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單元 細胞——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
在高考3+X的模式中,試題的命制已由過去的以知識立意轉變?yōu)橐阅芰α⒁、以問題立意,十分明顯地突出了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考查。
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從本質上來說,代謝發(fā)生在每一個生活的細胞中。因此,本單元是高考生物復習教學過程中最基礎的內容。它包括必修本的第一、二章和選修本第四章等,比較完整地網羅了有關細胞的結構和功能以及細胞生物學的理論研究和應用——細胞工程的基本技術等知識點。
生命的物質基礎是認識細胞的開始,不屬于主干知識。細胞的結構和功能、細胞分裂以及細胞工程,是全書的主干知識之一,也是高考命題的重點章節(jié)之一,僅次于代謝和遺傳兩大主干。從近三年高考試題的知識點分布來看,集中在真核細胞的亞顯微結構和功能、細胞的有絲分裂、細胞工程(如植物體細胞的雜交、單克隆抗體的制備)等部分。
本單元的實驗(如有關還原糖的鑒定、用顯微鏡觀察細胞質流動、有絲分裂等),也常常是高考命題的材料,并逐漸趨向將這些實驗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技巧,遷移到新的情景下進行探究性實驗。
本單元與第二單元有著緊密的聯系。如線粒體、葉綠體與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關系,細胞膜、內質網、高爾基體、核糖體等與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的關系,還原糖的鑒定與糖代謝的關系等。
本單元常以選擇題和圖表題的形式出題,難度一般不大,較為側重地考查學生的記憶和理解能力以及實驗的基本操作技能。
第二單元 代謝——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
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新陳代謝。在代謝的基礎上,生物體才能進行其他各項生命活動。因此本單元是高考生物學知識體系的核心,是歷年高考命題的重點和熱點。
本單元包括必修本的第三章和選修本第二章的內容,是高中生物學知識的第一主干。
在本單元中,不僅系統(tǒng)地展示了綠色植物的水分代謝、礦質營養(yǎng),光合作用,人和高等動物三大營養(yǎng)物質的代謝,細胞呼吸等代謝過程的方方面面,并且與葉綠體、線粒體、激素調節(jié)、基因表達、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huán)等其他單元的重要內容,有著極為緊密的聯系,與人類生產、生活也密切相關,從而為理綜卷的學科內綜合,提供了豐富的命題素材。
縱觀近幾年的高考理綜試題,本單元在生物學科部分中的比例很高。
從考點內容上看,本單元的每一個重要知識點都有考查的可能性。其中,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更是各年考試命題的重點,年年設題,?汲P,不斷創(chuàng)新,成為在高考試題中永遠高歌的主旋律。
在近年全國各套理綜生物學試題中,都體現出對被公認的圖表試題的成功借鑒和改造,并富有一定的新的創(chuàng)意,突出并強化了理解能力、獲取信息能力等的考查。同時,它也向考生傳遞了一個重要的信息:在高考復習的全過程中,認真品味近年的高考試題是非常必要的。
通過分析本單元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對近年的高考命題的分析,可以看到,本單元的知識考點將會繼續(xù)成為命題的熱點和焦點,其趨勢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預測:
(1)以影響酶活性的系列探究實驗(溫度、pH、底物濃度、酶濃度等),考查學生對某些生物學問題進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確認變量、作出假設和預期、設計可行的研究方案、處理和解釋數據、根據數據作出合理的判斷等。
(2)以光合作用和細胞呼吸(特別是有氧呼吸)關系為主線,考查這兩項重要生理活動的過程及影響因素,通過提供實驗數據或以圖解的呈現形式,考查學生提取、處理信息的能力和綜合運用的能力。
(3)以合理灌溉、合理施肥、無土栽培、大棚蔬菜等現代農業(yè)生產技術為素材,考查植物的水分代謝與礦質營養(yǎng),礦質營養(yǎng)與光合作用,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等各種代謝內容之間的關系。
