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基礎教育正在進行一場史無前列的課程改革,它對傳統(tǒng)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是極大的沖擊,在課程目標、課程結構、課程內(nèi)容、教學過程和過程評價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近年來,在大學的教學改革中,進行了開發(fā)學生智力,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并在教學理論的認識和教學改革的實踐中,都取得了可喜的進展與成績。這對于提高我國高等教育水平,培養(yǎng)高質量的各種專門人才,適應現(xiàn)代化建設的需要,發(fā)揮積極的影響。
在傳統(tǒng)的教改中,仍然只重視教法的研究與改革,而忽視了學生學法的研究與改革,學法不能適應改革了的教法,必然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如何加強對“以學為主”的教學思想,提高學生學習能力作為教改的重要內(nèi)容,是我系近年來一直探索的課程。
1教學思想的根本改變
1.1改變過去把課程劃分過細,加強對學生綜合性的,整體性的、開拓性的素質教育。一定打好基礎,拓寬知識面,提高自身素質,迎接新世紀,新科技及市場經(jīng)濟的挑戰(zhàn)。
1.2改變重知識傳授的傳統(tǒng)教育觀念,加強對學生的分析,解決問題和創(chuàng)新精神及適應市場競爭能力的的培養(yǎng)。生物學科教學論課|學科教學生物
1.3改變過去以課堂、教材、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方法,注重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學生具有自我開拓和獲取知識的能力。
1.4注重個性的發(fā)展,讓學生具有創(chuàng)新和開拓精神。
作為教師教育重要課程之一的生物學科教學論,在其學習過程中要著力改革教學方法,引導師范生自主學習和進行研究性學習,以培養(yǎng)能在基礎教育階段指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研究性學習的新型教師。因此,我們把生物學科教學論課分為理論和實踐兩大部分。其中,理論部分分為三大板塊進行講授與討論:第一篇,教學技能;第二篇,教學原理、教學方法、教材分析;第三篇,備課、上課、分析課;實踐能力部分分為四大板塊:第一,制作課件和直觀教具;第二,教學技能訓練及比賽;第三,課堂能力訓練及比賽;第四,綜合能力訓練及比賽。
2學生教學能力的訓練
高等師范院校生物系,主要是培養(yǎng)合格的中學生物教師,而生物教學法是合格的中學生物教師必須掌握的一門科學。以前,中教課有120學時,理論知識學習80學時,試教鍛煉40學時,這對訓練學生的教學能力有著充裕的時間,而現(xiàn)在,專業(yè)課課時銳減,中教課只有72學時,在一學期內(nèi),既要完成理論知識的學習,又要進行試講鍛煉,這不但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挑戰(zhàn),對教師的教法和教學手段也是一種挑戰(zhàn)。
2.1教學技能的訓練??生物學科教學論課|學科教學生物
教學技能是教師運用專業(yè)知識,教學理論以及教學經(jīng)驗等組織教學,實施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學習而采取的特定教學行為的一種動作方式或智力活動方式。其特點是有明確的含義,能夠被描述,觀察和訓練,能為廣大教師和學生所操作和利用。它是教師的職業(yè)技能,是教學能力的基礎,是教學藝術的綜合體現(xiàn),也是影響教學質量和促進學生學習的主要因素。在中學生物教學中,把教師的教學行為分為若干教學技能,即導入新課,語言技巧,板書板畫設計,變化、強化,演示操作,講解知識,設問技巧,突出重難點,空白藝術,課堂組織,結課,生物繪圖,教學活動,制作教具或課件,體態(tài)語言,普通話,現(xiàn)代教育技術等教學技能,并確定每項教學技能的具體要求和構成因素。其具體步驟如下:(1)學習準備(學生分組,提出特定技能要求,明確典型課題),(2)針對性觀看示范錄像,(3)小組訓練(小組學習討論,編制特定技能教案,在微格教室組織訓練),(4)分析評價(回放,自我分析,師生討論評價,循環(huán)提高),(5)走上講臺(1-2人代表小組在班上上課,突出技能,給出成績),(6)教師有針對性總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874504.html
相關閱讀:如何解答生物曲線坐標圖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