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宋代詩人的《花影》
重重疊疊上瑤臺,多少度呼童掃不開。
剛被太陽收拾去,又教明月送將來。
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詩人借吟詠花影,抒發(fā)了自己想要有所作為,卻又無可奈何的心境。
這首詩從頭至尾著眼于一個“變”字,寫影的變化中表示出光的變化,寫光的變化中表現(xiàn)出影的變化。第一句中“上瑤臺”,這是寫影的動,隱含著光的動。為什么用“上”,不必“下”,由于紅日逐步西沉了。第二句“掃不開”寫影的不動,間接地表現(xiàn)了光的不動。光不動影亦不動,所以憑你橫掃豎掃老是“掃不開”的。三四兩句,一“收”一“送”是寫光的變化,由此引出一“去”一“來”影的變化。花影本是靜態(tài)的,詩人捉住了光與影的彼此關(guān)聯(lián),著力表現(xiàn)了花影動與靜,去與來的變化,從而使詩作具備了起伏跌蕩的動態(tài)美。
寫光的變化,寫花影的變化,歸根到底是為了轉(zhuǎn)達詩人心坎的情感變更!吧犀幣_”寫花影挪動,已含有鄙視花影之意;“掃不開”寫花影難除,更明現(xiàn)憎恨花影之情;“整理去”寫花影消散,大有慶幸之感;“送未來”寫花影再現(xiàn),又發(fā)無奈之嘆。詩人奇妙地將本人內(nèi)心的感情變化寓于花影的倏忽變化之中,使詩作存在言近旨遠,意在言外的蘊藉美。
有人評論說:“上瑤臺”比喻君子在高位當權(quán);“掃不開”比方正派之臣多次上書揭穿也杯水車薪;三四兩句以太陽剛落,花影消逝,明月東升,花影重映,比喻小人臨時匿影藏形,但終極依然呈現(xiàn)在政治舞臺上。從詩人畢生仕途崎嶇,政治潦倒的情形來剖析,發(fā)生鄙視群小,仇恨官場腐朽的感情興許是可能的。但詩歌作為文藝作品,它顯然不能是生涯的實錄,它比生活自身應(yīng)當更概括,更集中,更有典范性,因而,必定要坐實哪一句即喻什么人或什么事,未免會有穿鑿附會之嫌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ju/84337.html
相關(guān)閱讀:童子柳陰眠正著,一牛吃過柳蔭西_全詩賞析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_全詩賞析
敲成玉磬穿林響,忽作玻璃碎地聲_全詩賞析
見人初解語嘔啞,不肯歸眠戀小車_全詩賞析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_全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