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蘭陵王?卷珠箔_張元干_翻譯注釋_賞析講解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宋詞精選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作品簡介】

  《蘭陵王·卷珠箔》由張元干(張元?)創(chuàng)作,也題作《蘭陵王·春恨》被選入《宋詞三百首》。詞題“春恨”,在宋黃升《花庵詞選》中為“春游”,實際上是作者親身經(jīng)歷喪亂之痛,借以寄托對國事的憂愁與痛苦。全詞分為三片,意脈貫通。明吳從先《草堂詩余雋》引李攀龍云:“上是酒后見春光,中是約后誤佳期,下是相思如夢中。”從整篇詞的結(jié)構(gòu)而言,這樣理解是可以的,但還只是表面的理解。如果透過含蓄曲折的筆墨,從表面深入到內(nèi)部,就會發(fā)現(xiàn)詞人在南渡以后所渡過的黍離之悲,所以不能僅僅拘泥于“春恨”。


【原文】


  蘭陵王·卷珠箔


  作者:張元干


  卷珠箔①。朝雨輕陰乍閣②。闌干外、煙柳弄晴,芳草侵階映紅藥。東風(fēng)妒花惡。吹落梢頭嫩萼。屏山掩、沉水倦熏,中酒心情怕杯勺。

  尋思舊京洛③。正年少疏狂,歌笑迷著。障泥④油壁⑤催梳掠。曾馳道⑥同載,上林⑦攜手,燈夜初過早共約。又爭信飄泊?

  寂寞。念行樂。甚粉淡衣襟,音斷弦索。瓊枝璧月春如昨。悵別后華表,那回雙鶴。相思除是,向醉里、暫忘卻。


【注釋】

 、俨(bó) :竹簾。

 、谡чw(zhà ?é):初停。閣:停止,同“擱”。

 、叟f京洛:指北宋汴京、洛陽。

  ④障泥:掛在馬腹兩邊,用來庶擋塵土的馬具。這里指代馬。

 、萦捅冢河糜推嵬匡椳嚤诘娜A麗車輛。

 、揆Y道:秦代專供帝王行駛車馬的道路。這里指代表京城的大道。

  ⑦上林:秦、漢時苑名,專供帝王行獵的場所,這里泛指京都園林。


【翻譯】

  輕雨綿綿,柳條隨風(fēng)輕拂,仿佛在迎接奏春天。芳草的碧色映著新開的芍藥花,襯托得更加鮮紅。可惡的東風(fēng)嫉妒花朵,一陣無情的風(fēng)將梢頭上嬌嫩花葉吹落。我把屏風(fēng)緊掩,沉水香也懶得再熏。因喝酒會醉,總是怕看見酒盅;叵霃那霸诼尻栥昃,正是少年時代,時常縱情歡樂,也曾迷戀于歌舞表演者。常常準(zhǔn)備好華麗的車馬,催促美人快些出發(fā)游玩。曾經(jīng)同乘一輛車奔馳在寬廣的大街上,也曾攜手在上林苑里一起開懷。剛剛玩完熱鬧的元宵佳節(jié),又早早約定佳期再見。不想會有今日,到處漂泊孤單如浮萍?寂寞啊寂寞,更加思念當(dāng)日相依相伴的情人。恐怕她衣上的香粉已經(jīng)消淡,琴弦上也久不彈奏。自從和她分別之后,至今沒有音信,也不知她的面容,是否還和以前一樣冠壓群芳。悵恨分別之后,一切都在變化,萬事如過眼煙云,不知何時能化作一只仙鶴,飛回到日思夜想的故鄉(xiāng)。我的相思之情無法忘卻,只能在酒醉的時候,才能暫時忘卻。


