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龍門八節(jié)石灘詩二首》白居易唐詩鑒賞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全唐詩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原文】

開龍門八節(jié)灘石詩二首

鐵鑿金?殷若雷,

八灘九石劍棱摧。

竹篙桂楫飛如箭,

百筏千艘魚貫來。

振錫導師憑眾力,

揮金退傅施家財。

他時相逐西方去,

莫慮塵沙路不開。

【賞析】

  這首詩作于會昌四年( 844)冬季。施舍家財與人合作開鑿伊河龍門段的八節(jié)灘,是詩人致仕后逝世前所作的一件大事。出于對人民冷暖疾苦的同情與關(guān)懷,詩人不忍“饑凍有聲,聞于終夜”的痛苦心情再無休止地延緩下去,因此一直有開鑿這段險灘的心愿。無庸諱言,此舉與他深受佛家的影響也是分不開的。青壯年時期,詩人就有求神拜佛之意,分司東都以后,向佛之心愈加熾烈。在為此事而作的另一首詩中,詩人道出“我心雖沒心長在,暗施慈悲與后人”之言便是例證。

  這里選的是《開龍門八節(jié)灘詩二首》中的一首。

  在另一首中,詩人抒發(fā)了他“誓開險路作通津”的雄心壯志。這一首則分別就開鑿的過程,鑿通后河道暢利無阻的繁忙景象,工程得以實施的財物來源等作了簡要交待。寥寥數(shù)語,表現(xiàn)出詩人晚年生活中,奮發(fā)向上、樂觀豁達的精神風貌。

  首二句敘述險灘的開鑿過程。古代銅、鐵皆可稱金,因此鐵、金在此處是互文見義。“殷若雷”渲染·3510·《唐詩鑒賞大典》

  聲音的洪大,也展現(xiàn)出場面氣勢的宏偉不凡。經(jīng)過勞動人民的艱苦努力,原來那些利如劍刃的礁石,都被削平。頷聯(lián)描繪鑿灘時的具體場面,棹楫揮舞,小舟如飛,百筏千艘,魚貫而出,好一派暢快人心的繁忙景象。頸、尾二聯(lián)則透露出詩人捐助錢財,開鑿險灘后,內(nèi)心的悠然自得之情。因為生時做了好事,他想像著死后可以到西方極樂世界享清福去。

  這首律詩對仗工整,活潑明快。前六句中每聯(lián)均為流水對,氣脈通暢,詩意連貫直下;句中如“鐵鑿”、“金?”;“八灘”、“九石”、“竹篙”、“桂楫”;“百筏”、“千艘”也分別在句中對偶,清新流暢,富于節(jié)奏感,很適宜表現(xiàn)一種熱烈歡快的感情。

【作者介紹】

  白居易(772~846),唐代詩人。字樂天,號香山居士。生于河南新鄭,其先太原(今屬山西)人,后遷下?(今陜西渭南東北)。貞元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元和年間任左袷遺及左贊善大夫。后因上表請求嚴緝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兇手,得罪權(quán)貴,貶為江州司馬。長慶初年任杭州刺史,寶歷初年任蘇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書。在文學上,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其詩語言通俗,人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和元稹并稱“元白”,和劉禹錫并稱“劉白”。有《白氏長慶集》傳世。更多古詩詞賞析內(nèi)容請關(guān)注“小學生學習網(wǎng)”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quantangshi/1090730.html

相關(guān)閱讀:孔溫業(yè)的詩
《早興》白居易唐詩鑒賞
全唐詩 卷090 張均
《訪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唐詩鑒賞
卷一百七十三?李白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