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趙充國字翁孫,隴西上?人也”閱讀答案附翻譯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高中文言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8 題。 趙充國字翁孫,隴西上?人也。始為騎士,以六郡良家子善騎射補羽林。武帝時,以假司馬從貳師將軍擊匈奴,大軍為虜所圍。漢軍乏食數(shù)日,死傷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
題。
趙充國字翁孫,隴西上?人也。始為騎士,以六郡良家子善騎射補羽林。武帝時,以假司馬從貳師將軍擊匈奴,大軍為虜所圍。漢軍乏食數(shù)日,死傷者多,充國乃與壯士百余人潰圍陷陣,貳師引兵隨之,遂得解。
元康三,先零遂與諸羌種豪二百余人解仇交質(zhì)盟詛。上聞之,以問充國。時,充國七十余,上老之,充國對曰:“
亡逾于老臣者矣。”
上曰:“
將軍度羌虜何如,當用幾人?”
充國曰:“
百聞不如一見。兵難逾度,臣愿馳至金城,圖上方略。”

充國至金城,須兵滿萬騎,方渡河,恐為虜所遮。
即夜遣三校銜枚先渡,渡輒營陣。及明,以次盡渡。虜數(shù)十百騎來,出入軍旁。充國意此驍騎難制,且恐為誘,戒軍勿擊,曰:“
吾士馬新倦,不可馳逐,擊虜以殄滅為期,小利不足貪也。”
遣騎候四望、?中,亡虜。夜引兵至洛都,謂諸校司馬曰:“
吾知羌無能為矣。使發(fā)數(shù)千人守杜四望、?中,吾豈得入哉!”
遂西至西部都尉府,日饗軍士,士皆欲為用。虜數(shù)挑戰(zhàn),充國堅守。
天子敕充國進兵。充國上書謝罪,因陳利害曰:“
臣聞兵法:‘
善戰(zhàn)者致人,不致于人。’
即罕羌欲為寇,宜簡練以俟其至,以逸代勞,必勝之道也。于臣之計,
不先破罕開,則先零未可圖;
先誅先零,則罕開不煩兵而服;如其不服,須正月?lián)糁赐怼?rdquo;
上從充國議,充國引兵至先零,虜久屯聚,解弛,望見大軍,棄車重,欲渡湟水,道?狹,充國徐行驅(qū)之;蛟唬“
逐利宜亟。”
充國曰:“
此窮寇,不可迫也,緩之則走不顧,急之則還致死。
豪靡忘來自歸,充國賜飲食,遣還諭種人,時羌降者萬余人。充國度羌必壞,請罷騎兵,留萬人屯田,以待其敝。

充國乞骸骨,朝庭每有四夷大議,常與參兵謀,問籌策焉。甘露二薨,八十六,謚曰壯侯。

漢書 趙充國
傳》有刪節(jié)
(注:

先零、罕開都是西羌種族

種、豪是種族的意思。)
4
、以下選項中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3
分)
A

充國七十余,上老之

認為……

B

將軍度羌虜何如

估計
C
、宜簡練以俟其至

等待
D
、則罕開不煩兵而服

煩惱
5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3
分)
A
、
亡逾于
老臣者矣/
青取之于
藍,而青于藍
B
、擊之
未見利
/

二蟲,又何知
C
、如
其不服,須正月?lián)糁赐?
方六七十,如
五六十
D
、
問籌策焉
/
心不在焉
6
、以下選項中都能表現(xiàn)趙充國穩(wěn)妥持重的一項是(
)(3
分)
①虜數(shù)挑戰(zhàn),充國堅守。
②欲渡湟水,道?狹,充國徐行驅(qū)之。

不先破罕開,則先零未可圖。

宜簡練以俟其至,以逸代勞,必勝之道也。
⑤吾知羌無能為矣
⑥留萬人屯田,以待其敝
A

①②

B
、



C

①④

D
、



7
、下列選項中對文意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3
分)
A
、
趙充國青時當騎兵,后調(diào)入長安為羽林騎,做皇帝的警衛(wèi)。他隨貳師將軍李廣利出征匈奴,被圍。漢軍絕糧數(shù)日,傷亡很大。趙充國率百余人殺出重圍,李廣利率大隊緊隨其后,終于脫險。
B
、為防止羌叛軍襲擊,趙充國派主力部隊夜渡黃河,連夜在對岸修筑陣地。對于叛軍游騎在陣前挑戰(zhàn),他不予理會,而首先派人偵察前方地形、敵情。
C

趙充國行軍是以遠出偵察為主,并隨時作好戰(zhàn)斗準備。宿營時加強營壘防御,穩(wěn)扎穩(wěn)打,計劃不周全不作戰(zhàn)。愛護士卒,戰(zhàn)則必勝。
D
、趙充國
老病辭官在家以后,朝廷每討論邊防大事,也常常參與謀略,或者要向他問辦法。
8
、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
分)。

兵難逾度,臣愿馳至金城,圖上方略。(3
分)
②善戰(zhàn)者致人,不致于人。
(3
分)
③此窮寇,不可迫也,緩之則走不顧,急之則還致死。
(4
分)
參考答案:
4
、
D
煩:勞煩
5
、
D
A
于:比/

