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秦觀《踏莎行》閱讀練習及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古詩文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閱讀下面一首宋詞,然后回答問題。(9分)
  
  踏莎行①
  
  秦觀
  
  霧失樓臺,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
  
  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郴江幸自②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③去?
  
  [注]①此詞大約作于1097春三月,其時,由于新舊黨爭,秦觀先貶杭州通判,再貶監(jiān)處州酒稅,最后被貶徙郴州,并削去了所有的官爵和俸祿。②幸自:本自,本來是。③瀟湘:瀟水、湘江。
  
  8.詞的上闋描寫了哪些意象?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4分)
  
  答:
  
  9.此詞末兩句曾令蘇軾擊節(jié)贊嘆,竟書于扇面。這兩句究竟好在何處?請簡要分析。(5分)
  
  答:
  
  答案:
  
  8.霧失的“樓臺”、月迷的“津渡”、無尋處的“桃源”、封閉的“孤館”、悲鳴的“杜鵑”、料峭的“春寒”、慘淡的“斜陽”等意象(答出4?5個給1分,答出6個以上給2分),表達了一個屢遭貶謫的詞人失意的悵惘(惆悵)、內心的凄苦和對前途的渺茫。(答出任兩點即可給2分)(共4分)
  
  9.①采用了擬人手法,由于分別加入了“幸自”和“為誰”兩個字,使山水具有了人的思想感情;
  
  ②采用了象征手法,本應環(huán)繞郴山,而卻離鄉(xiāng)背井、“流下瀟湘去”的郴江之水,象征了作者本想為國效力,如今卻離鄉(xiāng)遠謫的深長怨恨。如答“比喻”、“反問”(或“反詰”“詰問”)也可。(5分;①②各2分,其中“手法”1分,“簡析”1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482878.html

相關閱讀: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媼家》閱讀練習及答案
《宋史?周淙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孫星衍《朱先生筠行狀》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蘇軾《三槐堂銘(并序)》閱讀練習及答案
戰(zhàn)國策《馬價十倍》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