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我深情的親愛丈夫
[美國]布瑞茲特里特
倘有兩人是一體,準你我無疑。
如有誰深受妻愛,那人就是你;
若是有妻子滿意于她的丈夫,
那就來同我比,看看誰更滿足。
我視你的愛情高于整座金礦,
遠高于東方的全部財富寶藏。
我對你的愛,江河也無法澆熄——
只有你的愛才能與我相抵。
可要回報你的愛我毫無辦法,
只能求上蒼給你多倍的報答。
愿你我的愛在世時永遠忠貞——
去世后愿我們因此得到永生。
(黃杲忻譯)
【賞析】
北美人的第一本詩集,是1650年在倫敦出版的《最近在美洲出現的詩神》,作者是安妮•布瑞茲特里特。這位女詩人的父親和丈夫先后擔任過馬塞諸塞殖民地的總督,和當時大多數婦女一樣,安妮承擔了繁重的家務,但忙里偷閑時她寫下了一首首歌頌愛情、婚姻和描寫家庭生活的詩。由于從小生活在典型的清教徒的家庭中,她的詩歌展現出一種“節(jié)制的激情”:她內心(兇涌彰湃的感情和清教克己之教義之間的矛盾。
這首《致我深情的親愛丈夫》展現了安妮對丈夫深切、親密的愛和情。整首詩歌只有十二行,具有莎士比亞詩風,開頭用設問的方式表現了自己愛之深切。“倘有兩人是一體,準你我無疑。”這就是愛情婚姻的最高境界:水乳交融,合而為一。“如有誰深受妻愛,那就是你;/若是有妻子滿意于她的丈夫,/那就來同我比,看看誰更滿足。”這里詩人語氣澎湃豪邁,繼續(xù)給我們展現了沐浴在婚姻中愛和被愛時的歡愉、自豪。詩人的愛情是世界上最珍貴的,成語造句,在她眼里,她的愛情“高于整座金礦,/遠高于東方的全部財富寶藏”;而她的愛是熱烈的,即使“江河也無法澆熄”。在這世間中,唯有柔情的丈夫的愛能夠與之匹配。丈夫的愛是偉大的,偉大到她覺得自己無法“回報”,只有“求上蒼給你多倍的報答”。詩歌最后以雙行詩結束,道出了詩人的美好愿望:“愿你我的愛在世時永遠忠貞——/去世后愿我們因此得到永生。”塵世中的愛,經過結合,越渡為永恒的愛,也寓意來生的救贖。
在這首詩中,此岸世界和彼岸世界相生相護。愛,是通往天堂之路,天堂的光輝就孕育在永恒的愛之中。正如這首詩歌所表現的,從此岸世界到彼岸世界并不是清教中的克己和禁欲,甚至也不意味著變化,它只是一種延伸,從塵世延伸到天堂,或從此岸世界延伸到彼岸世界。
安妮•布瑞茲特里特的詩歌顯然帶有清教色彩,最后的祈禱讓整首詩浸染了一絲冷靜肅穆,美好天堂的希望終究只是希望,生活中的愛確實聯(lián)系著此岸世界和彼岸世界。用清教的話來說,詩人對丈夫的深切、熱烈的愛恰好可能證明了這種愛是塵世中的理想狀態(tài),現實中的愛是需要救贖的。又或說,天堂是愛能夠永恒之希望。(王建陵)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ju/229048.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