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課:如何看待“無師課堂”(一)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生物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作為課改的新生事物,無師課堂自出現(xiàn)至今,始終飽受爭議。然而,爭議并不是壞事,爭議往往意味著價值!吧鲜柯劦溃诙兄;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無師課堂究竟合不合教育教學之“道”?其本質是什么?是否具有普適性?

無師課堂的本質

無師課堂不是“模式”而是“人性”,是還課堂給孩子的人性。這里的無師,是一種特殊稱謂,絕不是沒有教師、取消教師、否定教師、輕視教師的意思,而是有針對性就某種層面而言的。教師不能將自己定位為課堂的主宰,認為離開了自己的講解,學生什么也學不會。

其實,無師課堂的本意是給教師在課堂的權威降降溫,從根本上改變“眼中有書,目中無人”的教育教學現(xiàn)象,徹底打破“教師不講,學生不會”的傳統(tǒng)課堂,讓“相信學生,解放學生,利用學生,發(fā)展學生”在課堂成為新常態(tài)。無師課堂更加注重學生的展示,讓孩子有展示的欲望,有展示的機會,有展示的能力。

“無師”并不是不要教師,而是指教師在課堂上最大限度地放手,讓學生真正在規(guī)則下自由、自主。這樣的課堂打破了一個人的控制,雖然“無師”,但人人皆師。教師成為幕后的策劃者,在課前要做好充分的學情調研,要梳理課堂流程,要對學生進行分批培訓……“無師”并不是教師越來越輕松了,而是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qū)杜郎口小學李素潔)

無師課堂不具普適性

無論什么課堂,都以培養(yǎng)優(yōu)秀人才為目的。不同階段所培養(yǎng)學生的要求不一樣,致使上課的模式也會發(fā)生一系列變化,無論怎樣變,培養(yǎng)學生能力是永遠不變的。在無師課堂上,學生需要自己組織課堂、主動學習、發(fā)現(xiàn)問題、質疑講解、拓展聯(lián)系、挖掘規(guī)律、反饋檢測……當學生獨立完成這些工作后,無論是實踐能力還是思維能力,都會有很大的提高。

無師課堂讓教師成為課堂的幕后策劃者。無師課堂不是沒有教師,教師是在幕后默默做著導學案編寫、任務分配、課堂評價、課堂組織與管理……這一切活動還需要教師去承擔,所以說無師課堂并不是不要教師。

無師課堂并不是所有的授課內容都適合。有些文本的內容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情景、用語言的講解才能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如魯迅的《風箏》、童話故事《賣火柴的小女孩》等。

無師課堂需要教師與學生的積極配合。如果僅有教師一方面的努力,學生不上心,這樣的課堂肯定不怎么樣。假若學生興趣濃厚,教師懈怠,課堂也同樣不會精彩。(河南省新密市超華鎮(zhèn)中心小學潘金靜)

“無師”將進入高效課堂詞典

無師課堂,有人一聽到這個概念就跳出來反對、聲討。我想說,且慢批判,這是一個變革的年代,許多新做法可能會顛覆你的想象,會打破既有的秩序,甚至經(jīng)濟領域還在主張一種破壞式創(chuàng)新,所以應該漸漸接納這種改革的新常態(tài)!

在我看來,教學原本是一個師生不斷分離的過程,無論是從一個人的成長過程看,還是從一節(jié)課的教學看,教和學、師和生的分離都是必然,最根本、最主要、最核心的學習是“獨學”,無師課堂就是確立學生“獨學”的制度保障!無師課堂也在佐證:學生離開教師依然有學習發(fā)生!

所以,我預判:未來有一種課叫“無師課”,這將成為一種重要課型寫進高效課堂詞典!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655343.html

相關閱讀:寒假生活:如何使孩子玩和學習兩不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