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關語言修辭的題型
:
㈠描繪類
⒈
提問方式
:
⑴
某句話中某個詞換成另一個行嗎?為什么?
⑵
文章的某個句子說成另一個句子好不好?為什么?
⒉
答題模式
:不行。因為該詞生動具體(形象、準確)地寫出了+對象+效果,換了后就變成+不好的效果;颍翰恍,因為該詞比另一詞的感情更強烈(或該詞比另一詞更切合對象的性格特征)。
⒊
答題技巧
⑴
體會、琢磨和分析該作品的語言是否簡潔、生動、傳神、得體,是諷刺幽默、詼諧還是莊重、含蓄或深沉的風格,將這種語言風格與文章的主旨聯系起來考慮;。
⑵
要注意把相關詞語放入語境中,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要特別注意語句深層含義的挖掘,要能依據文章的主旨、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文中人物的性格,讀出言外之意。
⑶
具體在鑒賞語言時,可從遣詞造句(如包括用詞、句式,如疊字疊詞、動詞形容詞量詞的選用、整句散句、長句短句等),語言風格(如:如朱自清,自然淡雅,用工筆寫意蘊;周作人平和沖淡,用淡筆寫濃情;
.
魯迅,蒼勁雄健,剛健之中見哲思等),語體角度(如:書面語與口語、普通用語與專業(yè)術語等)去鑒賞。
⑷
熟知各種修辭格及其修辭功能,在鑒賞中能靈活運用。
⒋
答題示例
例
1
:山間林密,泉隱其中,有時,泉水在林木疏朗處閃過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尋,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遠的嬌態(tài),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時,常常繞我膝下的愛女。每見我伸手欲攬其近前,她必遠遠地跑開,仰起笑臉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顧,她卻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間。好一個調皮的孩子!(節(jié)選自謝大光《鼎湖山聽泉》)
問:
“
好一個調皮的孩子
”
,為什么不說成
“
真是可愛的孩子
”
?
答:因為
“
好一個
”
比
“
真是
”
感情更強烈,
“
調皮
”
比
“
可愛
”
更切合愛女的性格特征。
例
2
:(
1998
全國卷)似乎剛過完春節(jié),什么都還來不及干呢,已是長夏天氣,讓人懶洋洋的像只貓。一家人夏衣尚未打點好,猛然卻見玉簪花那雪白的圓鼓鼓的棒槌,從擁擠著的寬大的綠葉中探出頭來。我先是一驚,隨即悵然。這花一開,沒幾天便是立秋。以后便是處暑便是白露便是秋分便是寒露,過了霜降,便立冬了。真真的怎么得了
!
……
久居異鄉(xiāng)的兄長,業(yè)余喜好詩詞。前幾天寄來南宋詞人朱敦儒的西江月:
日日深杯酒滿,朝朝小圃花開,自歌自舞自開懷,無拘無束無礙。
青史幾番春夢,紅塵多少奇才,不消計較與安排,領取而今現在。
我把
“
領取而今現在
”
一句反復吟哦,覺得這是一種悠然自得的境界。其實不必深杯酒滿,不必小圃花開,只在心中領取,便得逍遙。領取自己那一份,也有品味把玩、獲得的意思。那么,領取秋,領取冬,領取四季,領取生活罷。
作者在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個自然段中,分別使用了
6
個
“
便
”
字和
5
個
“
領取
”
,這樣寫在表達上有什么好處?
答:
①
反復使用
“
便
”
字的好處是:將一個個節(jié)氣緊湊地銜接起來,強調時光的飛逝。
②
反復使用
“
領取
”
的好處是:層層鋪開,逐步擴大,對點明本文主旨起到強化作用。
㈡結構類
⒈
提問方式:
某兩個或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么?
⒉
答題模式
:不能。因為(
1
)與人們認識事物的規(guī)律(由淺入深、由表入里、由現象到本質)不一致(
2
)該詞與上文是一一對應的關系(
3
)這些詞是遞進關系,環(huán)環(huán)相扣,表達了
……
⒊
答題示例
“
記。合胝急阋说娜,往往占不到便宜!
”
父親指著碗里的荷包蛋告誡兒子
……“
記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虧!
”
父親指著蛋教訓兒子說
……“
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會讓他吃虧!
”
父親意味深長的對兒子說。(節(jié)選自《荷包蛋》)
問:文中的
“
告誡
”“
教訓
”“
意味深長
”
三個詞的順序能否調換?為什么?
答:不能。因為文中這三個詞語是遞進關系,表達了父親對兒子的關愛之情。
㈢修辭類
⒈
提問方式:
這句話運用了什么修辭方法?這樣寫在表達上有什么好處?
⒉
答題模式
:確認修辭手法+修辭本身的作用+結合句子語境
①
比喻、擬人: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對象+特性。
②
排比:有氣勢,加強語氣,一氣呵成;層層鋪開,逐步擴大,對點明主旨起強化作用等;強調了+對象+特性
③
對比:強調了
……
突出了
……
④
設問:引起讀者對+對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⑤
反問:強調,加強語氣等;
⑥
反復:強調了+加強語氣
⒊
答題示例
:
(
2002
全國卷《話說知音》)兩千多前的這個關于知音的傳說,已經深深地珍藏在無數華夏子孫的心坎里,有時發(fā)出細微的聲響,讓人們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時卻又像颶風似地咆哮,催促人們趕快付諸行動。神往和渴求充滿了崇高友誼的知音,是一種多么純潔而神圣的情操。
問:怎樣理解這一段中
“
有時發(fā)出細微的聲響,讓人們欣慰地咀嚼和回味;有時卻又像颶風似地咆哮,催促人們趕快付諸行動
”
的表達作用?
答:此處運用了比喻、比擬的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表達了知音的傳說帶給人們的美感和鞭策作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474514.html
相關閱讀:備戰(zhàn)高考三招
論文《張揚閱讀個性 尊重獨特體驗??個性化閱讀的主要標志和有
現代文文學作品閱讀試題解答術語大全
中考語文課外閱讀選材及答題技巧
求真務實,厚積薄發(fā),有的放矢??江西省中考古詩文復習備考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