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修行,我可以很緊張、很嚴肅地去做,也可以很輕松、很愉快地去做,我要選擇哪一個?
@以為自己應(yīng)該或者不應(yīng)該去做某事,絕大部分只是小我想要控制(基于恐懼)的欲望而已。
@當(dāng)下的我,沒有任何問題;如果我覺得有,那只是小我/思維根據(jù)記憶所作出的詮釋而已。
@不用刻意去追求愛的感覺,我可以懷有想要讓自己感覺更好的意愿,但不用執(zhí)著于非得要有什么感覺不可。
@愿意安住在當(dāng)下這一刻的感覺中,就是對生命的臣服,就是在生命之流中順流而下。
@生命之流總是蜿蜒前進的,如果我刻意要讓自己直線前進,那就是在抗拒生命本身。這不僅會很辛苦,而且根本就是做不到。
@生命本身就是無常--無論是外在還是內(nèi)在,安住在無常中,就是與生命和諧共處。
@輕輕松松地安住、臣服,讓生命之流帶著我順流而下,收獲愛、喜歡與平安;還是辛辛苦苦地抗拒生命、企圖控制一切,在生命之流中逆流而上,哪一個更好一些?
@用心、認真,做我能夠做的,然后放下想要控制的欲望,將結(jié)果交給宇宙。
@用包容、愛的眼光來代替批判、冷漠的眼光,我不必馬上改變世界、改變自己,我只要改變我對世界、對自己的看法就足夠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m.portlandfoamroofing.com/xiyinli/15171.html
相關(guān)閱讀:與神對話之真理的運用
寬恕和愛的感悟
說三國道吸引
吸引力法則的發(fā)展
也說吸引力法則