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蒙大意示教讀注劉伯頌等》高中文言文閱讀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文言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鑒于大家對閱讀答案頻道的關注,閱讀答案頻道小編在此為大家搜集整理了高中文言文閱讀答案,供大家參考!
《訓蒙大意示教讀注劉伯頌等》高中文言文閱讀答案
訓蒙大意示教讀注劉伯頌等
明•王守仁
古之教者,教以人倫。后世記誦詞章之習起,而先王之教亡。今教童子,惟當以孝、弟、忠、信、禮、義、廉、恥為專務。其栽培涵養(yǎng)之方,則宜誘之歌詩以發(fā)其志意,導之習禮以肅其威儀,諷之讀書以開其知覺。今人往往以歌詩習禮為不切時務,此皆末俗庸鄙之見,烏足以知古人立教之意哉!
大抵童子之情,樂嬉游而憚拘檢,如草木之始萌芽,舒暢之則條達,摧撓之則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中心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已。譬之時雨春風,沾被卉木,莫不萌動發(fā)越,自然日長月化。若冰霜剝落,則生意蕭索,日就枯槁矣。故凡誘之歌詩者,非但發(fā)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號呼嘯于詠歌,,宣其幽抑結滯于音節(jié)也。導之習禮者,非但肅其威儀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讓而動蕩其血脈,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諷之讀書者,非但開其知覺而已,亦所以沉潛反復而存其心,抑揚諷誦以宣其志也。凡此皆所以順導其志意,調(diào)理其性情,潛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頑。日使之漸于禮義而不苦其難,入于中和而不知其故。是蓋先王立教之微意也。
若近世之訓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讀課仿,責其檢束而不知導之以禮,求其聰明而不知養(yǎng)之以善,鞭撻繩縛,若待拘囚。彼視學舍如囹圄而不肯入,視師長如寇仇而不欲見,窺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設詐飾詭以肆其頑鄙,偷薄庸劣,日趨下流。是蓋驅之于惡而求其為善也,何可得乎?
凡吾所以教,其意實在于此?謺r俗不察,視以為迂,且吾亦將去,故特叮嚀以告。爾諸教讀,其務體吾意,永以為訓。毋輒因時俗之言,改廢其繩墨,庶成“蒙以養(yǎng)正”之功矣。念之念之!選自王陽明《傳習錄》
注:教讀,社學的教師。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則宜誘之歌詩以發(fā)其志意誘:引誘
B.樂嬉游而憚拘檢 憚:害怕
C.日使之漸于禮義而不苦其難漸:接近
D.設詐飾詭以肆其頑鄙肆:放縱
1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①后世記誦詞章之習起 ②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
B.①諷之讀書以開其知覺 ②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C.①若冰霜剝落,則生意蕭索 ②風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翼也無力
D.①責其檢束而不知導之以禮 ②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陽明認為兒童教育要多措并舉,通過吟唱詩歌來激發(fā)志趣,通過學習禮儀來端正儀表言行,通過勸導讀書來開啟智慧,從而達到激發(fā)志意、嚴肅儀容、開發(fā)智力的目的。
B.在王陽明看來,把對兒童進行“歌詩”“習禮”教育視為“不切時務”的觀點是錯誤的。他并不推崇重視道德培養(yǎng)的古代教育。
C.王陽明主張兒童教育要根據(jù)其年齡特點,順應他們愛嬉戲玩耍的天性,因勢利導,使他們內(nèi)心愉悅,從而增強學習的興趣。
D.王陽明批評了當時的教育存在的違背規(guī)律、多施懲罰等錯誤做法,認為那樣做會導致學生厭學以致學業(yè)難成。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2分)
(1)如草木之始萌芽,舒暢之則條達,摧撓之則衰痿。(3分)
譯文:
(2)凡此皆所以順導其志意,調(diào)理其性情,潛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頑。(5分)
譯文:
(3)毋輒因時俗之言,改廢其繩墨,庶成“蒙以養(yǎng)正”之功矣。(4分)
譯文:
------分隔線----------------------------

參考答案:
10.A(誘:引導)
11.C均為連詞,相當于“那么”“就”;A①結構助詞的②代詞,這些;B①第三人稱代詞“他們”②第一人稱代詞“自己”;D①連詞,表轉折②連詞,表遞進。
12.B錯在“不推崇重視道德培養(yǎng)的古代教育”。
13.(1)就像草木剛開始發(fā)芽時,如果使它舒展暢快(地生長)就能枝繁葉茂,如果摧殘它阻止它(生長)就會枯萎。(“舒暢”1分,“摧撓”1分,句意1分)
(2)所有這些都是用來順應引導他們的思想志向,調(diào)教他們的性格,暗中消除他們的鄙俗,不知不覺改變他們的粗魯愚頑。(“凡此”1分,“所以”1分,“調(diào)理”1分,“潛消”1分,句意1分)
(3)不要總是因為世俗的言論就更改廢棄我的規(guī)矩,希望可以成就“蒙以養(yǎng)正”的功效了。(“輒”1分,“因”1分,“繩墨”1分,“庶”1分)
為您提供的高中文言文閱讀答案,愿您能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967033.html

相關閱讀:“況鐘,字伯律,靖安人”閱讀答案(附翻譯)
“耶律乙辛,字胡睹袞,五院部人”閱讀答案
《看松庵記 宋濂》閱讀答案
《嚴震,字遐聞》閱讀答案及翻譯
《烏江自刎(節(jié)選)》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