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題。
魏允貞,字懋忠,南樂人。萬歷五進士。授荊州推官。治行最,征授御史。
先是,居正既私其子,他輔臣呂調陽子興周,張四維子泰徵、甲徵,申時行子用懋,皆相繼得舉。甲徵、用懋將廷對,而允貞適上書請自今輔臣子弟中式,俟致政之后始許廷對。四維大慍,因為子白誣,且乞骸骨。時行亦疏辨。帝并慰留,而責允貞言過當。戶部員外郎李三才奏允貞言是,并貶秩調外。允貞得許州判官。給事中御史周邦杰、趙卿等論救,不納。允貞雖謫,然自是輔臣居位,其子無復登第者。
二十一,以右僉都御史巡撫山西。允貞素剛果,清操絕俗。以所部地瘠民貧,力裁幕府歲供及州縣冗費,以其銀數(shù)萬繕亭障,建烽堠,置器市馬易粟。又奏免平陽歲額站銀八萬,以所省郵傳羨補之。雁門、平定軍以逋屯糧竄徙,允貞奏除其租,招令復業(yè)。岢嵐互市,省撫賞銀六萬。汾州有兩郡王,宗人與軍民雜處,知州秩卑不能制,奏改為府。自款市成,邊政廢。允貞視要害,筑邊墻萬有余丈。政聲大著。帝亦數(shù)嘉其能。
二十八春,疏陳時政缺失,言:“行取諸臣,幾經論薦,陛下猶不輕予一官。廷臣所陳率國家大計,一皆寢閣,甚者嚴譴隨之,彼報稅之徒,悉無賴奸人,鄉(xiāng)黨不齒,顧乃朝奏夕報,如響應聲,臣不解也。錢谷出入,上下相稽,猶多奸弊。敕使手握利權,動逾數(shù)萬。有司不敢問,撫按不敢聞,豈無吮膏血以自肥者,而陛下曾不一察及。金取于滇,不足不止;珠取于海,不罄不止;錦綺取于吳越,不極奇巧不止。元老聽其投閑,直臣幾于永錮,是陛下之愛賢士,曾不如愛珠玉錦綺也!笔枳,亦不省。
允貞父已九十余,允貞歲歲乞侍養(yǎng),章二十上。廷議以敕使害民,非允貞不能制,固留之。其五月,請益力,始聽歸。士民為立祠。已,閱視者奏允貞守邊勞,即家進兵部右侍郎。尋卒,追謚介肅。
。ā睹魇?魏允貞傳》有刪改)
10、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俟致政之后始許廷對俟:等到
B.允貞素剛果素:向來
C.雁門、平定軍以逋屯糧竄徙逋:延遲
D.上下相稽稽:拖延
1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A.而責允貞言過當因人之力而敝之
B.雁門、平定軍以逋屯糧竄徙以其思之深而無不在
C.顧乃朝奏夕報乃私會樊於期
D.直臣幾于永錮徘徊于斗牛之間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魏允貞上書,希望實行輔臣子弟中舉后,需等到父輩離職后才允許參加廷試的措施,受到皇帝的責備。李三才替魏允貞辯解,卻被皇帝貶為許州判官。
B.魏允貞剛正廉潔,敢于上書陳述時政的缺失,批評皇帝不能用人唯賢,對于官員的腐敗情況沒有察覺,但皇帝沒有予以理會。
C.魏允貞在擔任山西巡撫時,根據(jù)當?shù)貙嶋H情況減免稅賦,修建軍事設施,恢復開墾,修筑城墻,政績突出,多次受到皇帝的嘉獎。
D.魏允貞多次乞求回家供養(yǎng)父親,但朝廷沒有批準。在魏允貞堅決要求下,朝廷才批準。百姓為了紀念他,為他立祠。他在回家后不久死去。
13、把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2分)
(1)以所部地瘠民貧,力裁幕府歲供及州縣冗費。(4分)
譯文:
。2)有司不敢問,撫按不敢聞,豈無吮膏血以自肥者,而陛下曾不一察及。(4分)
譯文:
。3)廷議以敕使害民,非允貞不能制,固留之。(4分)
答案:
10、C(逋:欠交,拖欠。)
11、B(B項,連詞,因為;A項,遞進,“并且”;連詞,表轉折,“卻”;C項,副詞,“竟然”;于是;D項,介詞,表被動;介詞,在。)
12、A(李三才替魏允貞辯解,被皇帝一并貶出京城,但貶為許州判官的是魏允貞。)
