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照鄰《關(guān)山月》原文
塞垣通碣石,虜障抵祁連。
想思在萬里,明月正孤懸。
影移金岫北,光斷玉門前。
寄言閨中婦,時看鴻雁天。
盧照鄰《關(guān)山月》注釋
、關(guān)山月:漢樂府橫吹曲名!稑犯忸}》曰:“《關(guān)山月》,傷離別也。古《木蘭詩》曰:‘萬里赴戎機(jī),關(guān)山度若飛。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聪嗪颓小抖汝P(guān)山》,亦類此也。”
2、塞垣:指邊塞。后亦指長城、邊關(guān)城墻。
3、碣石:在今河北昌黎之北。
4、虜障:敵軍的堡寨。障,一作“陣”。
5、祁連:即祁連山。匈奴語意為“天山”。甘肅西部和青海東北部邊境山地的總稱,綿延一千公里。
6、影:指月影。
7、金岫:指金山。即阿爾泰山。在今新疆北部。
8、光:指月光。
9、玉門:指玉門關(guān)。故址在今甘肅敦煌西北。
0、閨中婦:指征人之婦。
、“時看”句:謂盼征夫音信。古有鴻雁傳書之說。見《漢書?蘇建傳》附蘇武傳。
盧照鄰《關(guān)山月》翻譯
待更新
盧照鄰《關(guān)山月》賞析
《關(guān)山月》是唐代詩人盧照鄰的代表作品。此詩寫邊塞士兵久戍不歸思念閨婦的情景。征夫、閨婦,一在邊關(guān),一在內(nèi)地,天各一方,相思尤深,只能托付明月,寄語閨婦,希望能時時思念。情思遙深,托物傳情,別具一格。
《關(guān)山月》作者簡介
盧照鄰字升之(約公元636年?約公元680年),自號幽憂子,漢族,幽州范陽人(治今河北省定興縣),初唐詩人。盧照鄰出身望族,曾為王府典簽,又出任益州新都尉(今四川成都附近),在文學(xué)上,他與王勃、楊炯、駱賓王以文詞齊名,世稱“王楊盧駱”,號為“初唐四杰”。曾被橫禍下獄,因友人救護(hù)得免。后染風(fēng)疾,居長安附近太白山,因服丹藥中毒,手足殘廢。由于政治上的坎坷失意及長期病痛的折磨,他終于自投潁水而死。
盧照鄰的詩詞代表作品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ju/395148.html
相關(guān)閱讀:日子_詩歌鑒賞
更能消,幾番風(fēng)雨,匆匆春又歸去
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
教堂和摩天大樓_詩歌鑒賞
韓愈《進(jìn)學(xué)解》原文翻譯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