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公望呂尚者》閱讀答案及翻譯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文言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文言文閱讀 太公望呂尚者,東海上人。其先祖嘗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 , 虞夏之際封于呂 , 或封于申,姓姜氏。 呂尚蓋嘗窮困,老矣,以漁釣干周西伯。西伯將出獵,卜之,曰 文言文閱讀
太公望呂尚者,東海上人。其先祖嘗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
虞夏之際封于呂,
或封于申,姓姜氏。
呂尚蓋嘗窮困,老矣,以漁釣干周西伯。西伯將出獵,卜之,曰:“
所獲非虎非羆,
所獲霸王之輔。”
于是周西伯獵,果遇太公于渭之陽,與語大說,曰:“
自吾先君太公曰當有圣人適周,周以興。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
故號之曰“
太公望”
,載與俱歸,立為師。
……
紂殺王子比干,囚箕子。武王將伐紂,卜,龜兆不吉,風雨暴至。群公盡懼,唯太公之強勸武王,武王于是遂行。十一正月甲子,誓于牧野,伐商紂。紂師敗績。紂反走,登鹿臺,遂追斬紂。明日,武王立于社,群公奉明水,衛(wèi)康叔封布采席,師尚父①
牽牲,史佚策祝,以告神討紂之罪。散鹿臺之錢,發(fā)鉅橋之粟以振貧民。封比干墓,釋箕子囚。遷九鼎,修周政,與天下更始。師尚父之謀也。
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師尚父于齊營丘。東就國,道宿行遲。逆旅之人曰:“
吾聞時難得而易失?蛯嬌醢,殆非就國者也。”
太公聞之,夜衣而行,黎明至國。萊侯來伐,與之爭營丘。營丘邊萊。萊人,夷也,會紂之亂而周初定,未能集遠方,是以與太公爭國。
太公至國,修政,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yè),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齊。及周成王少時管蔡作亂淮夷畔周乃使召康公命太公曰東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五侯九伯實得征之。齊由此得征伐,為大國,
都營丘。
(選自《史記卷三十二•
齊太公世家第二》有刪改)
注:①
周武王尊呂尚為“
師尚父”
。
(1
)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
.自吾先君太公曰當有圣人適周
適合
B
.殆非就國者也
危險
C
.營丘邊萊
毗鄰
D
.封比干墓,釋箕子囚
封閉
(2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3
分)
A
.與天下更始
與之爭營丘
B
.以漁釣奸周西伯
發(fā)鉅橋之粟以振貧民
C
.故號之曰“
太公望”
以告神討紂之罪
D
.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
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齊
(3
)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A
.呂尚早窮困,老之時只得以釣魚為生,偶遇周西伯,
周西伯與之交談,十分高興,尊其為太師。
B
.呂尚雖然是開國元勛,但他沒有居功自傲,能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他治理齊國,使人民安居樂業(yè),使周朝在東方的統(tǒng)治得到了鞏固。
C
.武王將征伐商紂,占卜一卦,龜兆顯示不吉利。群臣懼怕周武王,只 有太公強勸武王進軍,武王于是出兵。
D
.武王平定商紂后,
親自到齊國營丘分封師尚父,
以彰顯師尚父之功。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5
.(1
)C
(2
)A
(3
)B
文言文參考譯文
太公望呂尚,是東海邊上的人。他的先祖曾經(jīng)有人做過四岳之官,輔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舜、禹時期他的先祖被封在呂地,還有的被封在申地,姓姜。
呂尚曾經(jīng)窮困,后來老了,借釣魚的機會求見周西伯。西伯將要出外狩獵之前,占卜了一卦,卦辭說:"
所得的獵物不是老虎不是大熊,所得的是成就霸王之業(yè)的輔佐大臣。"
因此周西伯外出狩獵,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了太公,西伯與太公談論后非常高興,說:"
從我國先君太公起就說:'
一定會有圣人來到周,周會因此而興旺。'
先生真的就是說的那個人吧?我的太公盼望您已經(jīng)很久了。"
因此稱呂尚為"
太公望"
,和他一同乘車回來,尊稱他為太師。
……
商紂王殺死了王子比干,囚禁了箕子。周武王想要征伐商紂,于是占卜了一卦,龜兆顯示不吉利,接著風雨又突然到來。群臣都很恐懼,只有太公極力勸武王進軍,周武王于是出兵。十一正月甲子日,周武王在牧野誓師,討伐商紂。商紂軍隊徹底崩潰。商紂王回身逃跑,登上鹿臺,于是被追上斬殺。第二天,周武王站在社壇之上,群臣手捧明水,衛(wèi)康叔封鋪好彩席,呂尚牽來祭祀的牲口,史佚(yì
)手拿策書進行祈禱,來向神靈稟告商紂的罪惡。散發(fā)商紂積聚在鹿臺的錢幣,發(fā)放商紂屯積在鉅橋的糧食,用以賑濟貧民。培筑加高比干的墳墓,釋放被囚禁的箕子。把象征天下最高權(quán)力的九個大鼎遷往周國,整飭周朝的政務,與天下人共同開始創(chuàng)造新時代。上述諸事多半是采用師尚父的謀議。
此時武王已平定商紂,成為天下之王,就把齊國營丘封賞給師尚父。師尚父向東去自己的封地,邊行邊住,速度很慢?蜕嶂械娜藢λf:"
我聽說時機難得且容易失去。這位客人睡得這樣安逸,大概不是去封國就任的吧。"
太公聽了此言,連夜穿衣上路,黎明就到達齊地。正碰上萊侯帶兵來攻打,想與太公爭奪營丘。營丘毗鄰萊國。萊國人是少數(shù)民族,趁商紂之亂和周朝剛剛安定,不能夠顧及到遠方,因此和太公爭奪國土。
太公到齊地后,整飭政事,沿襲風俗,簡化禮儀,開通工業(yè)商業(yè),發(fā)展?jié)O業(yè)鹽業(yè)的優(yōu)勢,因而老百姓大多歸附齊國,齊成為大國。到周成王幼即位之時,管叔蔡叔發(fā)動叛亂,淮地的少數(shù)民族也背叛周朝,成王于是派召(shà
o)康公命令太公說:"
東到大海,西到黃河,南到穆陵,北到無棣,這中間的被封的諸侯和其他領主如果真的有罪,你就可以討伐他們。"
齊王由此就得到了征討各國的權(quán)力,最后成為強大的國家,
把都城定在營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612241.html

相關閱讀:《荀?字文若》閱讀答案
“李靖,雍州三原人也”閱讀答案(附翻譯)
《直言天下第一事疏(有刪節(jié))》閱讀答案
《郭解,軹人也》閱讀
《楊政字子行》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