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李若水傳原文
李若水,字清卿,?州曲周人,元名若冰。上舍登第,調元城尉、平陽府司錄。試學官第一,濟南教授,除太學博士。蔡京晚復相,子絳用事,李邦彥不平,欲謝病去。若水為言:"大臣以道事君,不可則止,胡不取決上前,使去就之義,暴于天下。顧可默默托疾而退,使天下有伴食之譏邪?"又言:"積蠹已久,致理惟難。建裁損而邦用未豐,省科徭而民力猶困,權貴抑而益橫,仕流濫而莫澄。正宜置驛求賢,解榻待士,采其寸長遠見,以興治功。"凡十數端,皆深中時病,邦彥不悅。
靖康元年,為太學博士。開府儀同三司高俅死,故事,天子當掛服舉哀,若水言:"俅以幸臣躐躋顯位,敗壞軍政,金人長驅,其罪當與童貫等。得全首領以沒,尚當追削官秩,示與眾棄;而有司循常習故,欲加縟禮,非所以靖公議也。"章再上,乃止。
欽宗將遣使至金國,議以賦入贖三鎮(zhèn),詔舉可使者,若水在選中。召對,賜今名,遷著作佐郎。為使,見粘罕于云中。才歸,兵已南下,復假徽猷閣學士,副馮?以往。甫次中牟,守河兵相驚以金兵至,左右謀取間道去,?問"何如"?若水曰:"戍卒畏敵而潰,奈何效之,今正有死耳。"令敢言退者斬,眾乃定。
既行,疊具奏,言和議必不可諧,宜申飭守備。至懷州,遇館伴蕭慶,挾與俱還。及都門,拘之于沖虛觀,獨令慶、?入。既所議多不從,粘罕急攻城,若水入見帝,道其語,帝命何{鹵木}行。桌還,言二人欲與上皇相見,帝曰:"朕當往。"明日幸金營,過信而歸。擢若水禮部尚書,固辭。帝曰:"學士與尚書同班,何必辭。"請不已,改吏部侍郎。
二年,金人再邀帝出郊,帝殊有難色,若水以為無他慮,扈從以行。金人計中變,逼帝易服,若水抱持而哭,詆金人為狗輩。金人曳出,擊之敗面,氣結仆地,眾皆散,留鐵騎數十守視。粘罕令曰:"必使李侍郎無恙。"若水絕不食,或勉之曰:"事無可為者,公昨雖言,國相無怒心,今日順從,明日富貴矣。"若水嘆曰:"天無二日,若水寧有二主哉!"其仆亦來慰解曰:"公父母春秋高,若少屈,冀得一歸覲。"若水叱之曰:"吾不復顧家矣!忠臣事君,有死無二。然吾親老,汝歸勿遽言,令兄弟徐言之可也。"
后旬日,粘罕召計事,且問不肯立異姓狀。若水曰:"上皇為生靈計,罪己內禪,主上仁孝慈儉,未有過行,豈宜輕議廢立?"粘罕指宋朝失信,若水曰:"若以失信為過,公其尤也。"歷數其五事曰:"汝為封豕長蛇,真一劇賊,滅亡無日矣。"粘罕令擁之去,反顧罵益甚。至郊壇下,謂其仆謝寧曰:"我為國死,職耳,奈并累若屬何!"又罵不絕口,監(jiān)軍者撾破其唇,?血罵愈切,至以刃裂頸斷舌而死,年三十五。
寧得歸,具言其狀。高宗即位,下詔曰:"若水忠義之節(jié),無與比倫,達于朕聞,為之涕泣。"特贈觀文殿學士,謚曰忠愍。死后有自北方逃歸者云:"金人相與言,'遼國之亡,死義者十數,南朝惟李侍郎一人'。臨死無怖色,為歌詩卒,曰:'矯首問天兮,天卒無言,忠臣效死兮,死亦何愆?'聞者悲之。"
宋史?李若水傳翻譯
李若水字清卿,?州曲周人,原名若冰。他以上舍生登第,調任元城縣尉、平陽府司錄。參加學官考試獲第一名,任濟南教授,被命為太學博士。蔡京晚年恢復相位,兒子蔡絳用事專權,李邦彥憤憤不平,打算以病辭謝離開朝廷。若水則說“:大臣以道德事奉君主,不可以就此停止,為什么不取決皇帝面前,使去留的大義,顯露于天下呢?難道可默默托病而退去,使天下有尸位素餐的譏諷嗎?”又說“:積弊已經很久,要求得治理是很難。建議裁損費用而國家用度不豐裕,減省科賦徭役而百姓財力還是困乏,權貴謙退而越是驕橫,仕流泛濫而不能澄清。正應當置驛求賢,解榻待士,采納他們的小小長處和遠見卓識,以振興治理之功!惫彩鄺l,都很切中時病,李邦彥不高興。
