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講《地球》
1、 地球在天體系統(tǒng)中的位置:
(1)微觀:水金地火(類地行星)、木土(巨行星)、天海王(遠日行星)
(2)宏觀:地月系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總星系
2、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1)地球的普通性:從地球的外觀、所處的位置、運動特征而言,地球與其他八大行星相比,并沒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地球只是一顆普通的行星。
(2)地球的特殊性:由于地球具備了生命存在的基本條件,所以又是特殊的:①日地距離適中,溫度適宜。 ②有液態(tài)水;③地球體積質量適中,使地球能夠吸引住適合生物呼吸的大氣。④太陽的光照條件穩(wěn)定。 ⑤九大行星繞日運行具有共面、同向性,彼此間不會發(fā)生碰撞。故地球所處的行星際空間安全穩(wěn)定。簡而言之,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是穩(wěn)定的光照條件、安全的宇宙環(huán)境、適宜的大氣和溫度、液態(tài)水。
為了大家更好的學習。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必備知識點高考地理
3、太陽輻射對地球的影響:
(1)太陽的主要成分是氫和氦,氫核不斷聚變?yōu)楹ず四堋?/p>
(2)太陽源源不斷地以電磁波的形式向四周放射能量,這種現象被稱為太陽輻射,太陽輻射維持地表溫度,是促進地球上的水、大氣運動和生物活動的主要動力,如太陽直接為地球提供了光、熱資源,生物生長發(fā)育離不開太陽。
為了大家更好的學習。小編為大家整理了必備知識點高考地理
(3)太陽輻射為人們日常生產、生活提供能量。如工業(yè)主要能源煤、石油等礦物燃料是地質歷史時期生物固定下來的太陽能。
4、太陽活動對地球的主要影響
(1)太陽外部結構及其相應的太陽活動:由里往外:
①光球:黑子(標志,變化周期11年))、
②色球:耀斑(標志,以稱色球爆發(fā),最激烈)
③日冕:太陽風(帶電粒子流)。
(2)對地球的影響:①對地球氣候的影響:與降水量的年際變化與黑子的變化周期有一定的相關性。②對地球電離層的影響:干擾無線電短波通訊。(黑子和耀斑增多時,發(fā)射的電磁波擾動電離層,電離層:地面以上80-500千米高度)③對地球磁場的影響:高能帶電粒子流使地球磁場產生磁暴的現象,對地質勘探、行船造成一定影響。④兩極地區(qū)的夜空出現極光現象。
5、地球自轉
(1)方向:自西向東,北極上空俯視呈逆時針方向、南極上空俯視呈順時針方向
(2)速度:①線速度自赤道向兩極遞減,赤道最快,南北緯60減為赤道的一半。南北極點既無角速度,也無線速度。線速度計算公式Vф=1670千米/小時COSф(其中ф為緯度)。
②角速度(除兩極為0外,各地相等15/h)。注意:同步衛(wèi)星的角速度與地球角速度一樣
(3)周期:①恒星日(23時56分4秒,真正周期) ②太陽日(24時,晝夜更替周期)
注意:同一顆恒星在天空中同一位置觀測的時間,每天提前4分鐘,15天提前1小時,一個月提前2小時;亦即每個季度天空同一位置的星座是不同的。
(4)意義:①晝夜更替 (周期24小時,一個太陽日)
②地方時(不同經度地方時不同) 。經度差1=時間4分鐘
③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北右南左)。例如:與河流侵蝕岸、堆積岸的關系,與河流建港的關系,與三角洲的發(fā)展關系。【注意】:彎曲河道的河流凸岸是堆積岸,緩坡岸;凹岸是侵蝕岸,陡坡岸。
右圖中的D岸侵蝕最厲害;A岸比B岸侵蝕厲害。
④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北極不動,在北半球,北極星與地平面的夾角(仰度)=所在緯度。
⑤地球兩極略扁,赤道略鼓的形狀(因赤道離心力較大,向兩極遞減)
6、晨昏線:沿自轉方向,黑夜向白天過渡為晨線,白天向黑夜過渡為昏線(晨昏線上太陽高度角為0度)。晨線與赤道的交點為6:00,昏線與赤道的交點為18:00
7、晨昏線與經線:晨昏線與經線重合---春秋分;晨昏線與經線交角最大---夏至、冬至;晨昏線與經線交角=直射點緯度
8. 時間計算:所求時間=已知時間區(qū)時差+ 途中時間
9、時區(qū)=經度/15(若不整除,則四舍五入); 區(qū)時差=時區(qū)差(同區(qū)減,異區(qū)加)
10. 世界時:以本初子午線(0)時間為標準時,也稱為格林尼治時間或國際標準時間,也是零時區(qū)的區(qū)時。
