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學習如何理解記憶知識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歷史 來源: 高中學習網


歷史知識的理解,有微觀具體知識的理解,還有宏觀歷史發(fā)展線索的理解。

我今天要講的是復習時的理解。即宏觀歷史發(fā)展線索的理解。

告訴大家一個方法──編織歷史知識網絡。也可以說是拉線索,拉各種各樣的線索。

編織歷史知識網絡,就是要把一年學到的歷史知識有機地串起來,形成歷史發(fā)展線索。在這過程中,將學會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實現(xiàn)對它們的掌握。比如,中國古代的地方制度(西周分封制;秦郡縣制;漢郡國并行制;元行省制);世界市場的形成和發(fā)展(新航路開辟世界市場的雛形開始出現(xiàn);早期殖民擴張世界市場進一步拓展;工業(yè)革命世界市場基本形成;第二次工業(yè)革命世界市場進一步擴展(最終形成)),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歷程(產生、初步發(fā)展、短暫春天、迅速蕭條、較快發(fā)展、受沉重打擊、陷入絕境),世界經濟體制的調整與成效(①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調整(羅斯福新政、經濟指導思想的變化、國家政策)②蘇聯(lián)社會主義經濟體制的建立③中國有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④中國近現(xiàn)代的對外開放),經濟全球化(世界市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等等。

在編織歷史知識網絡的同時,還要注意一個問題。那就是一定要將知識內容序號化、要點化。對細碎的歷史知識進行刪繁就簡,注重把握主干知識,理解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進行正確的知識遷移。

還有很多同學詢問是否需要記憶時間,時間對于歷史,就象解析幾何的坐標一樣,坐標定不下來,就無法計算,時間不知道,就無法對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進行正確的認識,時間是構成歷史的重要因素,因此,學習歷史離不開時間。

很多同學說,教科書上的時間太多了,我記不住,怎么辦?告訴大家,時間有微觀的時間,即具體時間,比如2003年10月15日,提供給人們的是一個相對比較短的時間段,我們可以稱之為時間點。而另一個則是宏觀的時間,又叫模糊時間,比如,解放戰(zhàn)爭時期,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等等,這些句子中的時期、以后常常提供給人們的是一個相對比較長的時間段。

高中歷史考試中,具體時間,是有標志性的,具有轉折意義的時間。這些時間是高中生學習歷史以后,應知應會的內容。比如:1840年~1842鴉片戰(zhàn)爭,鴉片戰(zhàn)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開始。1911年辛亥革命、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1919年5月4日五四愛國運動爆發(fā)、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937年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等等,這些具體時間,必須掌握。

歷史階段特征有橫向,也有縱向。總結橫向特征就是由史到論,在熟練掌握知識的基礎上,經過分析、綜合、抽象、概括的出事物發(fā)展的本質趨勢。例如綜合17、18世紀歐美社會的政治、經濟、社會主要矛盾、革命性質的變化可以看出這一時期是早期資產階級革命時期,既建立資本主義正常統(tǒng)治秩序時期?v向特征可以用建立專題和縱向梳理知識線索的方法進行。

近年歷史高考大量引入教材之外的新材料,來創(chuàng)設新情境,提出新問題。而教材原始材料的引入,無疑為培養(yǎng)我們的材料閱讀能力和材料處理的應變能力提供了極好素材,奠定良好基礎。因而我們在預習歷史的過程中不能熟視無睹、輕意放過,不要冷落或遺忘了它們,要主動地學習史料——讀懂史料——理解史料,把教材的正文部分和文獻資料有機地結合起來,把文獻資料融入正文部分之中。

高三下學期的時候,要爭取每天都花一至兩個小時在歷史上。因為歷史有一個特點,容易忘。今天記得滾瓜爛熟的東西很可能第二天就忘得一干二凈了。所以復習歷史更要注意計劃性。除了跟上老師的復習進度外,自己還應有自己的計劃,給自己定一個時間表,哪段時間復習哪段內容,注意科學合理,確保能夠按時完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970193.html

相關閱讀:學習高中歷史的方法與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