B
之:代詞,代罕羌/
代詞,這
C
如:如果/
或者
D
用法相同,相當于
介詞“于”加代詞“之”

6
、
A
7
、
B
不是派主力部隊夜渡黃河,而是派三只小分隊先渡過河。
8

①打仗的事很難憑空設(shè)想。老臣想先到金城,
再謀獻應(yīng)付的方略。
(度、圖各1
分,句意1
分)
②會打仗的人,能掌握敵人,而不是被敵人所掌握。(致1
分,被動句1
分,句意1
分)
③這些都是走投無路的窮寇,不可以過分逼迫他們。慢慢的追趕他們,他們便會沒命的逃走;但是如果逼急的話,他們或許會回過頭來拚命的。(窮、緩急、致死各1
分,句意1
分)
附參考譯文
趙充國
(
公元前
137
一前
52

)
,字翁孫,西漢
隴西上?人
。最初為騎兵,后來
以六郡良家子的身份因為善騎射而進入御林軍。
漢武帝時(公元前
99
)他隨貳師將軍李廣利擊匈奴,被匈奴團團圍困,漢兵幾天無食,死傷增多。充國帶領(lǐng)壯士百余人突圍陷陣,李廣利和大兵緊緊跟隨,終于解圍而出。
漢元康三時,先零、罕開都是西羌種族,各有酋長,因彼此互相攻擊而成仇家。后來匈奴聯(lián)合其他羌族,互訂盟約,解除仇恨。
漢昭帝聽說了這件事,
就拿它來問趙充國。充國時七十余,昭帝認為他很老了,趙充國回答說:“
再沒有比老臣更好的人選了。”
昭帝說:“
將軍能否預(yù)測目前羌人的勢力、打算帶多少兵馬去?”
趙充國說:“
百聞不如一見,打仗的事很難憑空設(shè)想。老臣想先到金城,再計劃攻討的方略。”
趙充國到了金城,征調(diào)一萬名士兵想渡河,又怕遭到羌人截擊。
便趁夜派三個營士兵先悄悄渡河,渡了河后,立刻扎營防備羌人來犯。到了天亮,軍士們已依次全部安然渡河,羌人發(fā)覺后,派了數(shù)百騎兵,在漢軍左右出沒騷擾。趙充國想羌騎一向驍勇善戰(zhàn),難以制服,再說這也可能是羌人誘敵之計,于是下令:“
我軍兵馬剛渡河,已略有倦意,不必追擊羌騎,攻擊羌人要以消滅他們?yōu)槟繕,區(qū)區(qū)近百羌騎,不必著意貪求。”
趙充國一面派騎兵去偵察四望和?中這兩個地方,發(fā)現(xiàn)其中并無羌人出沒。于是趁夜引兵到洛都,召集各部將領(lǐng)說:“
我就知道羌人不善用兵,如果他們調(diào)派幾千人防守四望和?中,我軍哪能向前推進呢?”
于是向西推進到西部都尉府,日日饗宴軍士,士卒都希望為他效力立功,羌人好幾次前來挑釁,趙充國都下令堅守。
昭帝下令趙充國進攻。趙充國上書請罪,剖陳利害,說:“
臣聽說《孫子兵法》上說過:‘
善于作戰(zhàn)的人,能掌握敵人,卻不會被敵人所掌握’
,F(xiàn)在羌人入寇,我們便應(yīng)該整飭兵馬,訓練戰(zhàn)士,以逸待勞,才是致勝之道。依老臣之見,如果能先誅滅先零,即使不討伐罕開,罕開也自然會歸順;萬一先零已被誅滅,而罕開仍然不服,那么,到正月時再進攻也不遲。”
昭帝接納了趙充國的意見。趙充國于是率兵進攻先零,先零因居安日久,已松懈防備,望見漢朝大軍,紛紛丟下裝備,想渡湟水逃命,由于道路狹隘,趙充國只緊躡潰兵之后,徐徐驅(qū)趕。有人說:“
追擊先零逃兵,這正是建功的大好機會。”
趙充國說:“
這些都是走投無路的窮寇,不可以過分逼迫他們。慢慢的追趕他們,他們便會沒命的逃走;但是如果逼急的話,他們或許會回過頭來拚命的。”
羌酋靡忘于是自動前來歸順,趙充國賜他食物后,仍放他回去勸曉其他的族人。一時之間,有一萬多名羌人請降,趙充國預(yù)料羌人會自行瓦解,所以遣回全部騎兵,并請準予留下一萬名兵士在當?shù)赝吞,靜待其變。
后來趙充國
老病辭官在家,朝廷每討論邊防大事,也常常參與謀略,或者要向他問辦法。
甘露二去世,八十六,謚號壯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527589.html

相關(guān)閱讀:高中文言文《金安節(jié)》閱讀答案及解析譯文
“丁公為楚將,逐窘高帝彭城西”閱讀答案
《曹錫寶,字鴻書》閱讀答案及翻譯
辨《晏子春秋》參考答案
《易》稱“《?[dùn同“遁” ] 》之時義大矣哉”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