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學生案例
這是我原來帶過的一位高考生。他腦子挺靈活的,喜歡思考,可是手卻比較懶,不喜歡動筆,更不喜歡復雜的數(shù)學計算。
他做物理題是這樣子的:只寫解題的公式不計算,寫完了就看后面的答案,抄下來答案得數(shù)。如果這道題自己漏寫了某個方程,就抄著答案補上去。
這種方法確實很“高效”,能在30分鐘的時間里做別人要60分鐘才能做完的作業(yè)。
可是考試呢?好幾次考試都發(fā)揮的很不理想,特別是步驟不全、最終計算結果不對,這兩項導致的扣分很嚴重。與打球類似,高考生要想在考試中發(fā)揮好,也是需要手感的。(后來學生意識到問題嚴重性后,踏踏實實地做題了,成績一下子就上去了。)
學習方法分析
類似還有很多的學生,總是覺得課本上面的知識理解了,也掌握住了,不需要做太多的題了。他們說:老師課堂上說過,課本知識都掌握住考試就能拿高分。這是片面的理解老師的話。王尚老師也在課堂上這么說過,不過還有一句補充:能夠在考場上把這些考點靈活應用起來才行。
很多同學喜歡打籃球,也有自己崇拜的球隊和球星。科比誰都知道,可是科比是不是每場比賽都發(fā)揮的特別好呢?答案是否定的。在他發(fā)揮不好的時候,我們總說他投球沒有手感。其實咱們高三的同學在做物理題時,也是非常需要手感的。三步上籃誰都會,定點投籃誰都會,可是你能在賽場上發(fā)揮出來嗎?一個月不做物理題,你能在考試中發(fā)揮好?太長時間不做題,課本基本概念你可能還記得住,可考試時在哪道題里用,對哪個研究對象用,筆者覺得你未必就非常清晰。
用物理的語言來說,標題中的手感,就是做題的“慣性”。物理學習不能紙上談兵,要親力親為,做一些題保持手感,維持“慣性”還是很有必要的。
很多同學做題就是為了應對老師的作業(yè),一旦作業(yè)布置少了,就不去做了。這就像一些運動員一段時間不去鍛煉一樣,大多情況下在考場上發(fā)揮不理想。
比如,非;镜氖芰Ψ治龅膯栴},一段時間不做,畫受力圖可能就有些生,可能會丟掉了。再比如,摩擦力很長時間不去看,在物理wuli.in綜合題中遇到摩擦力就會不熟悉,把摩擦力方向搞混,或把摩擦力做功和摩擦生熱的計算式記錯。連續(xù)彈性碰撞的問題很復雜,總是需要動量守恒和能量守恒聯(lián)立多個方程求解,這對數(shù)學運算要求很高。如果我們遇到這樣的問題選擇逃避,不去算數(shù),抄答案,類似的問題出現(xiàn)在考場上,你是絕對做不出來的。
再比如,圓周運動恰好能夠通過最高點的受力情況,非純電阻電路的功率分析,等等,太長時間不去做這方面的題了,還記得嗎?前期在學習時做題掌握的不錯,可是一段時間不去看,不去做題,就沒有手感了,就很容易出錯。
所以說,在沒有作業(yè)的時候,做題中的每一道錯題,同學們都要重視起來,一些小錯,不能歸結于馬虎,還是因為知識點掌握的不夠牢,不能靈活運用,沒有形成一個框架。不僅僅做題需要保持慣性,對前面知識點的復習,也要有慣性,要成為一種習慣。王尚老師的物理自診斷學習系統(tǒng),免費的且不用注冊,里面有幾百個?贾R點的問題和答案,幫助同學們有效利用課余時間復習前面所學的重要考的。里面都是非重要的物理定理定律、容易混淆概念的對比,物理公式及使用公式的前提條件,等等,解析的非常詳細。同學們可以去給自己做個診斷,看看這些必考的內容,自己都掌握住了嗎?利用放學回家的時間,中午吃飯的時間,睡覺前,上廁所的時間,都可以打開手機復習5個考點,把瑣碎的時間利用起來。堅持一個月的時間,你的物理水平就會提高一個臺階。
高中物理知識點非常多,很多內容抽象難記,物理公式多,咱們高三的教學進度非?欤耐跎形⑿舤eacherws很容易留下漏洞,大家要經(jīng)常復習,查漏補缺,盡快把問題解決掉;而不要把學習問題積累下去。
另外,還要叮囑同學們,高三復習階段的小考非常多,一兩次考不要不要氣餒;少一些抱怨,多一些反思。
班里總有不少學生抱怨物理難學,考分低,大多原因還是在于學習方法不合理;可別忘了,咱們身邊總有物理學的特別棒的同學,咱們可是同樣的老師,同樣的課本,同樣的作業(yè),同樣的考試卷子啊。
所以說,咱們要反思,向他們學習,而不要去抱怨。
文章分享的這些觀點都是筆者教學經(jīng)驗之談。
要想提高物理考試成績,最需要的不是在心里想一想,也不是動口去說一說,而是動手,動筆立刻就去執(zhí)行。(文/王尚)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970162.html
相關閱讀:高中學習方法經(jīng)驗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