11、日期分割:0:00經線往東至日界線(180)為地球上的今天或稱新一天,往西至日界線為昨天 或稱舊一天。若0時經線為西經度,則新一天大于一半;若0時經線為東經度,則新一天小于一半;若0時經線與180經線重合,則全球處于同一日期;若0時經線為0,則新舊一天各占一半。
12、日界線:自西向東越過日界線(不完全經過180經線)日期減一天,自東向西越過日期加一天。即自西向東越過0時經線日期加一天。
13、衛(wèi)星發(fā)射基地的區(qū)位選擇:
(1)自然因素:①氣象條件需要天氣晴朗 ②地球自轉的初速度:取決于緯度和地勢 ③地形平坦開闊;
(2)人文因素:地廣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國防安全需要。
(3)實例:①太原:技術力量強; ②酒泉:大陸性氣候,晴天多; ③西昌緯度低,發(fā)射初速度大;
④海南文昌:緯度低,發(fā)射初速度大;海運便利。
14、地球公轉
(1)速度:1月初--近日點速度快,7月初--遠日點速度慢;
(2)意義:①晝夜長短的變化 ②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 ③四季的更替 ④五帶的形成
15、正午太陽高度變化規(guī)律:
(1)由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
(2)正午太陽高度的計算=90△(直射點緯度與所求點的緯度差)
(3)夏至日北回歸線以北地區(qū)正午高度角為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為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南回歸線以南地區(qū)正午高度角為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為一年中最小值。
(4)南北回歸線之間的地區(qū)-----有兩次直射機會---兩次最大值。
(5)緯度越高,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小,日影越長,樓房間距越大。
(6)正午太陽高度(H)因緯度而不同:同一時刻,H由直射點向南北兩側遞減,離直射點越近,H就越大。
夏至日:直射北回歸線,北回歸線及其以北各地,H達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地,H達最小值。
冬至日:直射南回歸線,南回歸線及其以南各地,H達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各地,H達最小值。
春秋分時:太陽直射在赤道,H自赤道向兩極遞減。
注意:等太陽高度分布規(guī)律以直射點為中心,呈同心圓分布。晝半球的中心點是直射點
(7)正午太陽高度的應用
①確定地方時。當某地太陽高度達一天中的最大值時,此時日影最短,當地的地方時是12時。
②確定房屋的朝向。為了獲得更充足的太陽光照,確定房屋的朝向與正午太陽所在位置有關。在北回歸線以北地區(qū),正午太陽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在南回歸線以南地區(qū),正午太陽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③判斷日影長短及方向。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陽高度角越小,日影越長,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陽。
④根據正午太陽高度判斷所在的地區(qū),并進而判斷該地區(qū)的其他地理特征。
⑤計算樓距。為了使樓房底層獲得充足的太陽光照,一般來說,緯度較低的地區(qū)樓距較小,緯度較高的地區(qū)樓距較大。解題關鍵是計算當地冬至日的正午太陽高度(即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陽高度),并計算影長。
⑥計算熱水器安裝角度。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太陽能資源,應該合理設計太陽能熱水器的傾斜角度,使太陽能熱水器集熱板與太陽光線垂直,提高太陽能熱水器的效率。
⑦判斷山地自然帶在南坡和北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情況下,由于向陽坡正午太陽高度大,得到的光熱多,背陽坡得到的太陽光熱少,因此在相同高度,陽坡溫度較高,陰坡溫度較低,從而影響到自然帶在陽坡和陰坡的分布高度。
⑧影響年太陽輻射總量的因素:緯度、氣候、地勢高低
16、晝夜長短的時間分布:
