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的高考歷史試題中,特別是四川地區(qū)的歷史試題,逐漸增加了情景材料的的容量,增加了文綜考試的難度,因此材料解析題是否能得高分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升學。歷史材料解析題是一種主觀性試題,是高考歷史的主要題型之一,具有信息容量大、知識面廣、形式多樣、靈活性高和區(qū)分度強的特點。它對考生的能力要求較高,注重考查考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知識歸納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簡要介紹一般的解題方法與技巧,如有不對,敬請經驗教師指正。
歷史材料解析題一般分為數據型(數字表格、餅狀圖、柱狀圖、曲線圖)、圖片型(文物圖、漫畫、地圖)、混合型、文字型(文言文、現(xiàn)代文、外文翻譯)。
一、數據型材料解析
這類材料理解并不難,如在讀數據圖表時首先要注意數據圖表和具體事項的名稱,每個圖表的上方都有一個下列是關于……的表格或者曲線。還應注意圖表中要說明的項目(國家,時間,行業(yè)等項目的含義)。然后要準確把握數據圖表中數據的變化趨勢,聯(lián)系相關歷史知識就可以作答。
二、圖片型材料解析
這類材料理解也不難,地圖、漫畫和圖片只是一個輔助,要通過這些圖片尋找圖片隱含信息,這是解題的關鍵。
三、文字型材料解析
這類材料的理解是最難的,特別是文言文、外文翻譯深澀難懂,一般由多則材料構成,信息容量大,不易把握材料的核心內容,所花的時間最多。解答此類材料題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首先審讀設問。在多個材料中,一般一個問題對應一則材料,因此不要急于去讀材料,可以看一個小問讀一則材料,這樣可以節(jié)省時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審讀設問時,要特別認真,注意設問中提到的時間、人物、事件、國家,到底該題有幾個問,這樣就可以為解析材料確定方向,使我們在閱讀材料時能夠充分提取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而且通過設問中的“根據材料”、“根據所學知識”還可以判斷是否祥讀、略讀或不讀材料。
2.其次審讀相關材料。帶著設問仔細讀材料,將材料讀懂、讀透。
。1)在閱讀材料之前首先注意提示性文字和材料出處,這些說明性文字能夠提供材料的時間、國別、作者、背景等信息,給學生某種暗示和引導,有時能起到“得來全不費工夫”之效。
。2)粗讀材料。了解材料涉及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注意各段材料的聯(lián)系,讀出材料敘述的核心內容。
(3)詳讀材料。在閱讀時抓住關鍵句、詞、字。關注總結性的詞句,歸納出材料反映的核心內容,可以用鉛筆把這些重要的語句輕輕勾畫出來,答題時就不致于遺忘、漏答。借助標點符號(尤其是分號和句號)及關鍵性的連詞(“因為”“但是”等)劃分層次。
。4)找聯(lián)系。詳細閱讀材料后,要找出材料中心,然后圍繞這個中心,確認材料涉及的內容或對課本知識進行遷移,便找到了解題的突破口。
找出材料與教材的相似點,把材料中的重點信息與教材的史實、觀點相對照,確認材料與教材的哪章、哪節(jié)相關聯(lián),這樣便將材料與教材掛靠在一起,掛靠準了,解析的大方向便明確了。
找出材料與設問的關聯(lián)點,體會命題者的意圖。讀材料時要處處想著設問,把設問放到材料中相互對照;驈牟牧现姓页龌卮鹪O問的信息,或從設問行文的信息中重新獲得讀材料時忽略了的重要之處,然后通過分析、判斷得出結論。
3.從容作答。讀懂材料是解題的關鍵,但答案的組織也將直接影響閱卷老師的評分,因此在組織答案時要注意以下幾方面:(1)按問作答。(2)注意分值。(3)注意簡潔。(4)注意內容要全面。(5)做到書寫規(guī)范化。
4.學會找結論。一般最后一個問題是得出結論如經驗、教訓、認識、啟示,我們要首先考慮材料組的中心考點,要領會命題人的意圖,再綜合材料聯(lián)系課本總結成功的經驗與吸取失敗的教訓,總結發(fā)展的趨勢與規(guī)律。
總之,歷史材料解析題雖然比較難,但只要我們在平時的學習中注重積累歷史知識,不斷總結解題方法與技巧,并不斷完善,我們是可以找到解材料題的門徑的,材料解析題是可以得高分的。
下面附一道文字型材料解析題:
例、(32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商鞅變法提倡“戮力本業(yè),耕織致粟帛多者復其身”。柏楊在《中國人史綱》中認為北宋王安石“用革命性的全盤改革,來挽救宋帝國……”。
