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
臣聞朋黨之說,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此自然之理也。
然臣謂小人無朋,惟君子則有之。其故何哉?小人所好者,祿利也;所貪者,財貨也。當(dāng)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其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自保。故臣謂小人無朋,其暫為朋者,偽也。君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jié)。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以之事國,則同心而共濟。終始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為人君者,但當(dāng)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
堯之時,小人共工、?兜等四人為一朋,君子八元、八愷十六人為一朋。舜佐堯,退四兇小人之朋,而進元、愷君子之朋,堯之天下大治。及舜自為天子,而皋、夔、稷、契等二十二人并列于朝,更相稱美,更相推讓,凡二十二人為一朋,而舜皆用之,天下亦大治!稌吩唬
“
紂有臣億萬,惟億萬心;周有臣三千,惟一心。
”
紂之時,億萬人各異心,可謂不為朋矣,然紂以亡國。周武王之臣,三千人為一大朋,而周用以興。后漢獻帝時,盡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為黨人。及黃巾賊起,漢室大亂,后方悔悟,盡解黨人而釋之,然已無救矣。唐之晚,漸起朋黨之論。及昭宗時,盡殺朝之名士,或投之黃河,曰:
“
此輩清流,可投濁流。
”
而唐遂亡矣。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異心不為朋,莫如紂;能禁絕善人為朋,莫如漢獻帝;能誅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亂亡其國。更相稱美,推讓而不自疑,莫如舜之二十二臣,舜亦不疑而皆用之;然而后世不誚舜為二十二人朋黨所欺,而稱舜為聰明之圣者,以能辨君子與小人也。周武之世,舉其國之臣三千人共為一朋,自古為朋之多且大,莫如周;然周用此以興者,善人雖多而不厭也。
嗟呼!興亡治亂之跡,為人君者可以鑒矣。
9
.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3
分)
A
.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
益:增加,譯為補益
B
.以之事國,則同心而共濟
濟:成功
C
.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
治:治理得好
D
.二十二人并列于朝
列:陳列
10
.下列各組語句中,全都屬于事實論據(jù)的一項是(
)(
3
分)
①
小人所好者,祿利也;所貪者,財貨也
②
舜佐堯,退四兇小人之朋,而進元、愷君子之朋,堯之天下大治
③
漢獻帝時,盡取天下名士囚禁之,目為黨人
④
昭宗時,盡殺朝之名士,或投之黃河,曰:
“
此輩清流,可投濁流。
”
⑤
君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jié)
⑥
為人君者,但當(dāng)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⑤
C
.
③④⑥
D
.
②③④
11
.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3
分)
C
.這篇文章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先提出問題,再接著分析問題,最后意味深長地點明寫本文的意圖。
D
.
“
夫前世之主,能使人人異心不為朋,莫如紂;能禁絕善人為朋,莫如漢獻帝;能誅戮清流之朋,莫如唐昭宗之世;然皆亂亡其國。
”
由此議論可看出,歐陽修對當(dāng)今人君誅戮君子之朋而倍感痛心。
12
.請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9
分)
(
1
)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雖其兄弟親戚,不能自保。(
3
分)
譯:
(
2
)更相稱美,更相推讓。(
3
分)
譯:
(
3
)興亡治亂之跡,為人君者可以鑒矣。(
3
分)
譯:
13
.請用斜線(
/
)給下面文言短文中畫線的部分?jǐn)嗑。(斷句不超過
6
處)(
3
分)
有子曰:
“
其
為
人
也
孝
弟
而
好
犯
上
者
鮮
矣
不
好
犯
上而好
作
亂
者
未
之
有
也
君
子
務(wù)
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628691.html
相關(guān)閱讀:項羽“烏江自刎”閱讀答案
《魏書?王肅傳》閱讀答案(附翻譯)
《侯可字無可》閱讀
“桓彥范,字士則,潤州丹陽人”閱讀答案及翻譯
沈德潛《游虞山記》閱讀答案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