(1)太陽直射點在哪個半球,該半球晝長夜短,為夏半年;如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3.219.23),北半球的晝長夜短,此時北半球夏半年。9.23---次年3.21為北半球冬半年。
(2)太陽直射點向哪個半球移動,這個半球的晝就漸長,如北半球:12月22日最短,之后太陽直射點向北移動,北半球晝漸長,3月21日晝夜平分,6月22日晝最長。之后直射點向南移動,北半球晝漸短,12月22日晝最短。
(3)南北回歸線之外晝長最大值與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大值在同一天出現;南北回歸線之間晝長最大值與正午太陽高度角最大值不在同一天出現,如海口市。
(4)不同半球的緯度數相同的兩地,晝長=夜長。
17、晝夜長短的緯度分布:
(1)北半球夏半年,晝長夜短,越向北白晝越長(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北京?上海?廣州
(2)北半球冬半年,晝短夜長,越向南白晝越長(日出越早日落越晚)。如??廣州?上海
18、晝長計算
晝長=日落時間日出時間=24小時夜長=(12-日出時間)?2=(日落時間-12)?2
(1)日出時間=12:00-晝長/2(或0:00+夜長/2);赤道上的點的日出時間是6:00
(2)日落時間=12:00+晝長/2(或24:00-夜長/2);赤道上的點的日落時間是18:00
19、地球是個不發(fā)光、不透明球體-出現晝夜現象
(1)地球自轉晝夜更替(自轉速度周期影響晝夜溫差變化)、地方時、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
(2)地球傾斜著公轉直射點在南北回歸線間移動、正午太陽高度、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五帶
20、公轉與自轉形成了黃赤交角(2326):
(1)黃赤交角存在:①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晝夜長短和正午太陽高度的變化---四季;②太陽直射點的移動氣壓帶風帶的季節(jié)移動地中海氣候、熱帶草原氣候的形成。
(2)五帶的劃分界線:南北回歸線之間為熱帶、回歸線極圈之間為溫帶、極圈極點之間為寒帶。
(3)若黃赤夾角變大,熱帶和寒帶變大,溫帶變小;若黃赤夾角變小,熱帶和寒帶變小,溫帶變大。
(4)若黃赤交角為零,太陽永遠直射赤道,全球晝夜平分,地中海氣候、熱帶草原氣候消失。
21、太陽直射點
(1)地球上每時每刻,只有一個地方得到太陽的直射;
(2)太陽直射點所在的經線地方時一定是正午12點;
(3)太陽直射點出現在當地的天頂時,當地的正午太陽高度H = 90。
(4)太陽直射時物體的影子長度為零。
(5)太陽直射點以一個回歸年為周期,在南北回歸線之間往返移動。
80直射在10S70直射在20N(6)太陽直射點與晨昏圈的關系:直射光線始終與晨昏線(面)垂直。
(7)太陽直射點移動與極晝極夜范圍的關系:太陽直射點所在緯度數,與極晝極夜現象的最南、最北界限度數之和互余。例如:直射點的緯度=晨昏圈與地軸的夾角=極點的太陽高度=90-剛好出現極晝的緯度=剛好出現極晝的緯線的正午太陽高度=(極晝區(qū)域內任緯度一天中太陽高度最大值+最小值)
(8)太陽直射點移動與太陽升落方向的關系:3.21~9.23:太陽直射點在北半球,太陽從東北方向升起,西北方向落下(適合于南北半球); 9.23~次年3.21:太陽直射點在南半球,太陽從東南方向升起,西南方向落下(適合于南北半球)。
(9)太陽直射點移動與正午太陽在天空的方向關系:
①北回歸線以北:正午太陽終年在正南方向;物體影子指向北方。
②南回歸線以南:正午太陽終年在正北方向;物體影子指向南方。
③南北回歸線之間:太陽直射點在某地南側,正午太陽在其正南方向;太陽直射點在某地北側,正午太陽在其正北方向。
22、四季的劃分:
(1)我國傳統(tǒng)劃分:以四立分別做為相應各季的起點。
(2)歐美的劃分:以二分二至 分別做為相應各季的起點。
(3)我國氣候統(tǒng)計和北溫帶許多國家的劃分:3、4、5月春季;6、7、8月夏季;9、10、11月秋季;
12、1、2月冬季。
(4)按氣候含義劃分:候平均溫(即連續(xù)5天的平均溫): 22℃為夏季,10℃為冬季,
10℃22℃為春季,22℃10℃為秋季。
23、典型的季節(jié)現象
地理現象
時間季節(jié)
北半球夏半年
北半球冬半年
地球公轉
七月初,遠日點附近,地球公轉角速度、線速度最慢
一月初,近日點附近,地球公轉角速度、線速度最快
正午太陽高度
6月22日,北回歸線以北地區(qū)達最大,赤道及南半球達最小
12月22日,南回歸線以南地區(qū)達最大,赤道及北半球達最小
晝夜長短
晝長夜短,北極圈以內出現極晝
晝短夜長,北極圈以內出現極夜
等溫線
陸地等溫線均向北凸出,海洋相反
陸地等溫線均向南凸出,海洋相反
