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
石普,字元周,徐州人。至正五進士,授國史院編修官,改經(jīng)正監(jiān)經(jīng)歷;礀|、西盜起,朝廷方用兵,普以將略稱,同僉樞密院事董鑰嘗薦其材,會丞相脫脫討徐州,以普從行。徐平錄功,遷兵部主事,尋升樞密院都事,從樞密院官守淮安。
時張士誠據(jù)高郵,普詣丞相,面陳破賊之策,且曰:“高郵負重湖之險,地皆沮洳,騎兵卒莫能前,與普步兵三萬,保取之。高郵既平,則濠、泗易破,普請先驅,為天下忠義倡。”丞相壯之,命權山東義兵萬戶府事,招民義萬人以行。而汝中柏者方用事,陰沮之,減其軍半。初令普便宜行事,及行,又使聽淮南行省節(jié)制。
普行次范水寨,日未夕,普令軍中具食,夜漏三刻,下令銜枚趨寶應,其營中更鼓如平時。抵縣,即登城,樹幟城上,賊大驚潰,因撫安其民。由是諸將疾
普功。水陸進兵,乘勝拔十余寨,斬賊數(shù)百。將抵高郵城,分兵三隊:一趨城東,備水戰(zhàn);一為奪兵,虞后;一普自將,攻北門。遇賊與戰(zhàn),賊不能支,遁入城。普先士卒躡之,縱火燒關門,賊懼,謀棄城走。而援軍望之,按不進。且忌普成功,總兵者遣蒙古軍千騎,突出普軍前,欲收先入之功。而賊以死捍,蒙古軍
?
怯,即馳回,普止之不可,遂為賊所蹂踐,率墜水中。
普軍亂,賊乘之。普勒
余兵,血戰(zhàn)良久,仗劍大呼曰:“大丈夫當為國死;有不進前者,斬!”奮擊,直入賊陣中,從者僅三十人。至日西,援絕,被
創(chuàng)墮馬,復步戰(zhàn)數(shù)合。賊益至,賊指曰:“此必頭目,不可使逸,須生致
之。”普叱曰:“死賊奴,我即石都事,何云頭目!”左脅為賊槍所中,猶手握其槍,斫賊死。賊眾攢槍以刺普,普與從者皆力戰(zhàn),俱死之。
——選自《元史•石普》
4
.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
)
A
.普勒
余兵,血戰(zhàn)良久
勒:招集
B
.至日夕,援絕,被
創(chuàng)墮馬
被:蒙受
C
.由是諸將疾
普功
疾:嫉妒
D
.此必頭目,不可使逸,須生致
之
致:表達
5
.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現(xiàn)石普有“
將略”
的一組是(3
分)
(
)
①徐平錄功,遷兵部主事
②高郵負重湖之險,地皆沮洳,騎兵卒莫能前
③下令銜枚趨寶應,其營中更鼓如平時
④樹幟城上,賊大驚潰
⑤將抵高郵城,分兵三隊
⑥總兵者遣蒙古軍千騎,突出普軍前
A
.①②④
B
.④⑤⑥
C
.②③⑤
D
.①③⑥
6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
)
A
.在軍隊大亂之際,石普沒有退縮,仍舊血戰(zhàn)到底,在只有三十個士兵跟隨和援兵斷絕的情形下,英勇戰(zhàn)死。
B
.在淮東、淮西盜賊興起時,有大將謀略的石普得到董鑰的推薦,并且憑借平定徐州的戰(zhàn)功升任兵部主事。
C
.張士誠占據(jù)高郵的時候,石普愿作討伐張士誠的先鋒,并向丞相請求給予步兵三萬用以破敵,丞相同意了他的破敵策略,并撥給他精兵三萬。
D
.石普以突襲的方式很快攻下寶應,可是在攻打高郵的時候,卻因為援兵不作為,致使石普功虧一簣。
7
.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
分)
(1)
初令普便宜行事,及行,又使聽淮南行省節(jié)制。(5
分)
(2)
普先士卒躡之,縱火燒關門,賊懼,謀棄城走。(5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579538.html
相關閱讀:《史記?孔子世家》閱讀答案(附翻譯)
《柳世隆,字彥緒》閱讀
《諫論》閱讀答案及譯文
《莊子?說劍》閱讀答案(附翻譯)
“高柔字文惠,陳留圉人也”閱讀答案附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