(4)以坐標圖、圖解、表格等多種表達形式,考查光合作用與細胞呼吸(有氧呼吸)、人和動物體內糖類、脂質和蛋白質等三大營養(yǎng)物質的代謝及相互關系,以及關注這些代謝內容與人類生產、生活和健康的關系。
(5)注重本單元教材中有關實驗原理、方法和技能的理解、掌握和運用,是特別緊要的。例如通過對礦質元素缺乏癥的實驗分析,考查對實驗設立對照等原則的把握,以及對某些實驗方案(步驟和數據)作出恰當評價和修改的能力。又如,借助“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與復原”等的實驗原理、方法乃至操作技能等,實現在提供的新材料中,進行實驗與探究方法的遷移,都是在高考復習中,必須加以注意的。
因此代謝這一單元,應該成為我們在高考生物學復習中必須倍加重視的第一板塊。
第三單元 調節(jié)——機體維持穩(wěn)態(tài)的必須
從近年高考情況的分析,本單元從知識與能力的考查上,幾乎每年都要在“生長素發(fā)現的實驗”、“高等動物激素的調節(jié)”、“神經調節(jié)”、“血糖平衡的調節(jié)”和“特異性免疫”等重點內容上,進行各種形式地問題設置。
植物激素調節(jié)的考查往往與現代農業(yè)生產實際密切聯系,注重多層次、多角度地考查學生運用生物學原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突出實驗與探究能力的考查(側重實驗方案的設計與評價)。
高等動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及分泌異常引起的病癥,興奮傳導的特點,神經調節(jié)的基本方式都是高考命題的關注熱點。
穩(wěn)態(tài)是人體進行正常生命活動的必要條件。當穩(wěn)態(tài)遭到破壞時,就會引起細胞新陳代謝的紊亂,并導致疾病。例如,當人體血糖高于腎糖閾時,就會出現糖尿病的癥狀。有關穩(wěn)態(tài)的內容也是近年高考的常設考點,特別是圍繞著血糖平衡的調節(jié),更是重點的考查內容,年年設有大題。
免疫在維持穩(wěn)態(tài)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近年高考對免疫的考查多以選擇題(免疫形成過程的變化曲線圖等)形式出現,主要考查特異性免疫、抗原和抗體的概念、體液免疫與細胞免疫及其關系、免疫失調引起的疾。ㄈ邕^敏反應、免疫缺陷病等)。
此外免疫也與細胞的膜結構及其功能、動物細胞工程等知識考點有著緊密聯系,與某些社會熱點問題(如器官移植,艾滋病的產生原因、傳播途徑及預防措施等)又不可分開,因此常常成為命制綜合性較強試題的材料。
第四單元 生殖和發(fā)育——實現遺傳信息的傳遞和表達
生物的生殖保證了遺傳信息的傳遞,生物的發(fā)育實現著遺傳信息的表達。
在有性生殖過程中,通過減數分裂產生的配子,既是親代的產物,又是子代的根源,是傳遞遺傳物質的唯一媒介。因此,本單元與第五單元密不可分。
在減數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特殊“行為”(即同源染色體的聯會和分離、非同源染色體的自由組合)是孟德爾遺傳定律的細胞學基礎。因此,減數分裂的內容既是本單元的重點和難點,也是全書的重點和難點。減數分裂的原理及應用,通常隱含在遺傳規(guī)律的試題中進行考查。
通過分析近年高考試題,本單元的內容所占分量相對較輕,但仍是?純热葜。考查的內容主要是減數分裂與有絲分裂的比較,減數分裂與遺傳規(guī)律的聯系。試題的題型以選擇題為主,而與其他章節(jié)的知識點聯系,突出染色體數目、核DNA分子數目的變化規(guī)律的非選擇題(如圖像題),也時有出現。
本單元在高考命題中的特點還有:① 突出以各種圖形題(示意圖、文字圖解、直方圖和曲線圖等)考查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考查對圖、表、曲線變化含義的識別、判斷能力。② 注重運用所學知識解釋生產、生活中的熱點問題(包括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胚胎移植和胚胎干細胞的培養(yǎng)等)。
在高考生物學復習中,突出教材中重要插圖的剖析,如“被子植物有性生殖過程示意圖”、“哺乳動物精子(卵細胞)的形成過程圖解”、“蛙受精卵卵裂的幾個時期”等,了解被子植物花的結構與功能,理解減數分裂中染色體的遺傳行為,認識蛙胚早期發(fā)育的特點,都是十分必要的。更重要的是要通過聯系遺傳基本規(guī)律的例題討論,體現出學科內綜合的特點。
此外,重視高質量習題的精講精練,重原理遷移,重靈活應用,將知識轉化成能力,是本單元高考復習應該倡導的一種方法。