【賞析】

  詞題“春恨”,在宋黃升《花庵詞選》中為“春游”,實際上是作者親身經(jīng)歷喪亂之痛,借以寄托對國事的憂愁與痛苦。全詞分為三片,意脈貫通。明吳從先《草堂詩余雋》引李攀龍云:“上是酒后見春光,中是約后誤佳期,下是相思如夢中。”從整篇詞的結(jié)構(gòu)而言,這樣理解是可以的,但還只是表面的理解。如果透過含蓄曲折的筆墨,從表面深入到內(nèi)部,就會發(fā)現(xiàn)詞人在南渡以后所渡過的黍離之悲,所以不能僅僅拘泥于“春恨”。

  詞的開頭“卷珠箔”二句,點出了環(huán)境。“乍閣”,即初停。這是化用王維《書事》“輕陰閣小雨”句意。一個春日的清晨,詞人登樓卷起了珠簾,窗外看去綿綿的陰雨剛剛停止,和煦的陽光已照樓臺。外面一片溫暖全詞的情與景由此生發(fā)鋪展。“闌干外”以下寫從樓上眺望的種種景象:如煙的柳條,在晴光中搖曳;階下綠油油的青草,映襯著芍藥,呈現(xiàn)出一派生機盎然的春意。好一派詩情畫意“煙柳弄晴”,并非專門詠柳,目的是挑起詞人的情思。折柳送別,在漢唐以來已形成了一種社會風(fēng)俗。周邦彥的著名詞篇《蘭陵王》:“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就是借詠柳而抒別情。眼前的柳絲依依有情,似乎又矣筆俱有送別之態(tài)。緊接“東風(fēng)”二句陡轉(zhuǎn),出現(xiàn)另一種物景。強勁的東風(fēng)把剛長出來的花吹落了,烘托出一種凄然傷神的氣氛。“屏山掩”三句,與上文的所見相回應(yīng),由景生情,實寫詞人當(dāng)時的心境。“屏山”即屏風(fēng)。“沉水”,即沉香。“中酒”即著酒。這里寫出詞人怕飲酒的心理狀態(tài),蘊含著復(fù)雜的思想感情。

  第二片追憶過去游樂的情景。換頭“尋思舊京洛”,承上轉(zhuǎn)下,從現(xiàn)在的傷春傷別,很自然地回想起過去在汴京的游樂情景。“京洛”,洛陽,東周、后漢兩朝皆建都洛陽,故稱“京洛”,這里地是指京師即國都,借指汴京。作者在《次友人寒食書懷韻二首》中寫過:“往昔升平客大梁,新煙燃燭九衢香。車聲馳道內(nèi)家出,春色禁溝宮柳黃。陵邑只今稱虜?shù)兀鹿谡l復(fù)問唐裝。傷心寒食當(dāng)時事,夢想流鶯下苑墻。”詩中所寫思念故國的悲傷心情,與詞作者主旨是一致的。不過詞的寫法較詩而言比較含蓄婉轉(zhuǎn)。一個“舊”字,蘊含著多么深刻的時代意念。宋翔鳳在《樂府余論》中說:“南宋詞人系心舊京,凡言歸路,言家山,言故國,皆恨中原隔絕。”這里思念“舊京洛”,正是中原被占的遺恨中引起下文“往昔升平客大梁”的游東情景,更增添離別之悲。“正年少疏狂”三句,詞人想起當(dāng)年在汴京放蕩不羈的生活。白居易詩:“疏狂屬年少。”少年時征歌選色,外出游春的車馬已準(zhǔn)備好,只是催促著好趕快梳妝打扮。油壁車,女子所乘:“催梳掠”,其中有女子同行。“曾馳道同載”三句,專寫游賞,但不專注一時一事。馳道,即御道,皇帝車馬所經(jīng)過的道路。上林,秦漢時期為皇帝的花園,這里借指汴京的園林。“收燈畢,都人爭先出城探春”(《東京夢華錄》卷六),這是“燈夜初過早共約”的注腳。同載、攜手、共約,情事如見,都是“年少疏狂”的事。至此,一筆寫來,都是熱鬧歡快的氣氛。可是,緊接著“又爭信飄泊”!突然結(jié)束了上面的回憶,似斷又續(xù),極盡頓挫之妙。這使人仿佛從夢幻意識中回到清醒的現(xiàn)實,感情起伏,跌宕之中透露了作者的真情。“爭”同“怎”。詞人怎么能料想到昔日歌舞升平商業(yè)繁華的汴京,當(dāng)時已落到金兵的手中,而自己又過著逃難的飄泊生活。這種悲哀從上面的歡快和暢的景象中顯露出來,以歡愉的情調(diào)映襯離別后的孤寂,更顯得凄楚難忍。

