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有哪些主要石油生產國、消費國和出口國?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地理 來源: 高中學習網




世界石油開采量在本世紀內以迅猛速度增長,1921年首次突破一億噸大關,1950年超過5億噸,1979年創(chuàng)造了31.7億噸的歷史最高記錄,近幾年略有下降。在二次世界大戰(zhàn)前,石油生產主要集中在美國、歐洲和委內瑞拉,在六十年代以前的一個世紀內,美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中心,產量經常占世界三分之二左右,號稱“石油帝國”。但六十年代后,美國石油產量在世界上的地位日趨下降,而中東新興產油區(qū)的地位日益上升。1973年波斯灣地區(qū)石油產量占世界總產量的38%,進入八十年代后由于人為的因素而有所下降,但仍占世界總產量的近30%,該地區(qū)石油生產執(zhí)世界牛耳的局面將長期保持下去。以國別論,1981年石油產量最大的國家是蘇聯(lián)(6.04億噸),其它還有5個年產石油在一億噸以上的國家,它們是沙特阿拉伯(4.82億噸)、美國(4.29億噸)、墨西哥(1.2億噸)、委內瑞拉(1.05億噸)和中國(1.01億噸)。年產2,500萬噸以上的國家還有英國、印尼、阿聯(lián)酋、伊朗、尼日利亞、利比亞、科威特、伊拉克、阿爾及利亞和挪威等10國。以上16國合計產量24億多噸,約占全世界石油總產量的87%。

與世界石油生產地區(qū)相對集中的特點不同,世界石油消費地區(qū)分布極廣。由于石油對現(xiàn)代工業(yè)、農業(yè)、交通、軍事以及人民生活等各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因而石油的消費極為廣泛。而由于石油生產地區(qū)的相對集中,故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需要進口石油。不過從消費量看,以美國和西歐消費量為最大,以1977年為例,美國的石油消費量占世界的30%,西歐約占近四分之一,其它為蘇聯(lián)、日本等國,而世界最大石油產區(qū)中東的消費量卻很小。

由于世界石油資源及其消費量的顯著不平衡,造成世界石油貿易呈現(xiàn)出來源高度集中、銷售對象分布極廣的顯著特點。1979年石油的國際貿易量為18.3億噸(包括原油和石油制品),占總產量的58%,進口石油的約有140個國家,出口石油的國家卻不到30個。這些出口國在地理上可分為六組,即“一大五小”:(1)波斯灣地區(qū)1979年提世界石油總出口量的55%,主要供應歐、美及亞、太地區(qū);(2)北部非洲(包括利比亞、阿爾及利亞、埃及和突尼斯),占世界石油出口量的9%,主要運往歐洲;(3)非洲幾內亞灣東岸(以尼日利亞為主,還包括加蓬、安哥拉和剛果),占世界的7%,多輸往西歐、北美;(4)拉丁美洲北部(以委內瑞拉和墨西哥為主,還包括厄瓜多爾、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占世界的10%,主要供應北美;(5)蘇聯(lián),占世界的9%,大部分運往歐洲;(6)遠東(以印尼為主,還包括中國、文萊和馬來西亞),占世界的5%,主要供應日本。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591668.html

相關閱讀:西安容易被忽略的好玩地方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请发送邮件至 bjb@jiyifa.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