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審言( 約645—708 ) ,唐著名詩人。字必簡,祖籍襄陽,其父位終鞏縣令,遂定居鞏縣(今河南鞏縣)。高宗咸亨元年(670)進士,先后任隰城(今山西汾西縣)尉、洛陽丞等小官。后因?qū)ι涎允虏划斮H吉州(今江西吉安縣)司戶參軍,不久免官回洛陽。
武則天時召見,因賦《歡喜詩》受到賞識,授著作郎,遷膳部員外郎。中宗神龍初(705),因受武后寵臣張易之案件牽連,流放峰州。不久又起用為國子監(jiān)主簿、修文館直學士。病卒。
青年時期與李嶠、蘇味道、崔融合稱“文章四友”。為人狂放,常以文章自負。詩有不少樸素自然的佳作,以五律著稱,格律謹嚴,技巧純熟,對推進律詩的成熟頗有貢獻,是唐代近體詩的奠基人之一。
他是杜甫的祖父,其律詩對杜甫有所影響。
《全唐詩》錄存其詩一卷,共四十余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quantangshi/751285.html
相關(guān)閱讀:卷三百七十六?孟郊的詩
卷五百二十九?許渾的詩
卷三百二十五?權(quán)德輿的詩
白云泉 白居易詩選
孫思邈的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