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西宮春怨》王昌齡唐詩鑒賞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全唐詩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作品介紹】

  《西宮春怨》是唐代詩人王昌齡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作者通過寫西宮深夜的靜與花香,描繪出美景缺無人欣賞的凄涼景色,體現(xiàn)了失寵妃子的怨與愁,隱含著自己不受重用的傷感

【原文】

西宮春怨⑴

西宮夜靜百花⑵香,欲卷珠簾⑶春恨⑷長。

斜抱云和⑸深見月,朦朧⑹樹色隱昭陽⑺。

【注釋】

⑴西宮:中國封建時代皇帝的妃嬪住的地方。

⑵百花:各種花的總稱。百為約數(shù)。

⑶珠簾:用線穿成一條條垂直串珠構(gòu)成的簾幕。

⑷恨:怨恨。

⑸云和:古代琴瑟一類樂器的代稱。

⑹朦朧:物體的樣子模糊,看不清楚。

⑺昭陽:宮殿名,曾為趙飛燕所居。這里指皇帝的居處。

【白話譯文】

  西宮中的夜晚非常清靜,只有盛開在宮中庭院內(nèi)的花朵悄悄地散布著陣陣香氣。住在宮中的美人本來想要卷起用珠子串成的門簾出外賞花,卻又因無心欣賞而作罷,只有懷著說不盡的怨恨而獨守空閨。抱著琴瑟看月亮,許多樹隱蔽著昭陽宮。

【賞析】

  這首詩以一個“春色惱人眠不得”的花月良宵為背景,描寫一個被幽閉在深宮里的少女的一連串動作和意態(tài),運思深婉,刻畫入微,使讀者如臨其境,如見其人,并看到了她的曲折復(fù)雜的內(nèi)心活動。

  詩的首句“西宮夜靜百花香”,點明季節(jié),點明時間,把讀者帶進了一個花氣襲人的春夜。這一句,就手法而言,它是為了反襯出詩中人的孤獨凄涼的處境;就內(nèi)容而言,它與下文緊密銜接,由此引出了詩中人的矛盾心情和無限幽恨。作者的構(gòu)思和用詞是極其精細的。這里,不寫花的顏色,只寫花的香氣,因為一般說來,在夜色覆蓋下,令人陶醉的不是色而是香,更何況從下面一句看,詩中人此時在珠簾未卷的室內(nèi),觸發(fā)她的春怨的就只可能是隨風(fēng)飄來的陣陣花香了。

  照說,在百花開放的時節(jié),在如此迷人的夜晚,作為一個正在好動、愛美年齡的少女,竟然還沒有就寢,早該到院中去觀賞了,但她卻一直把自己關(guān)在室內(nèi)。這可能是她并不知道戶外景色這般美好,更可能是有意逃避,為怕惱人的春色勾起自己心事,倒不如眼不見心不煩?墒,偏偏有花香透簾而入,使她又不能不動觀賞的念頭。詩的第二句“欲卷珠簾春恨長”,正是寫她動念后的內(nèi)心活動。這時,她雖然無心出戶,倒也曾想把珠簾卷起遙望一番,但這里只說“欲卷”,看來并沒有真的去卷。其實,卷簾不過舉手之勞,問題是她為什么始而欲卷,終于不卷呢,該句內(nèi)回答了這個問題。其原因為:不見春景,已是春恨綿綿,當(dāng)然不必再去添加煩惱了。

  但如此良宵,美景當(dāng)前,悶坐在重簾之內(nèi),又會感到時間難熬,愁恨難遣。詩的第三句“斜抱云和深見月”,就是詩中人決心不卷珠簾而又百無聊賴之余的舉動和情態(tài)?磥,她是一位有音樂素養(yǎng)的少女,此時不禁拿起樂器,想以音樂打發(fā)時間、排遣愁恨;可是,欲彈輒止,并沒有真?zhèn)去彈奏,只是把它斜抱在胸前,凝望著夜空獨自出神罷了。這一“斜抱云和”的描寫,正如譚元春在《唐詩歸》中所說,“以態(tài)則至媚,以情則至苦”。可以與這句詩合參的有崔國輔的《古意·凈掃黃金階》“下簾彈箜篌,不忍見秋月”以及李白的《玉階怨》“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這些詩句,所寫情事雖然各有不同,但都道出了幽囚在深宮中的怨女的極其微妙、也極其痛苦的心情。

  詩的末句交待了她在月下凝望的是什么,又望到了什么。“朦朧樹色隱昭陽”,就是她隔簾望見的景色。這一句,既是以景結(jié)情,又是景中見情。句中特別值得玩味的是點出了皇帝所在的昭陽宮。這與作者另一首《長信秋詞》的結(jié)尾“臥聽南宮清漏長”句中點出南宮的意義是相同的。它暗示詩中人所凝望的是皇帝的居處,而這正是她的怨情所指。但是,禁閉著大批宮人的西宮與昭陽殿之間隔著重重門戶,距離本來就很遙遠,更何況又在夜幕籠罩之中,詩中人所能望見的只是一片朦朦朧朧的樹影而已。這時透過一層、深入一步的寫法,寫詩中人想把怨情傾注向昭陽宮,而這個昭陽宮卻望都望不見,這就加倍說明了她的處境之可憐。

【作者介紹】

  王昌齡(698—約757)唐代詩人。字少伯,唐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公元727年(開元十五年)進士及第,授秘書省校書郎。公元734年(開元二十二年)中博學(xué)宏詞,授汜水(今河南滎陽縣境)尉,再遷江寧丞,故世稱王江寧。約在公元737年(開元二十五年)秋,獲罪被謫嶺南。三年后北歸。公元748年(天寶七年)謫遷潭陽郡龍標(今湖南黔陽縣)尉。安史亂后還鄉(xiāng),道出亳州,被刺史閭丘曉所殺。王昌齡當(dāng)時曾名重一時,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稱,擅長七絕,被后世稱為“七絕圣手”。存詩一百七十余首,多為當(dāng)時邊塞軍旅生活題材,描繪邊塞風(fēng)光,激勵士氣,氣勢雄渾,格調(diào)高昂,手法細膩。有《王昌齡集》。更多古詩詞賞析內(nèi)容請關(guān)注“小學(xué)生學(xué)習(xí)網(wǎng)”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quantangshi/984057.html

相關(guān)閱讀:《玉臺體十二首( 其十一)》權(quán)德輿唐詩鑒賞
慧宣的詩
王?的詩
卷八百七十九?雜辭
九華山白衣的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