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某雜志上讀到的一則笑話:某日,老師在課堂上想搞一個腦筋急轉彎,問學生:
“樹上有十只鳥,開槍打死一只,還剩幾只?”
該生反問道:“是無聲的槍嗎?”
“不是”,老師答。
“槍聲有多大?”學生又問。
“80至100分貝。”
“那就是說會震得耳朵疼?”
“是”,老師肯定地說。
“在這個城市里打鳥犯不犯法?”
“不犯”。“那你確定那只鳥真的被打死啦?
”“確定”,老師已經有些不耐煩了,“拜托,你告訴我還剩幾只就行了,OK?”
“OK。樹上的十只鳥里有沒有聾子?”學生并沒有就此罷休。”
“沒有”。“有沒有關在籠子里的?”
“沒有。”
“邊上還有沒有其他的樹?樹上還有沒有其他的鳥?”
“沒有。”
“有沒有殘疾的或餓得飛不動的鳥?”
“沒有”。
“算不算在蛋里還沒孵出來的小鳥?”
“不算。
”“打鳥的人有沒有眼花?保證是十只?
”“沒有花,就十只。”
至此老師已經滿頭是汗,且下課鈴響,但學生卻還在問個沒完:“有沒有傻得不怕死的?”“都怕死。”“會不會一槍打死兩只?”“不會。”“所有的鳥都可以自由活動嗎?”“完全可以。”“如果你的回答沒有騙人,”學生滿懷信心地說,“打死的鳥要是掛在樹上沒有掉下來,那就剩1只,如果掉下來,就1只不剩。”據說心力交瘁的老師聽完邏輯如此嚴謹的答案當即暈倒!
當然,上述笑話有些夸張。不過,如今的學生思維確實嚴謹、活躍,發(fā)散思維能力也很強。教師在教學時,要有耐心,不能束縛學生思維的發(fā)展。遇到類似情況發(fā)生時(象上述這樣夸張的情況不大可能在實際教學時出現),我們應該高興,不能說“你煩不煩?”“你不要沒事找事。”“你真夠啰嗦的!”等挫傷學生自尊心的話,要給學生發(fā)表意見的機會,創(chuàng)造質疑、發(fā)問的氛圍,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機會培養(yǎng)思維的嚴謹性、深刻性、發(fā)散性、批判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siwei/32943.html
相關閱讀:戰(zhàn)略思維的基礎是什么
靈感捕捉訓練
思維是什么
世界級品牌不能沒有強者思維
我國青少年常見的思維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