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新生學好歷史的八大方法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歷史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歷史是人類生活和斗爭過程的記錄。學好歷史,可以使我們擴大眼界,增長知識,吸取前人的經(jīng)驗,開闊視野,解放思想。歷史上許多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科學家和文學家,大都是具有廣博歷史知識的人,學好歷史對每一位中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但是,每當高一新生入學,當高一的新的歷史教科書發(fā)到學生的手中時,學生略一翻看,心中就有了一個共同的疑問,高中歷史的內容怎么與初中歷史的內容差不多呢?還學它干什么?于是,學高中歷史是炒剩飯的心理在高一新生中屢見不鮮,從而影響了高一學生學習高中歷史的興趣和學習的質量。那么,高一新生如何才能學好高中歷史呢?

一、充分了解認識歷史學科在高中學習中的地位,培養(yǎng)學習歷史的興趣

歷史教學和學習在普通高中教育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通過普通高中的歷史學習,要在初中學習的基礎上使

每一位學生了解人類社會的發(fā)展過程,從歷史的角度去認識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從中吸取智慧,提高人文素質,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而更好地在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fā)展。

在明確了學好高中歷史的重要地位后,還要學會培養(yǎng)學習歷史的興趣。不能只是讀和記憶,要想到它的實際

作用面對高中畢業(yè)會考和文科高考,這些都是用得著的知識。一旦有了學習高中歷史的興趣,你才有學好它的愿望,就會去尋找你所背誦、記憶的歷史知識的內在規(guī)律,并想方設法聽好課、聽懂并記住它。

二、充分利用好高中歷史教材 

對于一個歷史知識的初學者高中生來說,要學好高中歷史,就應十分重視對基礎知識的學習,而要學好基礎知識,就必須很好地運用歷史教材。

而對歷史教材的運用應力求做到讀懂和讀精,充分把握教材內在規(guī)律。

1.讀懂歷史教材。所謂的讀懂歷史教材,就是對歷史課本從標題到引言、正文、圖表、注釋等必須爛熟于心;對課本中段與段、節(jié)與節(jié)、章與章、圖與文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要了如指掌。

2.讀精歷史教材。所謂的讀精歷史教材,就是要善于從歷史課本中概括歸納歷史知識,善于將教材變厚為薄。一是要疏通綱目,宏觀駕馭教材;二是要學習引言,總體上認識教材;三是要注重小字與正文的關系;四是要注意教材上的歷史地圖、古今地名的變化。

三、構建歷史知識體系,宏觀上牢固把握歷史發(fā)展脈絡

對知識體系的把握,實際上也就是要求我們必須切實理清各部分歷史知識之間隱含的內在聯(lián)系,并注意升華到理性高度加以分析,最終得出規(guī)律性和本質性的認識,以及能運用于對歷史問題的解答中去,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中國近代史部分的知識體系,可以歸納為三條主線:西方列強侵華的歷史(中華民族的血淚史、屈辱史)、中華民族的抗爭與探索史、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史,然后把相關的章節(jié)納入這個體系即可。

四、學會歷史知識的轉化

教材的知識大多書面化,不易記憶與掌握,應學會將枯燥的歷史知識轉化為自己的歷史故事儲存于大腦中;將難于記住的知識編成順口溜等消化記憶。如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天津條約》增開的十個通商口岸,可用這樣的口訣記憶:《天約》增開十口岸,長江鎮(zhèn)南及九漢,沿海營煙再加汕,島上還有瓊臺淡,很簡單方便地就將長江流域、沿海以及海島上的通商口岸記住,不僅好記,而且不容易遺忘。

五、課堂做到三到:

