己的表現(xiàn)形式的過程中仍很重要。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452208.html

相關閱讀:《文化養(yǎng)生》閱讀答案
閱讀《事實與解釋》
《警惕視覺文化對美育的負面影響》閱讀答案
《李白詩歌與盛唐氣象》閱讀答案
《京劇流派藝術怎么“傳”與“承” 劉連群》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