  第三片從回憶轉(zhuǎn)寫別后思念之情,主要抒寫離恨之情。“寂寞,念行樂”以下,緊承上文的“疏狂”到“飄泊”而來,注入了對舊人的深切懷念之情。“甚粉淡衣襟”三句,是想像她已擺脫了歌女生涯,而美貌依然。“瓊枝璧月春如昨”一句,本是南朝陳宮中狎客為贊美張麗華、孔貴嬪等容貌而寫的詩句“璧月夜夜?jié)M,瓊樹朝朝新”,見《陳書·張貴妃傳》。這三句,懷念舊人,同時也是懷念故都,寫得迷離惝恍,而寓意于其中也可尋得。以下轉(zhuǎn)入別恨與相思。“悵別后華表”二句,借用典故,抒發(fā)人間淪桑之變,好景不長的深慨。傳為陶淵明潛作的《搜神后記》載,遼東人丁令威,學(xué)道于靈虛山,后化鶴歸遼,落于城門華表柱上,言曰:“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xì)w;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xué)仙冢累累?”此二句用“悵”字領(lǐng)起,寄意深刻,語更明了而又委婉含蓄。結(jié)末“相思除是”二句,用口語寫情,感情委婉真摯。“除是”,除非是的省略。這里詞人把多少不敢直接說出的別恨,統(tǒng)統(tǒng)傾注在酒杯里,痛飲盡醉忘去那些恩恩怨怨。“向醉里、暫忘卻”,猶如眾流歸海,不僅感情深厚,而且“辭盡意不盡”,言外之意含有眷念故國的無窮隱痛。這與李清照《菩薩蠻》“故鄉(xiāng)何處是?忘了除非醉”的情意相近,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首抒發(fā)愛國思想的詞作,寫得情韻兼勝,委婉真切,代表了作者的另一種風(fēng)格——即婉約的風(fēng)貌。在藝術(shù)技巧上充分顯示出組織結(jié)構(gòu)的嚴(yán)謹(jǐn)。全詞上、中、下三片,從眼前傷春到追憶往昔,再轉(zhuǎn)入現(xiàn)實相思,有鋪排,有轉(zhuǎn)折,環(huán)環(huán)相扣,逐層深入,并用“別恨”一氣貫串。尤其是過片處意脈連貫,情致婉轉(zhuǎn)曲折。其次是寓別恨之情于清曠的境界之中,使整首詞的詞境顯得既沉郁又婉麗。

  這首詞是借“春恨”以抒發(fā)故國之思的深情,寫詞人南渡后感懷故國的“黍離”之悲。以往日之歡樂襯今日之悲哀。一句勾轉(zhuǎn),突然轉(zhuǎn)向現(xiàn)實,看是陡然,實質(zhì)正表現(xiàn)出作者恍若隔世的那種心境。從對往昔的夢境般的幸福追憶中清醒過來,轉(zhuǎn)入下片,抒寫凄涼索寞的心情與對故國故鄉(xiāng)的極度思念。全詞分為三疊,而意脈貫通。上疊寫醉中春光。中疊寫少年產(chǎn)臺游,追思昔日游樂。下疊是從回憶轉(zhuǎn)寫別后相思如夢,主要抒寫離恨。東風(fēng)妨花惡,吹落梢頭嫩萼。“東風(fēng)”二句以擬人化手法,寫暮春的東風(fēng)挾著妨忌和嫌惡的情緒摧花落蕊。聯(lián)系到詞人倍受春風(fēng)得意的當(dāng)?shù)罊?quán)貴,如秦檜之流的迫、打擊,“東風(fēng)摧花”意象,顯然是詞人自我命運之象征。結(jié)尾 三句用口語寫情,深婉真摯。言外含有眷念故國的無究隱痛。全詞結(jié)構(gòu)嚴(yán)密,從眼前的傷春到追憶往昔,再轉(zhuǎn)入現(xiàn)實的相思。虛實相映,有鋪排、有轉(zhuǎn)折,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深入。過片處注意意脈的轉(zhuǎn)折連貫,情致深婉豐富,卻一氣貫注。宋翔鳳《樂府余論》說:“南宋詞人系心舊京,凡言歸路,言家山,言故國,皆恨中原隔絕。”可謂至確之論。全詞所表現(xiàn)的是國家分裂,中原淪陷的巨大悲痛。在南宋初期的文士中這種情感具有普遍性。。這首抒發(fā)愛國意念的詞作,寫得情韻兼勝。


