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鞏《戰(zhàn)國策目錄序》原文
敘曰:向敘此書,言周之先,明教化,修法度,所以大治;及其后,謀詐用,而仁義之路塞,所以大亂;其說既美矣。卒以謂此書戰(zhàn)國之謀士,度時君之所能行,不得不然;則可謂惑于流俗,而不篤于自信者也。
夫孔、孟之時,去周之初已數(shù)百歲,其舊法已亡,舊俗已熄久矣;二子乃獨明先王之道,以謂不可改者,豈將強天下之主后世之所不可為哉?亦將因其所遇之時,所遭之變,而為當世之法,使不失乎先王之意而已。
二帝、三王之治,其變固殊,其法固異,而其為國家天下之意,本末先后,未嘗不同也。二子之道如是而已。蓋法者,所以適變也,不必盡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此理之不易者也。故二子者守此,豈好為異論哉?能勿茍而已矣?芍^不惑于流俗而篤于自信者也。
戰(zhàn)國之游士則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樂于說之易合。其設心,注意,偷為一切之計而已。故論詐之便而諱其敗,言戰(zhàn)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勝其害也;有得焉,而不勝其失也。卒至蘇秦、商鞅、孫臏、吳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諸侯及秦用之者,亦滅其國。其為世之大禍明矣;而俗猶莫之寤也。
惟先王之道,因時適變,為法不同,而考之無疵,用之無弊。故古之圣賢,未有以此而易彼也。
或曰:“邪說之害正也,宜放而絕之。此書之不泯,其可乎?”對曰:“君子之禁邪說也,固將明其說于天下,使當世之人皆知其說之不可從,然后以禁則齊;使后世之人皆知其說之不可為,然后以戒則明;豈必滅其籍哉?放而絕之,莫善于是。是以孟子之書,有為神農(nóng)之言者,有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至此書之作,則上繼春秋,下至楚 之起,二百四十五年之間,載其行事,固不可得而廢也!贝藭懈哒T注者二十一篇,或曰三十二篇,崇文總目存者八篇,今存者十篇。
曾鞏《戰(zhàn)國策目錄序》翻譯
劉向編定的《戰(zhàn)國策》一共三十三篇,崇文總目稱有十一篇缺失了。我走訪了士大夫家,才全部得到了這部書,并且修正了其中的錯誤,對不可考據(jù)的文章發(fā)起了疑問,這樣以后《戰(zhàn)國策》三十三篇就完整了。
敘曰:劉向給此書作序,說周的祖先,明確了教化,修整了法度,所以天下得到大治;到后來,謀劃欺詐的作用,仁義的道路阻塞了,所以出現(xiàn)了大亂,這個說法是很正確的。到后來說此書是由于戰(zhàn)國的謀士,審度當時的君王能辦到的,不得不這樣;就可以稱為被流俗所迷惑,而不執(zhí)著自己的學說了。
孔孟所處的時代,離西周初年已經(jīng)幾百年,文王武王用過的法令制度已經(jīng)散失,原先傳承的風俗薪火已經(jīng)熄滅很久了;這二人竟特別闡發(fā)先王的治國體系,告訴我們?nèi)柿x是不可變更的,哪里是要迫使天子及其后人做不能做的事呢?也不過是要根據(jù)他們遇到的時代特點以及與以前不同的情形,來制定當代的法令制度,使之不違背先王的旨意罷了。
二帝三王的統(tǒng)治,他們的變化固然很大,他們的方法自然不一樣,但是他們治理天下的愿望,處理事務的主次、始終、先后關系的方法,不曾有什么不同啊?酌系膶W術門徑就是這樣。法令是用來適應變化的,不一定完全相同;王道,是用來建立國家的根本的,不能不保持一致,這是不可改變的真理。所以孔孟捍衛(wèi)這個,那里是喜歡發(fā)表不同的見解呢?只是不肯無原則的附和,取悅他人罷了?梢哉f是不被一般人的看法迷惑并且確信相信自己判斷的人。
戰(zhàn)國的游說之士卻不這樣。不懂得王道可信,卻樂于說其易合。其用心措意茍且為權(quán)時之計,不作長久打算。因而討論欺詐的好處,而對弊端避諱不談;強調(diào)戰(zhàn)爭的好處而不談論其中的憂患。一個接一個得聽言行事者,并非沒有益處但比不上帶來的害處;得到的比不上失去的。像蘇秦、商鞅、孫臏、吳起、李斯這樣的謀士,因此而喪生,而諸侯和秦國因為施行了他們的政策而遭遇滅國之災。多么明顯,這是世界的一大禍害呀。但是俗世仍然沒有醒悟過來。只有遵循先王正確的法度,積極適應時代,做出改變,雖然法度不同,但是檢查不出瑕疵,實行起來也沒有弊端。所以古代的圣賢,沒有因此而改變自己的想法。
有人問:“戰(zhàn)國游士之說會損害正道,應該棄絕,那么這本書不銷毀,也是可以的嗎?”回答說:“德才兼?zhèn)渲私^戰(zhàn)國游士之說是通過向天下人解釋明白這些理論,使當代世人明白,那些說法是不可行的,然后就能禁絕邪說、達到思想劃一的目的了;使后世的人明白戰(zhàn)國游士之說是行不通的,然后就能消戒邪說,達到明世的效果,哪里需要把書籍毀滅呢?放出去但是使它難以實行,沒有比這更好的辦法了。所以孟子的書中,有講到神農(nóng)的理論和墨子的理論,但都是批判的話語。就這本書而言,上承《春秋》,下達楚漢之間,二百四十五年之間的行事都記載在上面,萬萬不可以廢除。”
這本書有高誘注者二十一篇,或曰三十二篇,崇文總目存八篇,現(xiàn)在還有十篇。
曾鞏的代表詩詞作品全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ju/446400.html
相關閱讀:假如我能選擇_詩歌鑒賞
王安石《本朝百年無事札子》原文翻譯及賞析
四時可愛唯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
戰(zhàn)國策?楚一?韓公叔有齊魏
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樽前笑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