耳到:聽明白以確實了解;手到:勤做筆記;心到:記住重點,F(xiàn)在高中歷史課本,一共有六個版本,內容頗有差異,所以,現(xiàn)在的歷史教學或考試,著重在同學能否了解歷史的重要[觀念],不是片段的[記憶],是前因后果、來龍去脈的[理解]。這些觀念的理解、思考,除了課本提供了必要的線索以外,老師課堂上的解說,以及同學們動腦筋的消化吸收,才是學習歷史成功的又一關鍵。另外,同學常常忽略了課堂筆記的重要性,老師課堂的解說,最好能要求自己勤動筆寫下,因為你日后復習時很可能就忘得一干二凈了。

六、要有積極檢討考卷的功夫:許多同學考完試看完考卷分數(shù)后往往就把考卷丟在一旁不管,這樣的考試就失去了它的意義。其實,重視每次考試,絕對能發(fā)揮事半功倍的效果。寫考卷時,有任何懷疑或不確定的想法時,請一定要做上記號;檢討考卷時,除了看自己錯的題目外,還要確定你做記號的題目,是否確實了解了。

七、及時復習,加強記憶

高中歷史學習除理解外,在學習復習中要記憶大量的知識內容,而學生最感頭疼的就是苦于記不住、記不牢這些東西。加強記憶的方法有:

1.堅持定時復習。每天定時復習,使之成為習慣,人的大腦在這個時候也習慣于記相類似的東西。

2.要有記住所學習知識的愿望。主觀上有了這種愿望,就會主動進取,想方設法達到目的。學習如同戰(zhàn)斗,要想取得勝利,就必須有制服對方的愿望。

3.反復記憶。經(jīng)常重復記憶學過的東西,把同一內容重復記三四遍,就會形成較為牢固的記憶。對于一個知識點,復習后超過24小時最容易忘記,所以不要超過24小時后才重復,間隔時間要短一些。

4.自我復習的基本要求:檢驗自己是不是真正[理解]歷史的一個方法,就是當自己閱讀完一段課文后,蓋上課本,試著用[自己的話]簡短說明課文重點,但并不是要你照課本順序大致背出來,因為背完與真正了解是有很大差距的。當[理解]的功夫做得扎實,甚至不需要老師找出重點,你自己就可以判斷某一段課文的重要與否。而且,因為許多觀念都可以互相印證,當你懂得[理解]的好處以后,閱讀課文、考題或其它數(shù)據(jù)都將容易許多。

八、要提升自我層次:

最后就是鼓勵大家[多讀一些]----培養(yǎng)提升自我閱讀能力,[多想一些]----培養(yǎng)自己獨立思考、分析、推理的能力。多閱讀、多動腦對你只有好處沒有壞處,不只是歷史科,所有科目想要學得好,這兩項功夫是不可少的。

總之,學好高中歷史的方法很多,也無一成不變的方法可循。高一的新同學們,應結合自身實際,科學安排,學好高中歷史,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

一些不成熟的方法,希望對你的學習有一些幫助。

我們看歷史地圖是帶有一定的目的的,即讀圖是為了輔助對教材正文內容的學習,所以聯(lián)系教材是讀圖中很關鍵的一步。只有聯(lián)系教材內容,我們在讀圖時,才能知道圖上的哪些地點、線路是需要掌握的重點,也就是需要側重記憶的內容。

高中歷史是一個記憶性很強的科目,大家往往會發(fā)現(xiàn)很難把所學的知識都一一記住,甚至記了幾遍后,隔了不久便會遺忘。其實,想要把歷史知識記住,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因為許多歷史事件是相互交織、脈脈相承的,這樣就組成了一個較龐大的記憶網(wǎng)絡,死記硬背是行不通的,而且很吃力,這就需要理解的幫助,聯(lián)系當時的歷史背景,運用邏輯推理的方法,就較容易將此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理清楚。

還有就是保持自我情緒的良好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應當有較為開朗的心境,不要過多地去想那些不順心的事,而且我們要以一種熱情向上的樂觀生活態(tài)度去對待周圍的人和事,因為這樣無論對別人還是對自己都是很有好處的。這樣,我們就能在自己的周圍營造一個十分輕松的氛圍,學習起來也就感到格外的有精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999527.html

相關閱讀:高三歷史從那開始復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