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分)
季氏將伐顓臾。冉有、季路見于孔子,曰:
“
季氏將有事于顓臾。
”
孔子曰:
“
求!無乃爾是過與?夫顓臾,昔者先王以為東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為?
”
冉有曰:
“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
孔子曰:
“
求!周任有言曰:
‘
陳力就列,不能者止。
’
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且爾言過矣,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是誰之過與?
”
冉有曰:
“
今夫顓臾,固而近于費(fèi)。今不取,后世必為子孫憂。
”
孔子曰:
“
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丘也聞?dòng)袊屑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蓋均無貧,和無寡,安無傾。夫如是,故遠(yuǎn)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既來之,則安之。今由與求也相夫子,遠(yuǎn)人不服而不能來也,邦分崩離析而不能守也,而謀動(dòng)干戈于邦內(nèi)。吾恐季孫之憂,不在顓臾,而在蕭墻之內(nèi)也。
”
1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xiàng)是(
)(
3
分)
A
、不足三百字的文章,不但表達(dá)出孔子
“
為政以德
”
的治國方略,而且可使人見到冉有文過飾非、最后理屈詞窮的窘態(tài)和孔子洞察事物的深邃、義正詞嚴(yán)的態(tài)度。
B
、孔子教育弟子是以政治上有所作為為目標(biāo)的,主張
“
持危扶顛
”
。冉有幫助季氏專權(quán),不幫助季氏走正道,違背其主張,所以孔子說
“‘
求!
’‘
季氏將伐顓臾
’‘
無乃爾是過與
’”
。
C
、《論語》在記言之中,能見出各人的不同性格,本文中
“
冉有
”
的性格就極其鮮明。司馬遷寫《仲尼弟子列傳》主要取材于《論語》。這一點(diǎn)表明《論語》在散文發(fā)展中的重要地位。
D
、子路、冉有皆侍季氏,在
“
季氏將伐顓臾
”
的問題上,孔子責(zé)備二人,輕重分量明顯不同:二人均有不可逃脫的責(zé)任,但子路的責(zé)任更大,從
“
今由與求也相夫子
”
可看出來。
2
、
“
虎兕出于柙,龜玉毀于櫝中
”
運(yùn)用了什么手法?聯(lián)系語境解釋這句話的含義。
答:
【答案】
1
、
D(
在
“
季氏將伐顓臾
”
的問題上,孔子責(zé)備二人,輕重分量明顯不同:二人均有不可逃脫的責(zé)任,但冉有的責(zé)任更大。文章開篇是
“
冉有、子路見于孔子
”
,中間說話只有
“
冉有
”
,這最后的批評是針對二人的,而子路比冉有大,所以孔子說
“
今由與求也相夫子
”
,把子路提在前面。)
2
、運(yùn)用類比的手法;①畛鲨詡,龜玉毀于櫝中,是看守者的失職。冉有、季路作為季氏家臣,就如同看守虎兕龜玉的人,若不能勸諫季氏放棄武力,致使顓臾被滅,也是他們的失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579515.html
相關(guān)閱讀:司馬遷《鴻門宴》節(jié)選閱讀答案
《送秦少章赴臨安薄序》閱讀答案
《墨竹賦》閱讀答案
“吳起者,衛(wèi)人也”閱讀答案及翻譯
《元順,字子和》閱讀答案及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