材料二英國資本主義經濟理論的演變,折射出資本主義發(fā)展的幾個重要階段。
①重商主義的內容主要包括:第一,一個國家的財富必不可少的是貴金屬如金銀等。它如果沒有貴金屬礦藏,就要通過貿易來取得。第二,對外貿易必須保持順差,即出口必須超過進口。當時歐洲國家大多數擁有殖民地,可以作為出口商品的市場和原料的供應地。殖民地不得發(fā)展制造業(yè),殖民地同宗主國之間的商業(yè)應該由宗主國壟斷。
??摘自《世界近代現(xiàn)代史上冊(教學參考書)》
、趤啴?斯密著眼于他所觀察到的尚未出現(xiàn)工業(yè)革命的世界經濟,首次系統(tǒng)分析了國民財富產生、分配與持續(xù)運轉的內在規(guī)律。他認為人類利己的動機就像一只看不見的手。在暗中推動一切經濟行為,同時強調政府應盡可能少地干預,并給予貿易自由的發(fā)展。亞當?斯密在經濟學界中擁有近乎于神的地位,迄今為止,他的思想仍是所有主流的經濟學理論必須參考借鑒的基礎。
??摘自陳星(國富論序言)
、奂s翰?梅納德?凱恩斯的基本思想是只有通過擴大”需求”,才能解決經濟發(fā)展中出現(xiàn)的問題,促進經濟發(fā)展。這就需要加強政府的調節(jié),經濟衰退時,擴大政府開支、實行減稅,甚至搞赤字預算和發(fā)行公債,擴大總需求。經濟高漲時,緊縮政府開支、增加稅收、減少總需求。貨幣政策則要用以支持財政政策,作相應的調整。
??摘自《世界近代現(xiàn)代史下冊(教學參考書)》
④20世紀七八十年代,撒切爾政府“反對過去那種在國家干預之下靠擴大投資、增加就業(yè)和提高消費來刺激經濟發(fā)展的做法,而采取了控制貨幣發(fā)行量、遏止通貨膨脹、減少國家干預。重視發(fā)揮市場機制作用的辦法,來扭轉英國經濟衰退。在一次回答‘你可以為我們做些什么’的問題時,撒切爾夫人毫不猶豫地說:‘我唯一能給你的就是:讓你更自由地為自己做事。…
??摘自薛兆豐《撒切爾主義的終結》
材料三1979年以后,新加坡的經濟開始向更高的目標邁進。實行工業(yè)技術升級.發(fā)展資本的技術密集型產業(yè)。建立高技術、高附加值、競爭力強的新興工業(yè),并優(yōu)先發(fā)展通訊、金融和咨詢等服務業(yè)。同時繼續(xù)發(fā)展科技教育,培養(yǎng)自己的高素質人才。新加坡的高技術產業(yè)年均增長率達到30%,高科技隊伍20年間增加了12倍。80年代,新加坡成為東南亞高科技人才密度最高的地區(qū)。1988年,新加坡的黃金外匯儲備增至401.37億美元。1990年,新加坡已經成為世界第五大外匯交易市場,新加坡港也成為世界第一大港。新加坡是一個美麗的花園城市,旅游業(yè)非常發(fā)達。
??摘自《世界近代現(xiàn)代史下冊(教學參考書)》
。1)依據材料一概括商鞅變法所體現(xiàn)的經濟思想。(2分)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王安石變法在理財方面取得的成效。(6分)
。2)概括材料二中四種經濟思想的主張,并分別說明它們是如何適應當時資本主義發(fā)展的?(12分)
(3)依據材料三歸納新加坡經濟發(fā)展的原因。(8分)
。4)上述三則材料對我國當前經濟發(fā)展有何借鑒?(4分)
答案(32分)
。1)經濟思想:重視農業(yè),獎勵耕織。(2分)政府增加了收人,興修了許多水利工程。不少荒地開辟為良田,減輕了農民負擔。(6分)
(2)重商主義主張通過對外貿易、鼓勵出口、掠奪殖民地并壓制其經濟發(fā)展以獲取財富.適應了資本主義早期原始積累發(fā)展的需要(3分);亞當?斯密主張自由貿易。減少政府干預,適應了自由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需要(3分);凱恩斯提倡政府加強對經濟的干預,適應了壟斷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需要(3分);20世紀70年代后,撒切爾夫人主張減少政府干頂,發(fā)揮市場作用,以扭轉英國經濟衰退。(3分)
(3)適時調整經濟發(fā)展戰(zhàn)略;大力發(fā)展科學技術和教育事業(yè),培養(yǎng)科技人才;發(fā)展外向型經濟;利用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促進經濟發(fā)展;(8分)
。4)借鑒:國家要不斷調整經濟政策以適應經擠發(fā)展的需要(2分);經濟理論需要不斷完善和創(chuàng)新(2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589163.html
相關閱讀:高中歷史知識點:《羅素??愛因斯坦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