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德育必須依賴于一定的活動方式,學科教學是實施德育的基本形式,如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呢?關鍵是利用數學學科特點,充分挖掘高中數學材料中蘊涵的德育“結合點”,有的放矢,使學科內容與德育內容水乳交融,和諧統(tǒng)一。
關鍵詞:德育教育;思想;辯證
一、科學思想方法
在高中數學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數學的科學性和嚴謹性,讓學生尊重知識,崇尚科學,堅定科學信念,學會科學思想方法,面對與已知的科學知識不相符的一些“新聞”,應該保持理智的頭腦,可以親手實驗、驗證,或查閱文獻資料,或求教于有關專家、專業(yè)人士。
二、愛國主義教育
高中數學教材中有豐富的愛國主義教育素材,在教學中適時地、自然地利用它們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利用數學中的應用題和一些數學模型,通過一些具體的數據計算,讓學生了解為什么要控制人口,實行計劃生育,保護環(huán)境和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性及迫切性。
2.介紹我國的數學發(fā)展史。介紹我國在數學方面取得的成績和杰出的數學人才及他們取得的數學成果。數學發(fā)展史蘊藏著寶貴的精神財富,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辯證唯物主義思想
數學學科蘊含著極其豐富的辯證思想,它較其他學科更為具體和廣泛,這是數學學科的一大特點,結合教學實際可以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如函數的定義、軌跡的概念等都是運動和變化的思想在數學中的具體體現;數的對立統(tǒng)一(實數與虛數),量變到質變(圓錐曲線離心率的變化得出不同的圓錐曲線)、運算法則的互逆關系(指數運算與對數運算)都是對立統(tǒng)一規(guī)律的具體反映;一些定理、定義、公式、法則之間相互制約、相互聯系、相互依賴,都反映了普遍聯系的規(guī)律;還有反證法的思想,實際上是矛盾中否定之否定規(guī)律的體現。
高中生正處于世界觀逐漸形成的階段,為了讓學生有一個正確的世界觀,要用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去認識世界。教師在講授相應新課的同時,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1.掌握學情,精心設計教案,特別是新授課中要注意加強學生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強調邏輯推理能力的同時,注重實驗和直觀,增強感性認識,循序漸進,以適應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2.數學中應多“授之以漁”,重視思維方法的教學,特別是強化未知向已知轉化的內在聯系,培養(yǎng)觀察能力和猜想能力,教會學生動手和動腦的能力。
3.教學中充分借助“動”和“靜”的相對性分析問題,比如“移動中看空間圖形”。參變量的選取大都是根據運動的需要設置的,這些體現動與靜統(tǒng)一的思想在函數、三角、復數、數列、解析幾何等數學的各個分支上舉不勝舉。老師應注意讓學生應用。
4.提倡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做好解題后的總結和思考。
5.重視數學訓練中的“糾錯”訓練,讓學生解題后自學做好小結。
6.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蛇M行一些開放性的教學嘗試,如增加“研究性課題”“學寫小論文”等。
四、意志品質、道德品質、價值取向
高中階段是學生道德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僅靠政治課、班團活動和班主任工作使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價值觀是不夠的,在數學學科教學中把握時機,有目的、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觀、價值觀可以從下幾個方面進行。
1.意志品質的培養(yǎng)。通過數學概念的形成,結論的推證,問題的求解,引導學生經歷困難、挫折,培養(yǎng)學生學習上不怕吃苦,勇于面對挑戰(zhàn),不畏困難,百折不撓的頑強的意志品質。
2.道德情操的培養(yǎng)。利用數學應用題,如市場經濟情況,稅收問題,時政應用題,滲透生活、生產常識、金融投資常識、市場競爭常識等,通過應用題的背景及計算的數據,使學生明確應該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質。
3.價值觀的培養(yǎng)。讓學生了解國情、民情,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可通過數學應用題中的一些具體數據讓學生了解我國國情,如市場經濟情況、人口增長情況、交通運輸情況、稅收情況和水土流失情況等。
4.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觀。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借助課件、多媒體展示數學的美。利用數學中的對稱美、比例美、簡潔美、浩瀚美、巧妙美、深湛美、模型美、精確美、普遍美、悖論美等讓學生自己體驗數學中蘊含的美。課件中,可以插入一些音樂、美術等有欣賞價值的、能讓學生感受到美的樂曲、圖片,從而使學生明白,人的美并不是要穿名牌、講打扮,萬事萬物都有它內存的和外在的美。美需要發(fā)現、體驗、感受,不必去刻意地追求,美是一種自然的流露。
在數學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培養(yǎng)學生既有一定的數學素養(yǎng)又有高尚的品德,是每位數學老師必須高度重視的工作,貴在適時適度、日積月累、巧在潛移默化,自然妥帖,切忌生搬硬套、無病呻吟。
參考文獻:
[1]魏書生.班主任工作漫談[M].漓江出版社,2005-06.
[2]B.A.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06.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811664.html
相關閱讀:高中數學必修一知識結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