第五單元 遺傳和變異——生命延續(xù)和發(fā)展的泉源
遺傳和變異是生物在新陳代謝基礎上表現出來的重要特征之一。生物的生生不息就在于負載著遺傳信息的DNA,在生物傳種接代過程中表現出有規(guī)律的進行傳遞。
本單元包括必修本的第六章、第七章和選修本第三章的內容,是與第二單元并駕齊驅的兩大主干板塊。在歷年高考試題中,有關遺傳學的內容都作為第一重點,年年重點考,年年變式考;?汲P 高三,不斷創(chuàng)新。
近年遺傳學的試題有了明顯的加強、加重,有了更加靈活多樣的演變趨勢。從題型上看,一般以選擇題的形式主要考查遺傳學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而以非選擇題的形式較為全面、綜合地考查了遺傳的基本規(guī)律、基因工程(原理)的實際運用,并以十分巧妙的方式設置了遺傳學實驗分析題。
本單元可分為以下3個大的板塊,進行知識網絡的構建、思維能力的提升和解題技巧的訓練。
(1)以基因的概念為核心,沿著基因—DNA—染色體這條主線,抓住堿基互補配對原則,依次熟悉DNA的雙螺旋結構、DNA 的自我復制功能、基因的表達、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驟等。同時,需要對“肺炎雙球菌的轉化實驗”“噬菌體侵染細菌的實驗”以及證明DNA具有半保留復制特點的“梯度離心實驗”等,在實驗方法上有一個提煉。
(2)以孟德爾遺傳定律為主體,著重對一對相對性狀的遺傳試驗進行透徹地理解,抓住F1產生配子的特點,分清重要的概念,認清等位基因的遺傳行為。在對遺傳基本規(guī)律的復習中,特別要注重書本知識的遷移、創(chuàng)新和應用,應具有分析、判斷和嚴密的邏輯推理能力。以2005年理綜題為例:①全國卷Ⅰ-31題,“牛的有角與無角的遺傳”,要求設計實驗,確定性狀的顯、隱關系;②全國卷Ⅱ-31題,“果蠅的灰身與黑身,直毛與分叉毛的遺傳”,要求通過對雜交后代的表現型及比例的分析,判斷出兩對基因與染色體的關系;③全國卷Ⅲ-31題,“水稻抗病對感病,有芒對無芒的遺傳”,要求對利用植物組織培養(yǎng)技術獲得的自然加倍植株和花藥壁植株,進行基因型的鑒別(即純合子和雜合子的鑒別)。這些具有異曲同工之妙的高考試題,都需要細心品味、認真研究。
(3)以基因突變?yōu)榛A,通過對三種可遺傳變異的比較,找出與現代進化理論建立的聯系,舉例說明生物進化過程的實質是種群基因頻率發(fā)生變化的過程,并初步了解有關基因頻率的計算及意義。
特別應該注意的是,本單元的遺傳變異理論又具有很強的實踐意義。雜交育種、誘變育種、單倍體育種、多倍體育種、基因工程育種以及它們之間的關系;以提高人口素質為切入點,考查人類的遺傳病與優(yōu)生;以基因工程、人類基因組計劃、人類蛋白組計劃等生物科學的最新進展為素材,考查基礎知識及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等,都是不可忽視的。
分析全國各套理綜生物學試題可以清楚地看到,通過提供新情景境材料,以孟德爾分離定律為中心,突出對思維能力、綜合運用能力的考查得到加強。例如, 2006年全國卷Ⅰ-31題“果繩體色的遺傳”,全國卷Ⅱ-31題“玉米子粒顏色和糯性的遺傳”、北京卷30題“利用突變材料培育高產、優(yōu)質、抗鹽新品種”、 天津卷30題“通過細胞工程技術培育高產、耐鹽的雜種植株”,2007年全國卷II-31題“番茄抗病與感病、紅果與黃果、多室與少室三對相對性狀的遺傳”、四川卷31題“人類耳垢性狀的遺傳”、重慶卷30題 “小麥遺傳育種”,2008年全國卷I-31題 “某自花傳粉植物的三對等位基因的遺傳”、全國卷Ⅱ-31 “某植物塊根顏色的遺傳”,等等,都越來越注重對遺傳原理的運用和遺傳學分析方法的考查。因此,在知識復習和習題演練中,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剖析、討論,明確考查方向、領會高考命題的意圖、強化解題技巧的訓練。
第六單元 生態(tài)——人與自然和諧的保證
生態(tài)學是研究生物與環(huán)境相互作用關系的一門科學。人類當今面臨著的人口、食物、能源、資源和環(huán)境等五大社會熱點、焦點問題,都與本單元的知識內容緊密相關。
近年高考在本單元總的命題趨向主要有3個方面:①強調對圖表的識別和分析能力,如種群數量的變化、種間關系等因素交織、呈現在同一坐標圖中,以考查圖文轉換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②重視考查理論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如建立生態(tài)農業(yè)的問題,生物資源的保護等問題;③重視學科內綜合知識的考查,如與光合作用、細胞呼吸、微生物的代謝等相關知識的綜合。
