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
題。
藝術想象力是指藝術家在孕育意象過程中展開想象、聯(lián)想和幻想的能力。當藝術家通過藝術敏感獲得創(chuàng)造的動力時,即開始了藝術想象。
試看李商隱的《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從這首詩中,可以推測出李商隱在孕育此詩的意象時,想象處于十分活躍的狀態(tài)。首先,觸物而發(fā):“
錦瑟無端五十弦。”
想到華逝去,歲月蒼蒼;其次,這一感受引發(fā)了他許多類似的體驗,也許是讀書時看到什么內容有感而發(fā),也許是生活中偶然有所觸動,具體內容是什么,是很難解析的;再由這些體驗引發(fā)了過去的所見、所聞、所讀、所歷的無數(shù)生活場景,在想象中聯(lián)成一體。于是莊生曉夢、杜鵑啼血、滄海珠、藍田玉這些帶有濃厚情感色彩的內容就總匯到一塊了。這些內容可以不合邏輯,不合日常生活的真實,可以天南海北,可以遠古今朝,可夢幻可真實。它們組合在一起烘托出了李商隱這一刻最強烈的感受:“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這種深切的無奈便是作者真真切切體會到的人生的真諦。這樣一個構思過程,就是李商隱發(fā)揮藝術想象力而創(chuàng)造意象的過程。
藝術家在意象孕育中充分調動自身經(jīng)驗中的一切可感的事物、場景、情感,圍繞其藝術感悟主旨而組合為整體藝術意象的能力,就是藝術想象力。在這種想象中,由藝術敏感所激發(fā)的意象逐漸發(fā)展、形成。
藝術想象力不同于日常的邏輯思維能力,它可以超越抽象的概念、判斷、推理,超越正常的邏輯時空,以藝術的感悟主旨為根本,形成獨特的心理時空和情感邏輯,來引發(fā)、整合心理意象。歌德曾說:“
作為詩人,我的方式并不是企圖體現(xiàn)某種抽象的東西。我把一切印象接受到內心,而這些印象是感性的、生動的、豐富多彩的,正如我活躍的想象力所提供給我的那樣。我所要做的不過是用藝術方式把這些印象融匯起來。”
需要強調的是,藝術想象力不僅能夠喚醒和引發(fā)豐富的形象,而且能夠將其融合。這種融合的基礎就是作者的感悟主旨。作者的感悟主旨規(guī)劃著情感與形象的流向與總合,形成藝術意象的靈魂。黑格爾曾將情感作為凝聚意象的核心。不過需要進一步指出,這種核心不僅僅是情感,它比情感更深一層,是藝術家在藝術創(chuàng)造中體味生活、反省自身所得到的感悟主旨,它既是藝術家聆聽到的世界本體的聲音,又浸染著藝術家主體的情感。
藝術家通過藝術想象力把藝術感觸豐富、充實起來,藝術想象的胎兒就這樣通過藝術想象力發(fā)育成長。想象力在生產意象過程中始終是最重要、最有決定性的藝術創(chuàng)造力。
(選自《美學原理》,有刪改)
6.
下列關于“
藝術想象力”
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藝術想象力是指藝術家在孕育意象過程中展開想象、聯(lián)想和幻想的能力,
藝術敏感可以說是藝術家開始藝術想象的源泉。
B
.藝術想象力就是藝術家在孕育意象時充分調動其親身經(jīng)歷中的一切可感的事物、場景、情感,并且把這些組合成整體的藝術意象的能力。
C
.藝術想象力不僅可以喚醒和引發(fā)豐富的形象,而且能夠以作者的感悟主旨為基礎把這些形象融合。
D
.藝術想象力在生產意象過程中始終是最重要、最有決定性的藝術創(chuàng)造力。
7.
下列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恰當?shù)囊豁検牵?
)
A.
李商隱是藝術想象力非常突出的作家,在《錦瑟》中,他發(fā)揮藝術想象力創(chuàng)造意象并將其組合在一起烘托出了他深切的無奈。
B.
情感是凝聚意象的核心,《錦瑟》中,作者通過情感把莊生曉夢、杜鵑啼血、滄海珠、藍田玉等意象凝聚了起來。
C.
李商隱的《錦瑟》通過雜亂無章的意象組合,烘托出了自己真真切切體會到的人生的真諦。
D.
活躍的想象力為歌德提供了感性的、生動的、豐富多彩的印象,歌德把這些印象實錄下來便成了優(yōu)美的詩篇。
8.
從全文看,下列表述不符合作者觀點的一項是(
)
A.
藝術想象力不同于日常的邏輯思維能力,它可以超越抽象的概念、判斷、推理,超越正常的邏輯時空。
B.
作者的感悟主旨是豐富多彩的形象進行融合的基礎,它規(guī)劃著情感與形象的流向與總合,形成藝術意象的靈魂。
C
.意象由藝術敏感所激發(fā),它在藝術家的藝術想象中逐漸發(fā)展、形成。
D.
在特定的情境中,沒有藝術想象力,藝術家的藝術感觸也會變得豐富、充實起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7
.A
(B
項“
情感是凝聚意象的核心”
錯,這只是黑格爾的觀點。據(jù)原文倒數(shù)第二段內容可知,“
凝聚意象的核心”
是“
藝術家在藝術創(chuàng)造中體味生活、反省自身所得到的感悟主旨”
。C
項“
雜亂無章”
錯,原文是說“
可以不合邏輯,不合日常生活的真實,可以天南海北,可以遠古今朝,可夢幻可真實”
,這并不等于“
雜亂無章”
。D
項“
實錄下來便成了優(yōu)美的詩篇”
錯,原文是說需要通過藝術的方式把這些印象融匯起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537678.html
相關閱讀:《笑聲中的雅俗之辨》閱讀答案
材料分析概括題(15分)“意境是人們在審美活動中”閱讀答案
“長期以來,我們將“裝飾”單純看成是一種“美化”的手段”閱讀
《中西方戲劇》節(jié)選閱讀
《簡談玉文化的價值》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