13、(1)因為所管轄地方地瘠民貧,他力主裁減幕府的歲供和州縣繁冗的稅費。(給分點“以”“部”“裁”,分別解釋為“因為”“管轄”“裁減”,加上大意,各1分。)
。2)有司不敢過問,撫按也不敢使上聞,難道沒有吸民脂民膏而自己發(fā)財?shù)膯幔靠杀菹戮箾]有一點察覺。(給分點“聞”“豈”“自肥”“曾”,加上大意,各1分。)
(3)朝廷商議認為敕使危害百姓,不是魏允貞沒人能夠管制,堅持留任他。(給分點“以”“非”“固”,分別解釋為“認為”“不是”“堅持”,加上大意,各1分。)
譯文:
魏允貞,字懋忠,南樂人。萬歷五考中進士,授職荊州推官。政績最高,升為御史。
這之前,張居正對其子有私心,其他輔臣呂調陽兒子興周,張四維兒子泰微、甲微,申時行兒子用懋,都相繼舉進士。甲微、用懋即將廷試,魏允貞剛好上書請求皇帝允許從今天開始輔臣子弟中了進士,需等到父輩離職后才允許參加廷試。張四維大怒,因而為他兒子辯誣,而且乞求告老回鄉(xiāng)。申時行也上疏爭辯,皇上一同安慰挽留,責備魏允貞言詞過當。戶部員外郎李三才上奏認為魏允貞是對的,他倆一同被貶官調出京城。魏允貞得到許州判官。給事中、御史周邦杰、趙卿等上疏申說救助,皇上不予接納。魏允貞雖然被貶,但從此輔臣當權時,他們的兒子再沒有登進士的。
萬歷二十一,憑借右僉都御史的身份巡撫山西。魏允貞平素剛正、果斷、清廉、脫俗。因為所管轄地方地瘠民貧,他力主裁減幕府的歲供和州縣繁冗的稅費,用這幾萬銀錢修治亭障,修建烽火臺,購置器具、馬匹,購買糧食。又上奏請求免除平陽每定額的站銀八萬,用所節(jié)省的郵傳費補充。雁門、平定軍因為拖欠屯糧而逃跑,魏允貞上奏免除兩軍的地租,下令恢復開墾。岢嵐互市,省撫賞給銀錢六萬。汾州有兩個郡王,管理人員與軍民雜處,知州職位太低不能管制,魏允貞奏請改為府。自從互市后,邊政廢弛。魏允貞看到了要害,修筑邊墻萬余丈。聲名大振;噬蠑(shù)次嘉獎他的才能。
萬歷二十八春天,上疏陳明時政的過失,說:“經地方高級官員保舉的幾位臣僚,多次討論、推薦,皇上還是沒有輕易地授予一官。朝廷大臣所陳明的都是國家大計,一切擱置閣中,不予實行,更有甚者被嚴加責備。那些監(jiān)稅之徒,都是無賴小人,為老百姓所不齒,看看竟然早晨上奏,晚上得到批復,如聲音與回音一樣相隨,我百思不得其解。錢糧的出入,上下拖延,還有很多弊端。特使手握大權,過手的錢財動輒數(shù)萬。有司不敢過問,撫按也不敢上報,難道沒有吸民脂民膏而自己發(fā)財?shù)膯?可陛下也沒有一點察覺。黃金取于云南,不滿足不停止;珍珠取自大海,不取完不停止;錦緞取于吳越,不到極盡奇巧不停止。元老聽任他們閑置,而正直的大巨幾乎全被永遠禁止參與朝政,這就是陛下愛賢明的人士,還不如愛珠玉錦緞啊。”上奏,皇上也不理會。
魏允貞的父親已九十多,魏允貞乞求侍養(yǎng),奏章上了二十回。朝廷商議認為敕使危害百姓,不是魏允貞沒人能夠管制,堅持留任他。這一五月,魏允貞的要求更堅決,才讓他回家鄉(xiāng)。官吏、百姓為他立祠。后來,官員上奏魏允貞守邊期間的勞苦,在家晉升為兵部右侍郎。不久,死了。追封謚號為介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551981.html
相關閱讀:《資治通鑒》序?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論語》十二章課后題及答案
蘇軾《《南鄉(xiāng)子?重九涵輝樓呈徐君猷》》閱讀練習及答案
陶淵明《三子能言》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
《宋史?安丙傳》閱讀練習及答案(附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