在高考復習過程中,應加強對生態(tài)學基本概念和原理等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注意將已學習過的基礎知識通過進一步整合,構成較為完善的知識體系。同時,還要學會在學習中體會生活,在生活中驗證知識。注意尋找所學生態(tài)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結合點,注重生態(tài)學實例的分析,只有這樣,才能在面對具體問題時胸有成竹,從容解題。
本單元的命題趨向是:(1)突出對圖、表的識別和分析能力的考查,多是通過對教科書有關圖表的變式提供新材料的實驗數據和結果(表格或曲線圖),以選擇題為主的考查。(2)重視生態(tài)學實驗和設計實驗能力的考查。如設計種群密度的取樣調查方案、種間關系的研究案例等。(3)重視生態(tài)學理論在生產、生活中的運用。
可以說,近幾年生態(tài)學部分的高考題,幾乎都是與科學—技術—社會(STS)密切相關的題目。如生態(tài)農業(yè)、、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農林害蟲的防治、環(huán)境污染的治理以及外來物種的入侵,等等。
第七單元 微生物——綜合運用考查的材料
選修課本的第五章“微生物和發(fā)酵工程”在《考試大綱》中是作為獨立的一個單元呈現的。究其內容來說,雖然篇幅不大,但所包括的知識點,卻涵蓋了必修課本的各個主要章節(jié)。其具體表現在:
① “細菌的結構”是對“原核細胞基本結構”的進一步認識。
② “病毒的結構和增殖”加深了對“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的理解。
③ “微生物的營養(yǎng)和代謝”可增進對不同代謝方式、特點以及調節(jié)機理的全面了解。
④ “微生物的生長”是對“種群數量的變化”再次認識的一個具體范例。
⑤ 涉及“發(fā)酵工程”,還需要應用多種遺傳育種方式進行菌種的選育,其方法有雜交育種、誘變育種、基因工程育種、細胞工程育種等。
由于本單元知識點的覆蓋面較寬,進而引申出對能力考查的要求也相對提高。在近年的高考試題中,牽涉本單元的考點呈現出相對增多,并通過提供新情景材料,體現出與其它章節(jié)知識的緊密聯系、與生產生活實際的結合,如“啤酒生產”、“乳酸發(fā)酵”、“谷氨酸發(fā)酵”等發(fā)酵工業(yè)實例;以大腸桿菌作為生物反應器的基因工程產業(yè)實例;以微生物的培養(yǎng)為基礎,聯系與免疫有關的疫苗研制等實例,由此著重考查“實驗與探究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
因此,本單元內容的復習一般放在最后,可采取專題講解和習題討論的形式,突出理解、判斷、分析和綜合等思維能力的強化訓練。
第八單元 實驗——能力考查的重心
在近年的理科綜合能力測試中,實驗作為重要的考查內容,以突出學生學習能力和科學素養(yǎng)的考查為目標,其分值比例逐年上升,試題呈現形式愈趨靈活多樣,且常常作為理綜全卷的壓軸題。
從2006年起,全國的各套理科綜合能力測試題,都對“實驗與探究能力”的4個層次,作了較為全面的考查。
在高考理綜生物學試題中,實驗作為重要的考查內容,能突出學生學習能力和科學素養(yǎng)的考查,其分值比例逐年上升,而且常常作為理綜全卷的壓軸題。
目前,有關實驗方面的考試要求,大都是以給出的部分信息,運用邏輯思維來進行驗證性的實驗為主。它不但考查了考生獨立完成實驗的能力:包括理解實驗原理、實驗目的及要求;了解材料、用具,掌握實驗方法步驟;會控制實驗條件(包括設立對照、重復實驗)和使用實驗儀器;會處理實驗安全問題;會觀察,分析和解釋實驗中產生的現象、數據,得出合理的實驗結論。
認真研究修訂后的考試大綱,可發(fā)現高考對實驗與探究能力的考查明顯加強。主要表現為以下3個方面:①在繼續(xù)注重考查教材實驗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基礎上,已轉向對實驗原理、實驗方法、實驗技能的“移花接木”、遷移運用上;②創(chuàng)設新的情景,聯系生產、生活實際,對一些生物學問題進行初步探究,包括確認變量、作出假設和預期、設計可行的研究方案、處理和解釋數據、根據數據作出合理的判斷等科學實驗的基本思想;③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考查學生科學思維的過程,考查對一些簡單實驗方案作出恰當評價和修改的能力。
因此,明了實驗必須遵循的三大原則,熟悉實驗設計的基本步驟,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75939.html
相關閱讀:第3章 基因的本質 能力拓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