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提高化學成績的幾點體會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化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


  一、結合教學內容,在教學中滲透

  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學生是比較容易興奮的,尤其是一些生動、直觀的實驗,很容易引起學生的關注,因此利用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適當地滲透一些問題是很有效的。如,在講氧氣的性質時可以講:

  下列實驗現象描述正確的是( )

  A.磷在氧氣中燃燒,有大量的白霧產生

  B.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白光,產生大量的白煙。

  C.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鐵

  D.硫在氧氣中燃燒,發(fā)出明亮的藍紫色火焰,并生成有刺激性氣味氣體

  這類題目讓學生思考,既起到鞏固知識的作用,又能糾正學生常犯的錯誤,對幫助學生掌握實驗現象的正確描述很有幫助。

  在初三化學的教學內容中,一些知識比較抽象,比如分子、原子和元素的知識、溶解度的概念等,如果用單調死板的教學方法,一味強調死記硬背,會使學生感到枯燥乏味,掌握起來也頗感困難。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就是因為沒有掌握好這些知識而對化學的學習興趣驟減。筆者在教學中編了一些辨析題,讓學生通過否定與肯定,正確與錯誤的討論,去偽存真,加深對概念的理解和記憶。以下筆者在概念教學中采用的一些辨析題:

 。P于原子的)下列說法是否正確?

 。1)原子不顯電性,說明原子內電子數=中子數;

 。2)原子是最小的結構微粒;

 。3)所有的原子核都是由質子和中子構成的;

 。4)氧原子核內有8 個中子,說明它的核電荷數為8;

  (5)氫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為1,說明1 個氫原子重1 克。

  二、把握難度,循序漸進

  在日常測驗、考試中,對試題的難易把握是很嚴謹的。我們有一條原則,不出偏題、怪題,不出學生沒有學到的知識的題,不出內容重復的題。題目量要足,覆蓋面要廣,但難度要控制。比如在化學用語的題目中這類題目是比較難的:“某鎂粉和氧化鎂粉末的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32%,則其中鎂粉的質量分數為____!蔽覀冇盟鼔狠S。但類似“在硫酸亞鐵和硫酸鐵的混合物中,硫的質量分數為22%,則混合物中鐵的質量分數為( ):A. 34% B. 44% C. 66% D.無法確定”屬于偏題,我們則堅決摒棄。

  在平時學生作業(yè)中,如遇到沒有教過的知識,或者怪僻的題目,我們也堅決刪掉。因為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做作業(yè)主要是為了鞏固課堂所學的知識,若經常遇到不會做的題目反而會增加學習的恐懼感,使學習化學的積極性受挫,這樣反倒適得其反。

  三、日積月累才能出好題目

  對于大多數老師來說,平時學校的測驗、考試題都要原創(chuàng)的話,是不現實的。但怎樣利用現有的題目,改編成符合教學要求、學生實際情況以及整體試卷難易的題目,還是應該能做到的。

  比如這道題:“已知A、B 兩種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A、B元素的質量比為2∶3,其原子量之比為2∶1,又知A 元素的化合價為+n,則該化合物中B 元素的化合價_____”若要降低難度,只需在其原子量之比為2∶1 后面加一個問題:“該化合物的化學式為_____”,便可以了。

  又如這樣一道中考題:“在硝酸銀和硝酸銅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鐵粉,充分反應后有少量金屬析出,過濾后往濾液中滴加鹽酸,有白色沉淀生成,則析出的少量金屬是_____ A 鐵和銅、B 鐵和銀、C 銅和銀、D 只有銀”中考以后的各種試卷中,這道題經常出現,筆者覺得這道題不錯,它既考查了學生對金屬活動順序、鹽酸與硝酸銀的反應的知識的掌握,又考查了學生的分析問題的能力。但如果在教學中只是照搬,就題講題,大部分學生只能掌握一點。若能舉一反三,效果會更好。下面是筆者讓學生考慮的一道題:在Cu(NO3)2、AgNO3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鐵粉,充分反應后,可能有下列情況:

 。1)若反應后鐵有剩余,則此時溶液中所含的溶質是;

 。2)若將反應后的混合物過濾,向所得的固體物質中滴加稀鹽酸,沒有氣泡產生,則固體物質中一定有,可能有。

 。3)若將反應后的混合物過濾,向濾液中滴加NaCl 溶液,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生成,則濾液中含有的溶質應該是。

  當然,要出好一份試卷,平時沒有一定的積累是很難做到的。利用互聯網,建一個自己的題庫會很方便。以上是筆者在化學教學中的幾點體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作者:涂建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823313.html

相關閱讀:中學生備考:如何提高解題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