【作者介紹】

  張元干(1091—1170?)字仲宗,號蘆川居士、隱山人,永福(今福建永泰人)。北宋政和初,為太學(xué)上舍生。宣和七年(1125),任陳留縣丞。靖康元年(1126),金兵圍汴,入李綱行營使幕府,李綱罷,亦遭貶逐。紹興元年(1131),以將作監(jiān)致仕,日福州。紹興八年,秦檜當(dāng)國,力主和議,胡銓上書請斬秦檜等以謝天下,時李綱亦反對和議罷居長樂,元干賦《賀新郎》詞贈綱,對綱抗金主張表示積極支持。胡銓被除名送新州編管,元干持所賦《賀新郎》詞送行。后檜聞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元干爾后漫游江浙等地,客死他鄉(xiāng),卒年約八十。存詞180余首。 更多唐詩宋詞賞析敬請關(guān)注小學(xué)生學(xué)習(xí)網(wǎng)的相關(guān)文章。


【詞牌簡介】

  《蘭陵王》,詞牌名之一!侗屉u漫志》卷四引《北齊史》及《隋唐嘉話》稱:“齊文襄之子恭,封蘭陵王。與周師戰(zhàn),……擊周師金墉城下,勇冠三軍。武士共歌謠之,曰《蘭陵王入陣曲》。今《越調(diào)·蘭陵王》,凡三段,二十四拍,或曰遺聲也”!肚逭婕氛“越調(diào)”。毛開《樵隱筆錄》:“紹興初,都下盛行周清真詠柳《蘭陵王慢》,西樓南瓦皆歌之,謂之《渭城三疊》。以周詞凡三換頭,至末段,聲尤激越,惟教坊老笛師能倚之以節(jié)歌者。”三段一百三十字或一百三十一字。第一段七仄韻,次段五仄韻,末段六仄韻,宜入聲韻。


【格律】

  ⊙平仄(韻)

  ⊙仄平平⊙仄(韻)

  平平仄(句)

  平仄⊙平(句)

  ⊙仄平平仄平仄(韻)

  平平仄⊙仄(韻)

  平仄(韻)

  ⊙平⊙仄(韻)

  ⊙平仄(句)

  ⊙仄⊙平(句)

  ⊙仄平平仄平仄(韻)

  平⊙仄平仄(韻)

  仄⊙仄平⊙(句)

  ⊙仄平仄(韻)

  ⊙平⊙仄平平仄(韻)

  ⊙仄⊙平仄(句)

  ⊙平⊙仄(句)

  平平⊙⊙仄⊙仄(韻)

  ⊙⊙仄⊙仄(韻)

  平仄(韻)

  仄平仄(韻)

  仄⊙仄⊙⊙(句)

  平⊙平仄(韻)

  平平仄仄平平仄(韻)

  仄⊙⊙⊙仄(句)

  ⊙⊙平仄(韻)

  平平⊙仄(句)

  仄⊙仄(句)

  仄仄仄(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songci/615197.html

相關(guān)閱讀: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
念奴嬌·春情 賞析
瑞鶴仙?臉霞紅印枕_陸淞_翻譯注釋_賞析講解
少年游 柳永詞選
滿庭芳 李清照詞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