靖康元年(26),李若水任太學博士。開府儀同三司高俅死去,按照以前舊例,皇帝應當掛服舉哀,李若水說“:高俅以幸臣的身份逾越等級躋身顯位,敗壞軍政,致使金人長驅直入,他的罪惡應當與童貫等同。他得以保全腦袋而死,尚且應當追削官秩,表示被大家忘記;但官吏們循常習故,打算加以繁瑣的禮儀,這不是可以用來平息公議的辦法!弊嗾乱辉俪噬,才使朝廷停止了這種做法。
欽宗將要派遣使臣到金國去,討論用賦稅收入贖回三鎮(zhèn),詔令推舉可堪出使重任的人,李若水名列選人之中;实壅僖娏怂n給他今名,遷任著作佐郎。作為使臣,李若水在云中會見了粘罕。剛返歸朝廷,金兵已經南下,又以徽猷閣學士的身份,輔佐馮氵解前往金國。方停留在中牟,守御黃河的軍隊互相驚慌以為金兵來了,左右侍臣商議從小路離開,馮氵解問若水:“怎么辦?”若水回答說“:戍兵害怕敵人而潰散,怎么能仿效他們,今天恰好以死報國。”下令敢講退卻者斬首,這樣大家才安定下來。
已經出行,累次上奏章,說和議必定不可以成功,應當告誡嚴加守備。到懷州,遇上金國館伴使蕭慶,把他挾持一起回朝。到京城門口,把蕭慶拘留在沖虛觀,只令蕭慶、馮氵解進去。既而雙方所議多不合,粘罕加緊攻打京城,李若水入朝見皇帝,告訴這一情況,皇帝命令何前行。何還朝,說他們二人想與太上皇徽宗相見,皇帝說:“我應當前往!钡诙旎实叟R幸金兵軍營,過了二夜才歸。提拔若水任禮部尚書,李若水堅決辭謝;实壅f“:學士與尚書同班,何必辭謝!崩钊羲煌5卣埱螅娜卫舨渴汤。
靖康二年(27),金人再次邀請皇帝出郊,皇帝很有難色,李若水認為不要有其他顧慮,隨從前行。金人中途改變主意,逼迫欽宗換下皇袍,李若水抱住痛哭,罵金人是狗輩。金人把他拖出去,擊壞他的臉,因氣結倒在地上,眾人都散去,留下鐵騎數十人看守。粘罕下令說:“一定使李侍郎無恙!崩钊羲^食,有人勸勉他說:“事情已經沒有辦法,你昨天雖然罵人,國相沒有生氣,今天歸順服從,明天就榮華富貴了!比羲袊@說:“天無二個太陽,我李若水難道有二個君主嗎!”他的仆從也來勸慰說“:您父母年歲已高,如果稍稍屈服,希望能得到一個回去覲見的機會!崩钊羲舐暫浅庹f:“我不再顧及家里了!忠臣事奉君主,有死無二。但我親孝老人,你回去后不要馬上告訴他們,讓兄弟慢慢告訴他們就行了。”
十天以后,粘罕召他商議事情,而且詢問不肯擁立異姓為帝的情況。李若水說“:上皇為百姓著想,罪責自己內禪皇位,主上仁義孝道慈仁節(jié)儉,沒有什么過錯,怎么適宜輕議廢立?”粘罕指責宋朝失信,李若水說:“如果以失信為過錯,你是最失信的人。”歷數粘罕失信的五件事說“:你是大豬和長蛇式的貪暴者,真是一個劇賊大盜,滅亡沒有多少日子了。”粘罕命令把他推出去,李若水反而罵得越發(fā)厲害。到達郊壇下面,李若水對仆從謝寧說“:我為國家而死,這是職責,只是一起連累你們了!”又罵不絕口,監(jiān)軍的人打破他的嘴唇,他噴血痛罵更加不停,最后用刀裂頸斷舌而死,享年三十五歲。
謝寧得到機會回朝,詳細說李若水就義情形。宋高宗即皇帝位,下詔說:“若水忠義氣節(jié),無與倫比,我聽說后,為之流涕哭泣!碧刭浫羲^文殿學士,謚號叫“忠愍”。李若水死后有從北方逃歸的人說“:金人相互說‘,遼國滅亡,死于忠義的十多人,南朝只有李侍郎一人。’他臨死前毫無恐怖之色,做歌詩而死,歌詩云‘:昂首責問蒼天啊,蒼天終于沒有話說,忠臣以死效忠國家啊,死又有什么罪咎呢?’在場的人為之悲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ju/1275815.html
相關閱讀:張九齡《彭蠡湖上》原文及翻譯 賞析
終年無客常閉關,終日無心長自閑
宋史?吳安國傳原文翻譯
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
“書咄咄,且休休。一丘一壑也風流!钡囊馑技叭~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