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
人 物
[
羅馬尼亞]
揚·
伯耶舒
有許多好奇的讀者曾問我,我作品中的那些人物是怎么挖掘出來的,我從哪里搜集到了素材,獲得了靈感。我的回答簡單而又干脆:主要來源于生活。我只要去大街上走幾小時,衣袋中就會裝入一個新的題材,這篇文章的人物馬上就會出現(xiàn)了。
前幾天,當我?guī)е约旱男」飞⒉綍r,我在伊科阿納公園中碰到了這個人物。我的小狗名叫喬尼,是只鬈毛狗。它很討人愛,正因為如此,在我們占據(jù)的那張長椅上,很快就坐上了一位膚色略黑、服飾考究的中婦女。
她先是逗我的小狗,而后又同我聊了起來。我們閑談中涉及的問題,總的來說都是些無關緊要的,例如什么氣候啊,土豆生長情況啊,足球比賽啊,動物啊。她的用意在于突然地向我提出一個令人忐忑不安的問題:我是否幸福。“
很難說清,”
我紅著臉說,像個害羞的少,“
我認為首先應該討論一下。”“
那還用說,”
她答道,“
既然您對幸福有自己的見解,請您說來聽聽。”“
不行,”
我回答說,“
我并沒有準備談這個問題。另外,我甚至連幸福的基本含義都弄不清,對此我還在繼續(xù)思考。”
一下子我對此人產(chǎn)生了十分濃厚的興趣,我愿意同她聊下去,盡管我的小狗凍得直打寒戰(zhàn)。在這兒我是否能為我的小說找到個人物?我心里暗自盤算,讓我試試。
“
您是否幸福呢?”
我以她剛才問我的問題反問她,當然是想激激她。
“
先生,”
她說,“
我非常感謝您提出的問題。每天傍晚我都到這個公園里來,我并不只是需要呼吸新鮮空氣,因為新鮮空氣打開窗戶就能呼吸到。我到公園里來是因為我迫切需要同人們接觸,可是我不得不承認很少有人,男的或女的,有興趣問我是否幸福。我想他們根本就沒有想過這個問題。好吧,我可以坦率地告訴您,我不幸福。在我的童我曾有過幸福,那時父母視我為掌上明珠,我臉頰上印滿了他們成百上千個吻,他們說我就是他們生活中的幸福?呻S即我就發(fā)現(xiàn),他們愛我只是因為我是個健康的人。當他們見我病了,就不再愛我了。”
“
什么。”
我怯怯地問。
“
噢,是一種很怪的病,幾乎沒人曉得這種病,我也不愿談起它,盡管現(xiàn)在我已經(jīng)痊愈了。不過,我還是滿足您的好奇心。我得的這種病的表現(xiàn)就是不懂得什么叫隱喻,也就是說不能按隱喻的真正意思去做。我只會照隱喻的表面意思去做。給您解釋一下。”
“
請您說下去。”
我驚奇地怔住了。
“
比如,媽媽對我說:‘
你去套套你哥哥的話,看看他這頭小驢都干了什么。’
我就試著去查找哥哥的心思,結(jié)果在家里攪起了一場軒然大波。更不要提一天人家叫我去纏住某人,我竟把那人搞得心煩意亂了。最后,我還能說什么呢?我的病給父母找了許多麻煩。于是他們就開始虐待我,罵我,懲罰我。為此,我小時候就從家里逃了出來,在外邊流浪了很多。我是那樣的孤獨,沒有哪個人能理解我……”
她的自述頗帶有書面語言的特點。正當我對這個人的興趣正濃,急切盼望聽到下文時,在我們面前出現(xiàn)了一位警察,他很客氣地對這個女人說:“
您跟我來一下。”
我竭力抗議,但得到的只是嚴厲的勸告:“
您不要多管閑事!”
沒辦法,我只好夾起小狗回家了。我向妻子十分憤慨地講述了我的遭遇。
“
你知道嗎?”
我像野獸似的吼叫,“
那個警察掠奪了我的人物!正當她要給我談些最能征服人心的問題時,卻被那混賬警察給掠走了。我要控告他!”
電話鈴響了,我妻子接了電話。她聽了一會兒,把電話掛了,然后用這樣一句不能令人相信的話撲滅了我的激情:“
傻瓜,快去警察局取你的錢包!”
(1)
下列對小說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shù)膬身検?5
分)(
)
A
.“
我”
堅定認為,作家創(chuàng)作時產(chǎn)生的靈感,寫故事所用的素材和塑造的人物形象,主要來源于生活。這種認識為我在尋找人物時被偷做了鋪墊。
B
.“
我”
對那個中婦女產(chǎn)生了十分濃厚的興趣的原因是,閑談中涉及了十分廣泛的問題。她對“
我”
產(chǎn)生興趣的原因是我的小狗。
C
.“
我”
與中婦女談“
幸福”
各有目的:“
我”
想找寫作的素材,為自己的小說找到個人物;中婦女要吸引我的注意力,以達到偷竊的目的。
D
.警察聽到那婦女的話后識出了她的破綻,認為她的言行不符合其身份,便把她帶到了警察局。
E
.作品的結(jié)尾頗有歐·
亨利的味道,既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那個婦女含糊其辭地說起她的“
病”
,已為結(jié)局埋下了伏筆。
(2)
小說為何多次提到“
狗”
?請簡要分析。(6
分)
(3)
文中的“
我”
有怎樣的性格特點?請簡要分析。(6
分)
(4)
小說寫的是關于“
偷竊”
的故事,卻不以“
偷”
為題,而以“
人物”
為題,你認為哪一個標題更合適?請結(jié)合文本談談自己的觀點和具體理由。(8
分)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12.
答案 (1)
答E
項3
分,C
項2
分,A
項1
分;答B(yǎng)
、D
項不給分。
(2)
第一次寫狗“
很討人愛”
,引出了“
那個服飾考究的中婦女”
,為下文故事的發(fā)展作了必要的鋪墊;第二次寫狗“
凍得直打寒戰(zhàn)”
,我也不想回去,從側(cè)面烘托“
我對此人產(chǎn)生了十分濃厚的興趣”
,進一步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第三次寫狗,通過我的一“
夾”
的細節(jié)描寫,充分表達了“
我”
對警察把那位婦女帶走的憤慨之情。(
每點2
分,言之成理即可)
(3)①
慣于挖掘生活,但對生活的了解是膚淺的。
②
待人誠懇,但也容易輕信別人。
③
充滿自信,但也自以為是,處事不冷靜。(
每點2
分,言之成理即可)
探究示例二:以“
偷”
為題更合適。①
以“
偷”
為題能夠更準確直接地概括小說要表達的真正內(nèi)容,“
我”
設法在中婦女那里“
偷”
素材,她設法在“
我”
這里偷錢包。小說展示的就是這樣同時發(fā)生的“
偷”
的過程。②
便于揭示小說要表達的這一層內(nèi)涵:我們用大量心力求取的事情往往會偷走我們對其他事情的關注。③
在讀者接受的角度上,“
偷”
作為標題能夠制造懸念,直到最后謎題揭曉,讀者都能保持很強的探求欲望。通過以上比較看出,“
偷”
做標題更好,“
人物”
就顯得晦澀難解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600676.html
相關閱讀:趙季平《心語??懷念父親趙望云》閱讀答案
《在自己身上,克服這個時代》閱讀答案
《百蕭紅的寂寞》閱讀答案
《百前的李鴻章》閱讀答案
《下坡或者上坡》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