氣壓帶、風帶
隨太陽直射點北移
隨太陽直射點南移
雪線
雪線上升
雪線下降
北印度洋洋流
受西南季風的影響,洋流呈順時針流動
受東北季風的影響,洋流呈逆時針流動
我國的降水
夏季風影響,降水多
冬季風影響,降水少
我國的河流
內流河因高溫導致冰雪融水多,外流河受夏季風影響,大部分河流進入汛期,東北地區(qū)分春汛、夏汛
大部分進入枯水期,秦嶺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結冰期,部分河流有斷流現象
我國的季風
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受來自海洋的夏季風影響,高溫多雨
全國大部分地區(qū)受來自大陸的冬季風影響,寒冷干燥
我國的農業(yè)生產
全國普遍高溫,農作物進入生長期,作物熟制自南向北由一年三熟逐漸過渡到兩年三熟至一年一熟
北方大部分地區(qū)農作物處于越冬期,南方熱帶地區(qū)水熱充足,可生產反季節(jié)蔬菜、瓜果
氣象災害
旱澇(華北春旱、長江伏旱)、暴雨、臺風(表現:強風、暴雨、風暴潮)
寒潮、沙塵暴、干旱、暴雪
地質災害
滑坡、泥石流較多
較少
第2講《地圖》
1.經度的遞變:向東度數增大為東經度,向西度數增大為西經度。
2.緯度的遞變:向北度數增大為北緯度,向南度數增大為南緯度。
3.緯線的形狀和長度:互相平行的圓,赤道是最長的緯線圈,由此往兩極逐漸縮短。
4.經線的形狀和長度:所有經線都是交于南北極點的半圓,長度都相等。
5.地圖上東西經的判斷:沿著自轉方向增大的是東經,減小的是西經。除0和180經線外,其余經線都能準確區(qū)分是東經度還是西經度。
6.南北緯的判斷:度數向北增大為北緯,向南增大為南緯。用0,30,60把不同的緯度地帶劃分為低緯、中緯、高緯三部分。
7.東西半球的劃分:20W往東至160E為東半球,20W往西至160E為西半球。即東半球經度小于20W,小于160西半球經度大于20W,大于160E。
8.東西方向的判斷:劣弧定律:二者同為東經,則大值在東;二者同為西經,則大值在西;二者一為東經,一為西經,二者之和小于180時,東經在東,西經在西;當二者之和大于180時,東經在西,西經在東。
9.比例尺大小與圖示范圍:相同圖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圍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圍愈大。
10.地圖上方向的確定:一般情況,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有指向標的地圖,指向標的箭頭指向北方;經緯網地圖,經線指示南北方向,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11.等值線的疏密:同一幅圖中等高線越密,坡度越陡;等壓線越密,風力越大;等溫線越密,溫差越大。
12.等高線的凸向與地形:等高線向高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谷,向低處凸出的地方為山脊。
13.等高線的凸向與河流:等高線凸出方向與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溫線的凸向與洋流:等溫線凸出方向與洋流流向相同。
15.等值線凸向規(guī)律:凸高則低。
16.地球上兩點間的最短航線:球面上兩點間的最短距離為兩點所在大圓的劣弧。大圓是球面上任意兩點與球心所確定的平面與球面相交所得的圓。(注:特別大圓有赤道、經線圈、晨昏圈等)。
若:①兩地處于同一經線圈上,最短航線過北極或南極最短航線向正北或正南。
②兩地處于赤道上,最短航線在赤道上最短航線向正東或正西。
③兩地處同一緯線上,經度差不等于180,最短航線趨向極點在北半球最短航線先偏北再偏南;南半球先偏南再偏北。
17.經緯度差計算實際距離:緯度相差1= 實際距離相差111千米;某緯線上的經度相差1= 實際距離相差111千米cos. (注:為緯度數)。緯差法與正午太陽高度的關系:正午太陽高度相差多少,緯度相差多少
18.赤道上:每年有兩次直射,正午太陽高度有兩次最小值(6634)。赤道上無地轉偏向力,不能形成臺風。赤道地區(qū)終年高溫多雨,盛行上升氣流,多對流雨。赤道經過:太平洋、南美洲、大西洋、非洲、印度洋、亞洲。赤道經過的國家:印度尼西亞、瑙魯、厄瓜多爾(基多赤道紀念碑)、哥倫比亞、巴西(亞馬孫河河口)、剛果(布)、剛果(金)、肯尼亞、索馬里、馬爾代夫。(新加坡在赤道附近)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816491.html
相關閱讀:高中地理三圈環(huán)流知識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