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土地資源的國情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地理 來源: 高中學習網


土地是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的主要空間場所,是人類最寶貴的資源。但是,隨著人口的增長,人類需求的增加,土地資源緊缺的狀況也日益嚴重。面對這種局面,認真研究土地資源開發(fā)利用現(xiàn)狀、潛力和存在的問題,從而制定出一系列切實可行的對策,是一項緊迫而重要的任務。
1.土地資源總量大,但人均占有土地少,人均占有耕地更少
我國有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是世界第三大國,不可言小。但我國又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國,擁有12億多人口,平均人口密度達到每平方公里110多人,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三倍。我國耕地面積居世界第4位,林地居第8位,草地居第2位,但人均占有量很低。世界人均耕地0.37公頃,我國人均僅0.1公頃,人均草地世界平均為0.76公頃,我國為0.35公頃。發(fā)達國家1公頃耕地負擔1.8人,發(fā)展中國家負擔4人,我國則需負擔8人,其壓力之大可見一斑,盡管我國已解決了世界1/5人口的溫飽問題,但也應注意到,我國非農業(yè)用地逐年增加,人均耕地將逐年減少,土地的人口壓力將愈來愈大。
2.土地類型多,但山地多于平地
我國地域遼闊,南北跨熱帶、亞熱帶、溫帶、寒溫帶、東西跨濱海濕潤區(qū)、半濕潤區(qū)、內陸半干旱區(qū)、內陸干旱區(qū)、導致了我國地貌、地形、氣候等自然條件十分復雜、形成了多樣地形。
從海拔500米以下的東部廣大平原、丘陵,到西部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高原和盆地,山多于平原。據統(tǒng)計,我國山地約占全國面積的33%,丘陵占10%,高原占26%,盆地占19%,平原僅占12%。按廣義標準計算,我國山區(qū)面積約占全部土地面積的三分之二,平原面積僅占三分之一;全國約有三分之一左右的農業(yè)人口和耕地在山區(qū)。這種情況造成了我國農林牧業(yè)生產條件相對較差的結果。
3.土地資源的地區(qū)不平衡,耕地資源總體水平差
按照400毫米等降水量線,我國土地一般可劃分為東南部和西北部面積大致相同的兩大部份。這條等降水量線習慣上稱為“瑗輝一騰沖”線。全國90%以上的耕地和內陸水域分布在東南部地區(qū);一半以上的林地分布并集中于東北部和西南部地區(qū);86%以上的草地分布在西北部干旱地區(qū),F(xiàn)有耕地中,有灌溉設施的不到40%,還有近億畝耕地坡度在25度以上,需要逐步退耕。干旱、半干旱地區(qū)40%的耕地不同程度地出現(xiàn)退化,全國30%左右的耕地不同程度地受到水土流失的危害。由于土地資源分布的不平衡和耕地資源的質量不高,決定了我國不同地區(qū)的人口承載力相差很大和土地利用上的顯著差異。
4.難以利用的土地資源面積大,后備土地資源潛力不足,特別是耕地后備資源不足
目前我國土地資源已利用的達到100億畝左右,占土地面積的三分之二,還有三分之一是難以利用的沙漠、戈壁、冰川以及永久積雪、石山、裸地等?衫玫耐恋卮蠖嘁迅N,可利用尚未利用的土地數(shù)量十分有限,而且大多質量差,開發(fā)難度大。據有關方面統(tǒng)計,我國目前還有土地后備資源18.8億畝,實際上可開墾為農用地的不足2億畝,根據現(xiàn)有開發(fā)復墾能力,我國今后15年最多可開發(fā)8000萬畝土地。
5.土地資源利用程度低,土地浪費嚴重,人地矛盾尖銳
近些年來,我國人口每年以1000多萬的速度遞增,而耕地以數(shù)百萬畝的速度遞減。人地矛盾越來越尖銳,據有關方面測算,我國現(xiàn)有年糧食需求為5200億公斤,而近年來糧食年產量一直徘徊在4500-5000億公斤水平。目前我國工業(yè)用地面積產出率很多地區(qū)每平方公里只有1億多元,有的地區(qū)更低;城鎮(zhèn)土地至少有40%以上的潛力可挖,城市用地人均達到133平方米,比我國目前規(guī)定的人均100平方米的控制指標高出30%,村鎮(zhèn)居民人均用地達到190平方米,超過人均用地控制指標高限(150平方米)27%;建設項目174.75萬畝,占實際建設用地總面積的5.8%,其中耕地94.2萬畝,占閑置面積54%,閑置耕地中有51.8萬畝已無法耕種。按目前我國平均畝產量計算,生產416.5萬噸糧食需要1000萬畝耕地。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872373.html

相關閱讀:浦東的工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