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國學中的自由》節(jié)選閱讀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議論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1 ~ 3 題。 中國古代社會給人的印象,往往是秩序井然的、是禮教森嚴的,乃至使人們認為,缺乏 自由,似乎就是中國社會的傳統(tǒng),而在個性解放的今天,每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1

3
題。
中國古代社會給人的印象,往往是秩序井然的、是禮教森嚴的,乃至使人們認為,缺乏
自由,似乎就是中國社會的傳統(tǒng),而在個性解放的今天,每一個人對自由的渴望都顯得尤為
迫切,于是對中國這一古老傳統(tǒng)心便懷不滿。
國學中的自由,是儒家責任里的閑情,是道家樸素中的安然,是法家理性下的游弋,是
士人重壓時的釋放。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社會層面提出的第一個價值取向,就是“
自由”
。自由,在國學里
也是隨處可見的。
道家的生命理想最接近自由的狀態(tài),老子的一個重要觀點,就是要“
道法自然”
,意思是
說:大道之行,既是要仿照大自然的規(guī)律法則,又是要效法事物本身自然而然的狀態(tài),順其
自然,這就是道之所在。
而把道家思想與個人生命形態(tài)結合得更為緊密、更為藝術的莊子,對自由的感受也更為
強烈。一篇著名的《逍遙游》,其實描寫的正是莊子心靈的馳騁和思想的放飛!跺羞b游》
中描述的那個叫做“
鵬”
的大鳥,能夠扶搖直上九萬里,能夠背負青天激越云間,上能飛天,
下能入水,自由往來于天地間。其實,莊子哪是以如此瑰麗的筆墨來僅僅描寫一只鳥的行為
呢?那“
鵬”
正是莊子自己的心,正是一顆開闊六合、含納古今、超越世俗、縱橫時空的心。
心的自由,才是一個人真正的自由。人力所及永遠是有限的、人生環(huán)境永遠是有遺憾的,
然而,心的開闊可以超越現(xiàn)實局限,助你自由翱翔在無邊無際的精神世界。
儒家學派里,孔子曾稱贊得意門生顏回說:“
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
回也不改其樂。”
簞食瓢飲的清貧生活,人人都不堪憂苦,只有顏回不改其樂——
他不改其
樂的,也許是身在陋巷、心在書香的精神享受,也許是身在平凡、志在高遠的修身過程,也
許是身雖未動、心已遠行的超越眼前的卓越見識。
可見,在中國文化里,無論是入世有為的儒家,還是出世無為的道家,無論他們的生存
環(huán)境和行為特征有何不同,但在內心和精神層面,他們都同樣擁有自由的靈魂。無論是腳踏
實地的儒家,還是仰望天空的道家,他們不同的人生信條只是對生活哲學的探討。而對生命
狀態(tài)的存在,他們都毫無異議地認為,不管在朝堂、鬧市,還是在山林、陋巷,都可以也都
應該自由而活。
甚至,提倡法制、法度嚴明的法家,也不與自由的本質相矛盾。自由突顯出秩序,在
有形的層面,所有的自由都有其邊界,法度之內是令行禁止,那么相對應的法度之外就是行
動自由。而有秩序的自由才是有保障的自在,無秩序的自由只是野蠻的亂象。所以,法家的

明法度”
其實是更好地規(guī)范了“
享自由”
。
如果在現(xiàn)實社會的嚴格秩序之內,一個人的靈魂依然能充分體會到自由,那么這樣的靈魂才
真正具有力度,甚至具有藝術性。中國古代的士人就是如此。所謂“
大隱隱于朝,中隱隱于
市,小隱隱于林”
,當中國古代的知識分子受案牘之勞形、受朝堂之艱險、受宦海之沉浮、
受宵小之傾軋而感覺受到待遇不公、受到制度禁錮、受到官場奴役、受到志向束縛的時候,
他們釋放自我的方法,往往不是逃避到山林隱逸而不問世事,不是投降給世道艱難而躲避退
縮——
他們總認為,遁入世外不是讀書人的理想抱負,“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在
負重前行中鍛煉出一顆豁達自在的隱士之心才是真正的人生自由。所以,他們在任何困境里
都努力自我調節(jié),他們寫詩、作畫、彈琴、讀書、品茶、賞花、雅聚、清談……
這些構成了
他們快樂縱橫的自由王國。
國學中的自由,是儒家責任里的閑情,是道家樸素中的安然,是法家理性下的游弋,是
士人重壓時的釋放。自由,從來不在遠方的烏托邦,而就在當下的輕安自在;自由,從來不
依靠他人的給予,而全在自我的獲得。因為,沒有任何一種形式的自由抵得上心靈的自由強
大有力。
(選自曹雅欣《國學中的自由》)
1
.下列關于國學中的自由的表述,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ǎ?
分)
A.
國學里是隨處可見“
自由”
的,比如儒家責任里的閑情,道家樸素中的安然,法家理性
下的游弋,士人重壓時的釋放等等。
B
.國學里的自由在道家的表現(xiàn)可以是老子的“
道法自然”
,也可以是莊子的超越現(xiàn)實局限,
自由翱翔在無邊無際的精神世界。
C
.國學里的自由在儒家那里的表現(xiàn)是身在陋巷、心在書香的精神享受,身在平凡、志在高
遠的修身過程,儒家的生活像是大地上的苦行僧。
D
.國學里的自由在法家那里的“
明法度”
就是自由突顯出秩序,在有形的層面,所有的自由
都有其邊界,只有在法度之外才是行動自由。
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
分)
A
.老子的“
道法自然”
認為道之所在就是既要仿照大自然的規(guī)律法則,又要效法事物本身
自然而然的狀態(tài),順其自然。
B
.儒家和道家,他們有不同的人生信條,而對生命狀態(tài)存在的理解上的觀點是一致的,都
認為不管在朝堂、鬧市,還是在山林、陋巷,都應該自由而活。
C
.法家雖然提倡法制,嚴明法度,但也不與自由的本質矛盾,而有秩序的自由才是有保障
的自在,無秩序的自由只是野蠻的亂象。
D
.中國古代的士人認為真正的人生自由只有在寫詩、作畫、彈琴、讀書、品茶、賞花、雅
聚、清談中才能鍛煉出一顆豁達自在的隱士之心。
3
. 根據(jù)原文的內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
國學中的自由,其實是一種心靈的自由,它是在當下的輕安自在,是自我的獲得,在儒
家、道家、法家那里都能體現(xiàn)這一點。
B
.中國古代士人們釋放自我的方法,往往不是隱逸山林,也不是降世退縮,而是在負重前
行中實現(xiàn)理想抱負。
C
.人力所及永遠是有限的、人生環(huán)境永遠是有遺憾的,一個人真正的自由是心的自由,心
的開闊可以超越現(xiàn)實局限。
D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社會層面提出的第一個價值取向,就是“
自由”
,而自由不只是西
方價值觀才存在的,在國學中也隨處可見。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492545.html

相關閱讀:論述類文本閱讀《城市最重要的品質是人文》閱讀答案
《生態(tài)美學》閱讀答案
《社會需要自由、理性的文科》閱讀答案
畢淑敏《附耳細說》閱讀答案
“在英文中,原創(chuàng)性或者獨創(chuàng)性一般用originality這個詞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