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高中的地理學習中,我們所涉及的面非常廣,但我們在學習和高三復習的時候,可以將各部分知識進行聯(lián)系,這樣地理知識就不會顯得那么雜亂無章。下面,小編為大家搜集整理了《青藏高原的地形地貌》,我們一起從這部分知識點開始進行思考。
青藏高原的周圍有許多山脈,它們大多數呈從西北向東南的走向,相對于高原外的地面他們陡然而起,上升很多,其中南部的喜馬拉雅山脈中的許多山峰名列世界上前十位,特別珠穆朗瑪峰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同時高原內部除平原外還有許多山峰,高度懸殊。高原上還有很多冰川、高山湖泊和高山沼澤。青藏高原是亞洲不少大江大河的源頭,長江、黃河、瀾滄江、怒江、雅魯藏布江等都發(fā)源于這里。
青藏高原周圍大山環(huán)繞,南有喜馬拉雅山,北有昆侖山和祁連山,西為喀喇昆侖山,東為橫斷山脈。高原內還有唐古拉山、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這些山脈海拔大多超過6000米,喜馬拉雅山等不少山峰超過8000米。高原內部被山脈分隔成許多盆地、寬谷。湖泊眾多,青海湖、納木湖等都是內陸咸水湖,盛產食鹽、硼砂、芒硝等。高原是亞洲大陸地區(qū)的許多大河的發(fā)源地。長江、黃河、瀾滄江(下游為湄公河)、怒江(下游稱薩爾溫江)、森格藏布河(又稱獅泉河,下游為印度河)、雅魯藏布江(下游稱布拉馬普特拉河)以及塔里木河等都發(fā)源于此,水力資源豐富。
青藏高原實際上是由一系列高大山脈組成的高山大本營,地理學家稱它為山原。高原上的山脈主要是東西走向和西北東南走向的,自北而南有祁連山、昆侖山、唐古拉山、岡底斯山和喜馬拉雅山。這些大山海拔都在五六千米以上。所以說高是青藏高原地形上的一個最主要的特征。青藏高原在地形上的另一個重要特色就是湖泊眾多。高原上有兩組不同走向的山嶺相互交錯,把高原分割成許多盆地、寬谷和湖泊。這些湖泊主要靠周圍高山冰雪融水補給,而且大部分都是自立門戶,獨成一家。著名的青海湖位于青海省境內,為斷層陷落湖,面積為4456平方千米,高出海平面3175米,最大湖深達38米,是中國最大的咸水湖。其次是西藏自治區(qū)境內的納木錯,面積約2000平方千米,高出海平面465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湖。這些湖泊大多是內陸咸水湖,盛產食鹽、硼砂、芒硝等礦物,有不少湖還盛產魚類。在湖泊周圍、山間盆地和向陽緩坡地帶分布著大片翠綠的草地,所以這里是僅次于內蒙古、新疆的重要牧區(qū)。
由于地勢高,大部分地區(qū)熱量不足,高于4500米的地方最熱月平均溫度不足10℃,無絕對無霜期,谷物難以成熟,只宜放牧。牧畜以耐高寒的犁牛、藏綿羊、藏山羊為主。4200米以下的河谷可以種植作物,以青稞、小麥、豌豆、馬鈴薯、圓根、油菜等耐寒種類為主。雅魯藏布江河谷緯度低,冬季無嚴寒,小麥可安全越冬。加以光照條件好,春夏溫度偏低,延長了小麥生長期,拉薩冬小麥畝產有1638斤的紀錄。高原上新建有不少水電站、煤礦、鋼鐵廠、化工廠、毛紡廠、造紙廠。隨著工業(yè)發(fā)展,新的工業(yè)城市如西寧、拉薩、格爾木、林芝、日喀則等不斷形成。目前有川藏、青藏、滇藏、新藏等4條公路。青藏鐵路也通車。民航班機通西寧、格爾木、拉薩、林芝地區(qū)、昌都地區(qū)、玉樹州。
上述內容就是《青藏高原的地形地貌》,相信大家在掌握了這部分知識點后,我們的知識儲備會更及完善,從而幫助我們解決更多的地理問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729659.html
相關閱讀:印尼:神秘的“雞教堂”究竟是干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